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S接力支教 | 师者之道 

文 | 周兰 2017年秋季支教老师 服务于云南巧家炉房乡斗伍小学                                               

结束了山里的支教,我开始了南下的旅行,从昆明到沧源的翁丁原始部落,到西盟令人震撼的龙摩爷胜地,再到老挝的琅勃拉邦,2000余公里走走停停。

昨日坐在山上等着日落,拿起手机翻看之前的朋友圈,一张张笑脸把我带回了山里的4个月时光,所以今早起来,坐在青旅旁的河边继续写点东西。

开篇想起的是这句话: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韩愈

「 一 · 成 绩 和 教 学 方 法 」

孩子们的考试刚结束时,几位支教老师都在乡里急切的盼着看到成绩,虽然学校领导一再表示对我们的成绩没有考核,但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们,毕竟除了陪伴,孩子们的成绩是对我们一个学期工作的考量。

我所教学的科目中一年级数学、品德,二年级语文需要进行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平均分79.57,高于上级村完小7.15;一年级品德平均分78.62,高于上级村完小23.87;二年级语文平均分84.21,高于上级村完小16.82。整体上来说,对成绩还算满意,也算是给支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未到山中时我申请服务的学校是丰乐小学,无网无洗澡间。到乡里后,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我到了斗伍小学——村小下设的教学点,有2个班级,40个孩子,2个老师,1个食堂阿姨,无网无洗澡间无宿舍,需住在教室。

为什么是斗伍小学?校长的解释是斗伍几年来成绩在乡里倒数,当地家长多次到学校上访申请老师调整,也必须做出一定调整。到了村里,老乡请我到家里做客也是如是说,并表示如果这学期还没有调整,他们原计划是去县教育局继续上访的。

如此阵势,让我一个菜鸟老师压力山大,只能明确告诉老乡们,我没有教学经验,成绩提高的愿望恐怕会落空。老乡对我倒是宽容,让我带着娃们学学普通话就好了。

初来学校时,没有教材、没有教辅,每天用热点在网上看教材写教案,加之老师人事调整,教学耽搁了两周。老师的人事确认后课表排出来了,我的教学任务有一年级的数学、品德、美术、音乐,二年级的语文、音乐,每周26个课时+5个早读。

因为县里的教辅资料太过单一,十一在省城昆明才买到合适的资料,也就是说真正的进入有节奏的教学是十一以后了。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没有教具、没有电子白板,好在每个班级只有20人左右,必要时让孩子围坐在我15寸的笔记本周围也是可以应付的。二年级的语文在期中考试前的拓展多一些,比如讲到重阳节登高会给孩子们找些小视频看,“城楼、红灯、大典、金水桥”一类的识字课也会给孩子们找些网络的图片和阅兵视频。后来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会受到多媒体的吸引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便暂停了。

下半学期的课程里,更多是通过自己对课文背景的认知进行部分拓展,孩子们在接受拓展知识的反馈上仍然差强人意,所以更多的把重心放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上了。期中考试是分水岭,二年级语文的平均分只有32.53,这宣告着我的支教蜜月期彻底结束。连着几日不敢出校门,怕见了老乡没办法交代,这比学生时代自己考砸了更令人沮丧。

那段时间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向老妈请教、向当地老师请教,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最重点的是加强生字词和课文背诵内容的听默写练习。

山里娃娃与城市的孩子们不同,课后时间基本是无效的,一切学习内容要尽可能的在学校完成,于是我把午休时间从1100-1400调整成1100-1300,这一个小时专门进行听默写练习和课文朗读,在听写完成之后我利用孩子们课文朗诵的时间进行批改,并逐个讲解。

孩子们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是进阶反复的,第一轮听写过后本已基本掌握的字词,在第二轮听写中发现又忘得差不多了。最终在最后一天课业上完成了第三轮的生字听写,当到那时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仍然令我担忧。LQC每次听写只能对上两三个,YGB的拼音和音调几乎全部是错的,YGHXCHYL的听写还差太多。但没有时间了。

如果你恰巧是下期的志愿者,请在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听写!

关于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是令我惆怅的。

生字不会加之方言影响,即使用拼音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我完全看不懂的。最初凭着天生的鸵鸟心态,因为不晓得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方式,索性也没进行教学。可看着新姐的孩子们,同是二年级却可以写出一页小楷纸的文章,我开始着急了。那一刻的心情,有点像你见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写作是我喜欢的方式,我该怎样把这种方式教给孩子们呢?

向新姐请教,然后付诸实践。先带着娃们去想想,然后把内容一点点罗列在黑板上,再然后进行口头表达,最后落实到笔头上。一轮训练下来,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写出比较像样子的短文了,然后逐个叫到身旁批改、再修改,大部分孩子或长或短能写出些东西了。周末也常常会留一篇绘画并配以文字。当然还是会有个别娃拒绝写作,或许不是他们不想写,实在是生字还没过关,能力所不及。期末考的作文恰巧是讲过的,考前测试又做了一遍,虽没有再讲,但大部分娃还算是能表达出来。

期中考试前因为教学安排比较宽松,从中心校借来了部分课外书,一些阅读课和午休时间让娃们自由阅读。阅读前和孩子们讲了书的来历,希望他们可以珍惜,所以这些书角没有一本被弄卷,与他们的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期间我也在观察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有的每天换一本,有的从始至终看着一本。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合适的书目带着孩子们去做更多的尝试,比如绘本的阅读和讲解,比如阅读后的分享会等等。

一年级的数学

上半学期数学课停留在20以内的加减法上,教材的安排中还穿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时钟的认识。没有教具常让我这种惰性的人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立体图形认识的课时中,在房间里搜刮了所有物品,还是没找到球和标准的正方体。

打电话向老妈求助,作为30年教龄的老教师给了我各种靠谱的建议,于是有了课堂上切洋芋的故事,虽不是标准的正方体,但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远超过成人,一眼便认出来了。加上纸巾、书本七七八八的小道具,这堂课显然愉快且记忆深刻。

两位数的认识,没有计数器,只能在黑板上画,孩子们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认知。现在想来如果是朱老师或者新姐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有100种方法用具象的实物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相比之下我真是弱爆了。 整体的教学安排是先把课程结束(包含基础知识和书后练习),然后以题代练,毕竟20以内加减法也不是太难,好多孩子在我初来时便可以快速回答了。重点努力的是让他们学着心算,而不是掰手指头,这在做书后练习时已不成问题,我本是欣慰的,然做练习册时几乎全部开始回归到数手指头的状态了。

孩子们的书写状况一直不理想,与其说是写数字不如说是画数字,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是LTY,每次都画的我哭笑不得。后来让孩子们统一准备田字格本,这面叫做“语文练习本”,然后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教他们写,终于书写有了一定的改善。

期末复习简短做题的过程怕枯燥,听老妈的建议进行了游戏的环节,比如速问速答,用于重难点知识的强化,几番轰炸下来绝大部分娃儿都记得住;还有口算练习,前期打印机没安装,便用习题册上的计算题做练习,最先做完的同学放下笔、手背后喊对应的数字,孩子们做起来便有动力多了,当然总有几个娃儿在里面浑水摸鱼,胡乱的写答案为了尽快的喊树,还有一个动作慢的永远都喊不到数;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用粉笔做了两次计算,我出题,他们写算式和答案,玩得也不亦乐乎。一年级毕竟是低龄,对于游戏的兴趣远大于说教,新姐拥有20年幼师经验,在设计游戏方面做得实在给力,让我望尘莫及。

期末考中,有几个平时很不错的孩子考的很差,估计是一年级的识字量多少还有些读不懂题意,平日里我都是带着他们读题做得。生怕他们回家收到责难,或者下期老师来对他们有些误解。

副科教学

我的艺术水平实在有限,所以每次的教学似乎都在挑战者我的极限。

一年级美术课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们根本没有美术书,后来从底里拿来了一些,考虑到数量仍不够每人一本,孩子们的教材保管又差,索性统一保管,上课发下去,下课收上来,到后来每节课结束他们便知道主动的把教材上缴了。

我的美术功底基本停留在《小王子》中画蛇吃大象的程度,每次的课程准备也确实挠头。最初让孩子们装饰自己的名牌,随便他们怎么画;后来有剪纸、画鸡蛋、折纸等其他的样式,这些课程里发现步骤繁琐的折纸孩子们接受起来很慢,对折这件事可能都没办法做好,或许是我的表达有些问题。再后来是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想象,然后根据想象绘画,孩子们画了月亮、长高等。中间还穿插了两堂课,跟宁宁学的线描,还有自己在网上搜的狮子。每周的美术作业多是孩子们提交的最佳作业张贴在墙上。

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受到山上没有Wi-Fi,流量又有限,自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歌曲,先后尝试过《虫儿飞》、《左手右手》、《不完美的小孩》、《送别》、《和你一样》、《咏鹅》等,后来才发现其实有很多儿歌可以边唱边跳很适合孩子们的。我唱歌本来不是很擅长,所以只能给孩子们写歌词,然后放音乐让他们自己跟唱,这导致大部分孩子唱歌都跑调… … 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二年级有一个小姑娘学习真的不理想,但是唱歌很棒,所以也许作为大人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小孩,其实自己不也是那个不完美么。

一年级的品德课更多是带着孩子们从课本内容延伸出来的聊天对话,谁送你来上学的,谁喊你起床的,放学你同谁一起回家等等。没想到这样的一门课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一次村里的奶奶与我聊天,她讲娃娃现在离开家时会和奶奶说,“奶奶,我去上学啦。”以前她是不知道的。平日里午餐和午后的喝水时间,孩子们也学会了说谢谢,谢谢我,谢谢食堂奶奶。

让我为难的是课时安排中的升国旗唱国歌、对少先队的认识等等。我们连旗杆、国旗、红领巾都没有啊!好在孩子们多少都一些认识,大致的讲了一下。

品德是参加期末考试的科目,期末复习阶段打印了复习提纲备注了拼音,尽量找时间让孩子们齐读,成绩反馈还可以。

体育课,我尝试过认真上了一节,教娃们左转右转,本是会转的孩子们被我教的只会蹦了。后来一天的课下来也真没力气上体育了,索性让孩子们在操场玩耍。孩子们没有体育器械,所谓的玩耍不过是奔跑追逐,这可不行。于是周末我下到乡里赶集,买来了一根两米长的绳子让他们跳大绳,绳子太轻,用纸捆了一下,用透明胶带固定,但还是不理想。后来和上级村完小的校长采买了5米长的大绳和几个毽子。这下子孩子们开心极了,2米唱的小绳子对折变成了单人绳,大绳摇起来慢慢试着跳。后来又用洗干净的旧袜子给孩子们缝了一个沙包,不料山里娃娃力气太大,不到10分钟便丢到了食堂房顶。

总的来说,这学期大部分孩子会跳绳了,大绳、小绳各种花样,会打沙包(他们本来也会),能踢1-2下毽子。

如果你见到我的孩子们,请不要嫌弃他们做得不够好,因为他们的老师我也真的不怎么样。如果可以加入他们一起玩吧,或许你会让他们变得更好。

「 二 · 班 级 建 设 」

斗伍的校舍是2016年建好的,一切都是新的,在村子里是奢华的,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教室就是教室,不是专属于某个班级的教室。所以思考良久终于动手开始装扮起来,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作品展示墙、重点知识展示墙、手掌做的班级树、公共文具盒、简易的花瓶、大嘴巴信箱、热水壶… …我能清楚的感受到在一个班级的布置结束而另一个班级的布置尚未完成时,孩子们的欣羡与渴望。布置好的班级,或许让他们有了一定的归属感。

两个班级的作品展示墙设立之后,每周都会进行更新,孩子们需要提交每周他们认为最好的作品上墙展示,可以是一幅画、一次语文作业、一次数学作业,总之形式不限,这也为给孩子们建立成长档案提供了素材。以上是根据《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借鉴的。

有件事情不确定是否算作遗憾,但一直在做与不做间纠结,后来干脆放弃了。这件事是选举班级干部。

每个班级20个左右孩子,班干怎么选、做哪些工作、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这些我都不太能说清,而且3年级孩子们要下到半山去读,这对他们是否会有其他影响?毕竟半山的规模要远大于斗伍的。不选班干部的好处是,每个孩子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无阶级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 三 · 师 者 之 爱 」

在山里的4个月,我明白了一件事,之前的文中有提及过,但没细说——爱,一定要有一个与你血脉相连的骨肉?显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爱是什么?这是个太过宽泛的问题,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同。

爱是争吵后的笑,爱是分别后的思念,爱是看着ta长大,爱是看着ta变老。

于师者,爱是博大,而不是唯一。

在这里,我们常见到老师与夫妻的另一方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分居,还有很多教师子女因此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这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是很多人要拼劲全力去改变的,而山里的老师呢,一代又一代的留下来。的确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环境造成的、体制造成的、个人造成的,我也完全没有想把他们神化。但他们在这里啊,大山里!

“等我成了老头,还在这里教书,你们别忘了来看看我。”

这是丁老师对学生们说的话,他很年轻,二十几岁,他的娃娃还在怀里抱着呢。

教师这个职业在当今的社会饱受诟病,但ta通常是除了家长之外对孩子们影响最大的人。一个孩子喜欢上哪一门功课,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a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

作为师者,努力的克制自己带有比较的爱,一批批的送走孩子们,送走一批画一笔,几笔下来,青丝变白发。他们好像是伫立在时间里的一把尺,丈量着每一个路过的孩子的身高,记住他们当下的模样,这将成为他们“当年”的模样,乖巧抑或调皮,然后呢,孩子们长大。他们这辈子,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这么大。

十几年前在老妈所任职的学校里有这样的一条定律——老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也埋怨过老妈。可当年那些未谙世事的孩子,如今或是为人父母,或是扎根异国,或是为生活拼搏的,这所有的不都是她的孩子们,我不是唯一的,她的爱不只在我身上开了花,我挺替她骄傲的。

由衷的希望所有的教师子女在长大后的某一天能够理解父母的职业,放弃过往的纠结,理解他们的爱,师者之爱。

也希望作为师者的你,倾尽全力,你的爱是孩子们的菩萨,陪ta度过ta以为度不过的劫。


最后罗列一下在斗伍教学中所缺少的东西,供OFS、下期志愿者、校方及爱心人士参考:

1.    电子白板一套,可设置公用教室进行教学使用;

2.    课外绘本若干,据说中心校有,但本学期一直没有拿到;

3.    一二年级数学、科学教具;

4.    国旗和旗杆;

5.    红领巾及少先队入队仪式;

6.    副科教材及基本的挂图;

7.    简单的体育器械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O:188-178-178-89
关于我们: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