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作为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芦笙不仅是节日庆典的乐器,更是侗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成英公益基金会于2024年深度融入这项传承事业,以“激活在地文化基因,滋养乡村教育土壤”为理念,为湖南通道县学校的芦笙课程注入系统性支持。基金会通过补充乐器设备、提升教学资源、搭建展演平台等方式,助力学校将这一承载侗族集体记忆的古老技艺,转化为更具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如今,校园里流转的不仅是芦笙的清新旋律,更是文化根脉在童声中生生不息的回响。当古老的芦笙在童真的气息中苏醒,通道县的教师们用这封信,带我们走进那些汗水与笑容交织的日常——
尊敬的OFS:
这阵子带着孩子们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芦笙,大家那股投入的劲儿,真是打心眼儿里让人感动。上课的时候,小家伙们坐得笔直,眼睛紧紧盯着谱子,手指在芦笙上一点点找准位置,哪怕吹错了也不泄气,立马坐正了重新来,那认真的模样,看着就觉得特别踏实。
练起来确实有不少要慢慢磨的地方。每周就两节课,时间挺紧张的——孩子们既要熟悉新芦笙的手感,这新芦笙的按键和以前用的不太一样,得从头适应;又得跟上文化课的进度,课堂上只能争分夺秒地练指法、顺旋律。但别看课堂时间有限,孩子们课后的劲头一点不含糊。每天放学回家,撂下书包就把芦笙拿出来,在院子里、屋檐下吹上一会儿,哪怕天黑了,借着屋里的灯光也得再练几遍;到了周末就更上心了,几个孩子约着来学校,就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练,那儿空间宽敞又安静,大家坐在长凳上,你吹一段我接一段地合,谁要是节奏慢了点,就停下来等一等,互相提醒着“这里要快一点”“换气别太急”,吹得投入了,能在那儿练一下午,太阳快落山了才背着芦笙往家走。
尤其是知道你们要来学校,孩子们要准备表演节目那会儿,大家的积极性简直像被点燃了一样。周末的鼓楼里,芦笙声就没断过,有的孩子怕记混旋律,把谱子抄在小本子上揣在兜里,吹得忘了就掏出来看看;有的孩子吹得腮帮子都酸了,揉揉脸喝口水,立马又拿起芦笙,谁都不肯掉队。就这么练了几周,进步特别明显,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能整段吹下来,节奏也越来越稳,听着心里真敞亮。
说到表现突出的孩子,有四个真是让人惊喜。他们几个不光吹得连贯,合奏的时候更是齐得让人佩服——不管是快节奏的段落还是舒缓的部分,几个人的气息、指法都像一个人似的,一点不乱,连停顿换气都踩着同一个点,那整齐劲儿,不细看还真以为是一个人在吹。更难得的是,他们吹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轻快的地方透着股活泼劲儿,慢下来的时候又柔得让人心里暖暖的。前阵子在班里小范围表演,其他同学都看呆了,结束后使劲鼓掌,还有人跑过去问“你们怎么能吹得这么齐呀”,几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眼里却亮闪闪的。
之前你们来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特意把这首曲子当节目表演了。上台前,有的孩子紧张得手心冒汗,攥着芦笙带子直捏,但一吹起来,个个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眼神里带着光,手指在按键上灵活地动着。表演完你们笑着鼓掌,还跟孩子们合了影,孩子们都很珍惜这难得的时刻。
石老师还把当时的表演剪成了小视频发在抖音上,特意在课堂上放了一遍。视频里大家穿着侗族民族服饰认真吹奏的样子,看着特别动人。孩子们盯着屏幕,看到自己出现的时候,有的捂着嘴笑,有的使劲拍同桌的胳膊,还有的眼睛亮晶晶的,看完了还追着问下次表演能不能再拍,那股激动劲儿,好几天都没下去。现在练起芦笙来更有劲儿了,总说“得吹得更齐,下次才能表现得更棒”。
这阵子看着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从课后主动练习到为了表演拼命努力,真觉得特别值。虽然还有需要打磨的地方,但大家的热情和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接下来我们也会接着加油,让孩子们练得更出彩,也盼着以后还有机会给你们带来更精彩的表演。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小学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上线的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83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2024年12月194名待结对学生上线,欢迎一对一结对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2025年春季学期的奖、助学金汇款工作已经开始,请各位捐赠人留意短信或者邮箱的汇款通知,请在收到汇款通知后尽快汇款。
通告丨致OFS一对一结对志愿者告知书(2025年春季学期))
成英公益基金会再次感谢各位捐赠人及爱心企业的支持!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