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在“心育”中遇见最美的我们丨教师培训

文丨吴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吴蕾老师,海淀区展示活动一等奖、北京市第一届“京教杯”二等奖、主持海淀区“十三五”重点关注课题;获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岗位能手”;《我跟生气做“朋友”》课例被教育部“国培计划”征用,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多篇论文在北京市、海淀区获奖。

7月17日,OFS第十三期桃李天教师培训活动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举行,湖南通道县近千位教师参加了吴蕾老师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下为吴老师讲座内容。

转身,一个我眼中美丽的词儿,它在传递我忠于的“心育”情怀:当我们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转个身,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而我们也会因为这个不一样经历一种新的体验。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转个身,也许你也会在你们的“心育”中遇见最美的你们——你跟你的学生们!

下面我带领大家四次转身,体验四种视角,分享我的“有趣、有料、有情、有新”的“心育”思维。

一转:游戏视角——有趣

首先,带大家做一个心理小游戏“土豆丝土豆片”,双手握拳掌心相对,当说到“土豆丝”的时候就双手手心相对击掌,当说到“土豆片”的时候,就双手掌背相对,相互击掌。如此重复,增加速度;之后两人一组,继续这个游戏。

游戏结束,邀请在座的老师分享心情,允许和接纳各种心情。由此传递“心育”的教育氛围:开放、包容、接纳,这与心理咨询中的基本原则是相对应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在讲座中是讲师与学员的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在“心育”中则是心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心理咨询的效果的研究中,曾有人总结过让咨询产生效果的大部分因素是咨访关系,由此,如果可以在“心育”一开始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心育”的期待达到的教育效果应该也会更好。而“游戏”就是一个很棒的工具,没有人会那么轻易的拒绝游戏,更何况是学生们,他们热爱游戏,所以“游戏”可以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这就是我“心育”思维的第一维度——有趣。

二转:优势视角——有料

接下来,邀请大家看一幅画,请问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允许在座老师们可以拥有不同的答案。其实,这是一幅两可图,心理学中的两可图的原理是知觉的选择性,简单来说,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人生经历、兴趣爱好选择性的关注一部分信息,并根据这部分信息进行组织,进而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说“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跟大家分享这一原理,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当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是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积极、乐观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经历的挫折、挑战和困难,结果会怎么样?这就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视角——优势视角。这是目前心理学中非常大的一个领域,而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教育心理领域,这是相对于传统心理学病理角度的一个新的视角,从每个人自身的优势出发,关注一些发展性的需求。

那么如何转换视角呢?优势视角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培养的。今天的讲座希望给大家带去的就是一个启发,并带领大家一起练习优势视角。下面,请大家在下面这幅图中找到一位美少女,

看看,你是否可以找到。其实,这也是一幅两可图,可以看到美少女和老奶奶,而当我们先告诉自己去寻找美少女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更多的人就是可以看到它,这就是“刻意练习”,所以,如果我们不断地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从优势视角看待我和我周围的一切,优势视角就会不断地被强化,最后就是成为习惯。

下面,我们还要练习,请大家继续看下面一幅图,请你用优势视角去看。对,“0”往往是我们不喜欢的,因为它可能代表没有、无能、无助等等,而我很喜欢,我觉得这是一种勇气,让一切归零的勇气,就像新时代,当我们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飞速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教育也在受气影响,那么我们能不能放下曾经的自己,去教育中拥抱新事物,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当然“0”并不代表过去不重要,过去相当重要,就像我们现在在开放的“华夏智慧课程”一样,我们就是要有传承和创新两种精神,才能将我们古人智慧为今所用。

大家刚才有没有尝试以下用优势视角看“0”,下面我们还是需要进行练习,接下来,我会放一段音乐,大家可以安静地闭上眼睛,找到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走进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自己在“心育”中的优势有什么什么?(5分钟)请大家带着这个觉察回到讲座现场,并将这个优势带回讲座后的自己生活和工作中。

这就是我“心育”思维的第二维度——有料。

三转:朋辈视角——有情

在今天讲座之前,其实我了解一部分通道县“心育”的现状,可能目前起步较晚,但我觉得这恰恰就是优势,就像我们刚刚的“转换优势”活动中,你们觉得目前“心育”优势是什么?其实,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们,在心理咨询的督导中就有一个是“朋辈督导”,何为“朋辈督导”,实际就是跟我们差不多水平的人在一起相互帮助,这个理念如果放在“心育”中就是,我们每个人虽然是班主任、科任老师、管理人员,但是我们都是教育者,我们了解教育,而“心育”就是教育的一个部分,那么我们都可以利用我们的育人经验“迁移”到“心育”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一起学习一些专业心理教育的理念和技术,这样共同成长,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今天分享的只是北京海淀地区的一部分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否适合你们,你们最了解,只有你们彼此最了解当地的现状,只有你们彼此才能最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中的喜悦还有困境,你们彼此才是最懂彼此的那群人,所以,如果大家可以彼此支持,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在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出适合我们当地的“心育”工作思路和途径,这就是朋辈的力量。


不知道,有没有老师心理有疑惑,那只看优势,彼此团结互助,那原来的问题就能解决吗?我也曾认真思考过,优势不是不看见问题,朋辈不是相互吐槽、哀怜。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心理学中非常经典的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只有当一个满足了底层的需求才有可能想要去满足上一层的需求。我们来看看底层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目前我们大部分人都可以满足。再之后就是归属与爱的需求,来之前了解到这儿有很多留守儿童,能考出去的很少,大多数学生会因为将来没有出路就会放弃学期,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原因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可能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他们再“归属与爱”的需求这一部分,可能很难被满足,那么怎么“自我实现”呢?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才会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努力什么。而,这些留守儿童,他们下层需求无法被满足地时候,自然很迷茫自己的将来。那么如何改变呢?当然,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可以解决,但是,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怎么办?朋辈,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群体,只有他们彼此了解自己,他们的状况都差不多,如果他们可以很好的互帮互助,形成稳固有爱的朋辈关系,那么也可以弥补一部分家庭的缺失。当然,具体措施可今后继续探讨。学生如此,老师也是如此,当我们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中遇到我们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时,也可以形成朋辈支持。

这就是我“心育”思维的第三维度——有情。

四转:育新视角——有新

最后,希望用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结束今天的讲座——“育德致美 启智日新”,这句话是来自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启发,我也希望我们的“心育”也可以这样,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在教育学生心灵之路中,遇见最美的“我们”!

这就是我“心育”思维——有趣、有料、有情、有新!

感谢大家的聆听!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O:188-178-178-89

关于我们: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