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S桃李天乡村教师培训——通渭乡村学校参访

[走访篇]
——OFS和苏州教师走访三辅学区、华家岭学区6所中小学

7月13日清晨,OFS工作人员和苏州工业园区的老师们在县教育局的陪同下,驶向通渭县2个学区的中小学校,开始了一天的走访。通渭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很多都分布在大山深处,路途崎岖。漫山的野花、层层叠叠的梯田和由于长期缺水而干涸的黄土沟壑,不断的冲击着各位老师对西北贫困乡村的印象。


几排简陋的砖瓦教室、一口收集雨水的吃水井是学校的主要硬件设施。一个黑瘦的小男孩儿默默的坐在教室的角落,明显宽大脏破的裤子和怯生生的眼神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旁的老师叹口气说,这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爸爸出去打工死了,妈妈精神不太正常,家中也没有其他大人,虽然有贫困补助,但是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说完,周围一片沉寂。在通渭这样既没有工业、农业又完全靠天吃饭的贫困县,丰年里,地里的庄稼也只够一家人吃饱,村里的男人们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县里的干部说他们这里到处都是“603861”村,是指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学校门口有一栋2层楼的水泥住房,是一个学生的家,房子是她父母打工赚钱盖的,但是里面常年只有她和弟弟、爷爷住在里面,父母只有过年才能回来呆几天。像这样的家庭在当地普遍存在。这所小学一共36个学生,18个都是留守儿童,而且大多都是只有一个祖父母养育,“这些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明显不如有父母照顾的”,学校老师边说边叹气。除此之外,还有1个是孤儿……

这些留守儿童的无奈让在场老师们一次次沉默,在爬上华家岭一所山头上的小学的路上,高海拔和上学路上的陡坡让我们一行人又一次长久的沉默……终于在西北的烈日和干燥的风中,我们爬上这个曲曲弯弯的山路,在山顶的第三辅乡高家屲小学的门口2排夹道欢迎我们的孩子带我们来到了他们的教室。其中一个跑得慢的小孩子看起来怎么都不像已满6周岁的样子,我们几个人随着这个小孩子来教室,他的老师证实了我们的猜测,他确实只有4岁,而在这个不到10个学生的教室里,尽然坐着3个年级的学生。他和另外一个女孩儿都不到6岁,算是学前班学生,还有1年级和2年级的学生。这让苏州的老师们感到不解,这个黑瘦的中年男老师继续说,村里没有幼儿园、学前班,家长务农的务农、打工的打工,乡里的小学就成了保姆班,大家就凑合着几个年级一起上,一个老师负责教所有的课程,1、2年级的课轮流上,低年级的孩子能听懂多少算多少,也只能这样了。我们追问这么陡的山路,孩子们怎么上学?老师说,这些孩子都是早上6点多从家里出发,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学校吃免费的“营养早餐”,中午吃点儿从家里带来的干馍馍,下午再回家吃饭。“这么小的孩子,一个多小时的路,是家长送来的吗?”“自己走来的,家长哪有时间送啊。”“哦……”

6所学校走访完回到兰州已经晚上10点多了,大家都还空着肚子,这崎岖的山路、走山路上学的孩子和老师孩子们对OFS的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一度沉默。旁边的一位苏州老师说,这次支教的心情,他想用三个词表达“坚守、感动、无言”,另一位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校长表示,今后他们学校每年的爱心活动款会考虑资助通渭的这些孩子们。
这次活动短暂但深刻,当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老师们真实触碰到这些西部贫困县乡的教育时,那种惊讶、震撼、感动、哽咽的心情在一次次的集体沉默中缓缓印刻在心中。OFS的支教活动,用短短几天,开启了每一位老师的公益之路。

[离别篇]
7月14日,再离别,很多苏州老师已经多次在通渭支教,或者在OFS组织通渭教师到苏州学习中和当地乡村骨干教师成为朋友。此次活动不仅在短短几天为更多乡村教师开启了新的教学航程,更有老师主动搭建平台,为长期帮助乡村骨干教师费心筹谋。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卢老师会把这次听过的通渭教师的课堂教学,自己再次备课并发回给通渭,让老师在同课比较中再次受益。还通过建立微信群、分享微课视频的方式持续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离别总是难舍的,但它又将是下次相聚的开始。各位老师们,再见了,但是我们知道,再见已不遥远。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