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 流]前途路远 勿忘心安 ——2015年秋镇远走访碎碎念

从镇远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写点碎碎念跟大家分享。
这次是给高一、高二的孩子们发奖学金,当他们穿着校服在教室里围成一圈的时候,蓦然想起我上高二的时候,六十岁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质问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不知道珍惜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彼时正好汶川地震过后,两鬓斑白的老头瞪红了双眼,愤怒的指着电视机说看看灾区的孩子,被压断了腿还在病房里如饥似渴的学习,你们在干什么?!那场景历历在目,那种拷问灵魂的撞击力怕是这一生都无法忘怀,连他穿的那件土黄色夹克也记得分明。
是啊,我们当时在干什么呢?忙着早恋?打游戏?看小说?绞尽脑汁的思考怎样在纪检部眼皮底下改造校服?班里当时被骂的雅雀无声,可我知道大半人心里不服不忿,觉得这个老头真顽固,你安心教你的书就是,我们好不好好学习干你屁事。
时隔多年,站在徒有四壁的木屋子里,看那少年坐在小马扎上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填表格的样子,瞬间切身理解了那位在内蒙古教了十几年书的老教师的愤怒。求者不得,得者不惜,是谓至悲。

我自小生在城里,长在城里,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对山区、农村的概念就是延庆、怀柔那些依山傍水每到假日便红红火火的农家乐。走访之前也不是没有做过准备,可临场见到,仍不免刺目惊心,潸然泪下。
不知是多少年的老房子,褐色的木头处处泛着白,做饭用的是最原始的土锅土灶,不能洗澡,没有独立卫生间。电饭煲是唯一家家都有,能看的过眼的电器,有时也会有比A4纸大不了多少的小彩电或者为给孩子洗衣服买的二手半自动洗衣机。同样泛白的老旧家具倚着墙摆成一圈,空地上乱七八糟堆着些杂物,仍显得空荡荡。整个屋子黑咕隆咚的,最鲜亮耀眼的莫过于墙上一片片明黄色的奖状,如同黑夜中的萤火,仿佛会发光。

当地的老乡淳朴热情,哪怕一贫如洗,每去一户人家都会拉着我们不让走,要给我们做饭吃。我们推脱说吃过了或者组织上不允许在老乡家吃饭,他们却真诚的反问是不是看不惯家里破?于是又只得坐下来抓一把瓜子,拿两个栗子。家徒壁立,事无不可对人言。对那些年收入多少,有无牲畜等涉及隐私又不免冰冷的调查问题,老乡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走访所查每家最多不过两亩地,一年务农所得不超两千,而镇远一个高中生一年平均花销七八千。各大城市广受注目的农民工群体里,有多少是一心只为供孩子读书的父母,又有多少是小小年纪就辍学为帮衬家里资助弟妹读书的兄姐?
我问年近八旬的奶奶身体可还硬朗?奶奶笑着说得了肾结石,疼得直不起腰,那又怎么办,他爸妈得出去打工,地里的活全是我的。可我跟孙子孙女说让他们不要担心,放心读书,只要他们想读我就一定供到底。那憨直的笑容带着憧憬,闪着坚毅,也泛着泪花。一位有三个在读子女的父亲在漏雨的屋檐下说,本想修修房子,可孩子们要读书没有办法。队长问读到什么时候呢?他说当然是要上大学,这里这么穷,就是因为没有人才。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出息,才能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走访的家庭大都这样想,才有砸锅卖铁、不惜一切外出打工也要让孩子读书的决心。可上了大学就能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又有几人?如此孤注一掷的决心背后是成正比的期望,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又可想见真正学成毕业时该是何等矛盾重重。遑论在此过程中又衍生的留守儿童问题。
能苛责这些双双出去打工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么?能要求那些穷尽所有供孩子读书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就业难处不给他们太大压力么?不能的。面对着骄傲于儿子刚考上大学的却为不菲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发愁的父亲,除了劝慰他儿子这么优秀,坚持熬过这几年,毕业了自然苦尽甘来,又能如何?
深山里,让孩子好好念书已经是极大的远见,天赐的机缘。金堡镇初级中学门厅有一面墙,密密麻麻贴着的全是每个学期辍学学生的名单。一个1000多学生的学校尚有如此之多,整个贵州,整个中国又有多少。谁也不知那些13、4岁就嫁人、初中还没毕业就闯荡打工的孩子里,有多少有科学家的潜质,有多少是金融巨子的苗子,他们从一出生似乎就离这些太远,而外人甚至没有资格去评论他们的父母为何罔顾法律,连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
不亲临不懂贫穷落后的阴影,不直面不明城乡割裂的伤痕。无数次的听到看到农村最缺的不是钱而是眼界视野,该首先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可眼界视野才是最奢侈的东西,是国民素质的体现,生存尚不容易,温饱还没解决,道理说破大天照样于事无补,哪里是能一蹴而就的。所幸孩子们都那么争气上进,乖巧懂事的令人心疼,又让人真真切切的看到未来的力量。天若有情,也必不忍见他们就此埋没深山的结局。
同行走访过许多地方的志愿者说,当前的问题远非一人一朝一夕能解决,身为志愿者别妄想当救世主,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能帮一点是一点。我们或许无力再为那些已被迫屈从命运的家庭做些什么,但至少能尽可能多的守护仍顽强抗争的孩子心头最后一束火焰。Every one Counts.每一条被扔回大海的小鱼都重获新生,每个助学机会都可能是一个家庭逃脱宿命的起点。如此愿景,对于志愿者而言,已足够了,不是么?
镇远走访是参加的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OFS助学走访活动,这三天所见所闻所感都铭记在脑海里,刻刻提醒着自己还有不能忘却的使命和约定。愿天下所有努力不认输的孩子都能好运,挣出一片前程锦绣。也祝一路同行的OFS伙伴们还能有缘再见。
前途路远,勿忘心安,大家各自珍重。


2 thoughts on “[交 流]前途路远 勿忘心安 ——2015年秋镇远走访碎碎念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