项目进展 | 房山窑上中心小学田园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

在成英公益基金会教育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市房山区窑上中心小学以田园课程探索乡村教育的创新路径。学校依托“京南梨乡”的生态本底与永定河文化带资源,将田园课程建设作为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教育实践,为乡村振兴与城乡教育协同提供鲜活样本。

作为服务房山区13个自然村的乡村小学,窑上中心小学秉持“五勤”办学理念,积极响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的号召。针对农村学生乡土认知薄弱的问题,学校与基金会合作构建“田园+非遗+劳动”特色框架,通过活化永定河岸柳编非遗、农耕文化等地域资源,为首都文化传承注入乡村教育动能。半年来,项目聚焦课程结构优化与特色课例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课程体系扎根乡土,五育融合脉络清晰

学校通过三次专家入校指导,系统梳理了田园课程框架。课程以“亲近自然、劳动实践、文化传承、责任担当”为素养目标,构建起五大模块——田园文学、田园探究、田园创艺、田园劳作、田园游戏,形成分年级实施的育人路径。课程注重以柳编非遗传承活化乡村文化记忆,以四季农事体验深化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播种收割、节气观察、藤条编织中建立与土地的深层联结。目前该体系已成功申报北京市《五育并举背景下乡村小学田园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为乡村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二、课例开发凸显特色,实践成果辐射广泛

在专家指导下,团队已完成五大领域共15节精品课例研发。每节课例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资源准备以及评价设计。其中五节典型课例入选北京市项目式学习经典案例,展现了田园课程在跨学科融合与素养培育上的创新价值。今年6月举办的美丽乡村探索共同体开放日活动中,学生用柳条编织手工作品等成果引发多家媒体关注,生动诠释了“教室在田野、教材在自然”的教育图景。

三、动态优化持续推进,教师成长赋能课程

在实践深化过程中,团队重点关注课程衔接与教学应变能力的提升。针对文化传承与种植实践的协同等融合问题,学校正建立课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季节更迭灵活设计内容,冬季侧重民俗文化研习与室内柳编创作,春季转向种植观测与田园写生,确保课程与自然节律同频共振。同时启动“田园教学案例深度教研”计划,通过教师实践反思沙龙与专家驻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破课堂生成性问题处理能力,让课程实施真正扎根于每一片乡土、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性实践中。

成英公益基金会始终坚信,乡村教育的灵魂在于发现土地蕴藏的文化力量。窑上中心小学的田园课程,正是基金会支持“在地文化校本化”理念的生动实践——当柳编的藤条缠绕童真的巧思,当田埂上的脚印延伸成探究的轨迹,窑上中心小学的实践印证着我们的信念:每一寸土地都是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

未来基金会将持续携手教育深耕者,让田园课程的星火点亮更多乡村学校的特色育人之路。在此基础上,继续响应北京市民政局“发挥慈善的力量助力北京市乡村振兴”的倡议,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上线的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80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2024年12月194名待结对学生上线,欢迎一对一结对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2025年春季学期的奖、助学金汇款工作已经开始,请各位捐赠人留意短信或者邮箱的汇款通知,请在收到汇款通知后尽快汇款。

通告丨致OFS一对一结对志愿者告知书(2025年春季学期))

成英公益基金会再次感谢各位捐赠人及爱心企业的支持!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