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

12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是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承担的首批唯一教育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连续第五年的研究成果。项目首席专家、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邬志辉表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第五个年头的时间节点上,报告通过全国大范围扎实的调研和科学系统的学术分析,综合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在全国27个省份的调研数据,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村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入园难”——提前六年超额实现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在园(班)人数达到4000万人”的2020目标

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50.9%,到2014年猛增到70.5%,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数量也由2009年的2657.8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4050.71万人,增幅达52.41%,提前六年超额实现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在园(班)人数达到4000万人”的2020目标。

邬志辉说:“百姓关切的入园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学前教育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乡村幼儿受教育机会大幅度提高。另外,从五年来的增长速度上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增长要高出学前教育城镇化率8.5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入学机会大多惠及到了乡村幼儿。”

报告中还表明,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数量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增幅显著。全国幼儿园数量由2009年的13.82万所增加到2014年的20.99万所,增长了51.86%。

关于幼教质量水平——多个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幼教增长了1.26倍,中央已投入17亿元用于幼儿教师国培计划

邬志辉介绍,国家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多个标准文件,许多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五年来,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壮大,由2009年的98.59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84.41万人,增长了87.05%。中央已投入17亿元用于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58.5万余名,占农村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0.95%,农村幼儿园教师每年人均接受培训的次数由2009年的2.86次提升到2014年的4.03次,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加。

关于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农村学前教育受益高于城市

邬志辉说,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学前教育“五有”财政投入体制和“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建立了重点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按“地方先行、中央补助”原则推进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填补了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的“空白”。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较高水平,部分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持续攀升,由2009年的2.30亿增长到2014年的2.74亿,留守率依然维持在61.58%的高位水平。

“国家不断加大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政策力度,各级政府不断扩大公办学校入读比例,积极购买民办学位”,邬志辉说,“我们的调查显示,2014年有73.8%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有17.5%在民办学校就读,8.7%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关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队伍全面改善,职业吸引力大幅提升

邬志辉开门见山,“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支持力度,全力解决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国家启动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多样化的城乡教师交流模式不断涌现。”

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7.3万名,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的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

此外,从2010年到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经费60多亿元,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654.54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教师的素养能力。特别是今年6月国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显著。

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到3209万人,成为世界第三大学校供餐项目

自2011年在连片特困地区试点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累计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443亿元,全国29个省份的1422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试点县占到全国区县总数的49.82%。

报告还指出,在国家试点县已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9.2万所学校中,有6.1万所实行食堂供餐。我国的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学校供餐项目。

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非常接近英美等发达国家

邬志辉说:“高中阶段教育下承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内存普职结构,是推进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教育枢纽。”

报告显示,近年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9年的79.2%增加到2014年的86.5%,超过了85%基本普及标准线,远超中上收入国家75.86%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水平,已经非常接近英国(87.59%)和美国(89.48%)等发达国家。

邬志辉说:“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报告还涉及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有19个省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已基本形成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体系。

关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极为严峻的挑战

“尽管在过去五年里,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邬志辉说:“但与农村百姓的教育期盼相比,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相比,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是乡村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多科教学、小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将成为乡村学校的教育常态。三是农村教育热点还有待化解。人的城镇化的不彻底性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难、异地中考高考难、城镇大班额、低龄儿童寄宿、优秀教师留住难等等许多需要急切破解的民生问题。四是教育保障机制还有待改革。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教育财政重心“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时常出现“穷财政难办富教育”的局面。

关于“十三五”时期——提高质量是主线,促进公平是重点,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法治是保障

“‘十三五’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质量是主线,促进公平是重点,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法治是保障。”邬志辉说:“对农村教育而言,一要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样化发展道路;二要全面创新精准教育扶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三要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四要努力推进乡村学校核心能力建设;五要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记者 任爽)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