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观点 | 杨东平 :大变革时代,什么值得教,什么值得学?

杨东平先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现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理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关注支持OFS的成长和发展。

图文来源 | 教育思想网

文 | 杨东平

写在前面:

大家好,新的一年“杨东平教育洞察”又和大家见面了。这两天大家一定被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刷屏了,大家纷纷分析她成功的原因,除了她自己的自律和优秀,谷妈妈的教育理念也获得了很多赞许。小编特别注意到谷妈妈的几句刷屏名言,和杨老师在洞察里跟大家“唠”的还有点一致,比如:——“你不必上斯坦福,你上什么学校只要上你自己喜欢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上不了斯坦福,但我们都可以做到终身学习!)——“我对谷爱凌的教育就是,第一是睡觉,第二是学习,第三是玩。”(今天,微博上有个热搜, #白岩松呼吁家长向谷爱凌妈妈学习#让孩子睡够10小时;杨老师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其中之一就是“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睡眠的教育”。期待“双减”之后,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能多一些,更多一些,再多一些!)

 

今天杨老师和大家聊的是“什么值得教,什么值得学”,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环境下,究竟什么是学习的关键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美国学者柯林斯,他是美国教育科学院的院士,他一直在关注“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重新思考课程这样的主题。

为什么要重新思考?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完全不同了,而我们现在的课程基本上是从过去时代延续下来的,学校教学和社会发展处于很大的脱节。

学校课程扎根于过去

在我们所有的人走上社会以后都知道,学校的课程充满了绝大多数人永远用不到的东西。大多数人离开学校以后不会再用代数,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它?尤其是代数里面经常做的那一类习题——

“一个水泵抽水4小时可以装满一个游泳池,另一个泵需要3小时,如果两个水泵一起抽,需要几个小时?”

这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不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成年人忘记了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数的内容,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没有机会用到这些知识,他们非常沮丧,觉得是自己没有学好。但是其实这是学校的课程出了问题,这是教育出了问题。

我们的学校是扎根于过去的学校的课程是从19世纪或者更早的时候继承下来的。尽管有一些主题已经被淘汰,比如说像希腊语、拉丁语、计算平方根、进行数学证明等等,但是绝大多数内容被保留了。

今天的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适应性专长的具有复杂技能的人,而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存储和记忆的装置,可是我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那些本来可以很方便查到的知识点。同样,尽管计算机比人的计算更快、更准确,但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数学计算。这个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像我们现在还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试,但是大家知道国外都是可以的。

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社会越来越看重学校的考试,教育的内容正在逐渐地收窄,聚焦于那些容易测量的事实和技能,使培养学生复杂能力的目标就逐渐被淡化了。

譬如写作能力——因为计算能力是最容易测量的,而写作能力是非常不容易测量的。

我们面临新的环境

我们面临“信息爆炸环境当中的学习”,知识越来越丰富,边界越来越模糊,而学校的教学企图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覆盖越来越多的知识,应对知识指数增长的这种策略正在逐渐地碰壁,就是这种做加法的教学。在美国还把我们现在的课程内容称之为“一英里宽,一英寸深”,也就是门类越来越广泛,但是深度越来越低。我们要在信息化的变革途径当中,寻找我们人类办学的新的策略。

那么现在课程的第二个问题是,学校教学的内容聚焦于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硬”科学。尽管大多数学生不会从事科学方面的职业,而且这些知识对于他们在生活当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也不太有帮助。但是学校就是义无反顾的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这些“硬”科学的课程。我们都知道,像我们现在上大学之后,大概也只有40%左右的学生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我们所说的理工科的这种职业的。

我们面临的新一轮的教育革命,就是我们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过渡到终身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思路是想在 K12的时间段里面把所有的知识教育都完成,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要学会终身学习,在一个更长的时段当中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所以这个跟过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新的学习策略:“为明天的工作场所而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叫做“为明天的工作场所而学习”。哪些教育内容值得教?

克林斯认为,要确定这种新的教育策略,首先要认识在未来社会,人的职业的发展有什么不同。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种所谓叫“零工经济”,也就是自由职业。越来越多的人侧重从规定性的专业方向当中跳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走上一种更独立的生活和职业。那么他们就需要理解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跟过去那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不太一样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健康、金融和法律的知识,为成功的生活进行决策和自我控制。而这些教育内容过去只出现在课外活动当中。那么从这种需求出发,其实它应该在我们的课程体系当中处于中心的位置。例如,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应该了解的是饮食、定期锻炼、自我保健。关于金融和法律问题,学生应该了解财务管理或财务素养,股票、债券、房地产、保险,如何更合算,如何做计划;合同、权益保护、婚姻状况等等。确实我们学校不教这些东西,但这些对于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是最为实用。大量遇到的还要学会学习如何管理时间、资源和群体工作,就是合作性这方面的问题。当然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还需要了解社会存在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教科书里面讲的那些东西,还要了解经济波动,衰退、萧条、泡沫和兴旺的起因和政府运作,认识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更是和全球化,跟每一个公民的实际生活有联系的这些知识。那么具体到学科的教学的时候,比如说数学到底应该怎么教,克林斯认为学生应当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工具去界定和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模仿计算机的算法。也就是说,你不是做跟计算机竞争的事情。那么究竟在现实生活当中,需要经常面临的解决的是哪一类数学问题?调查显示主要是统计学概率和对各类函数的理解,比如说变量(什么是均值、中位数),图形、函数、统计学,什么是相关性,如何从统计当中做出推论,这是我们每一天都能够从媒体信息当中看到的,但是我们缺乏相应的数学基础。

另外关于科学究竟应该学什么,克林斯认为,他觉得主要应该学习科学的理论和它分析现象的一些结构模型,比如说因果模型、行为模型,对于我们认识一个学科是比较重要的。

学习方式的变革:激情学校和终身学习克林斯指出,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要“创造一种混合的知识论,把智慧人、劳动者、游戏人结合起来” ,就是打破过去我们传统的教科书的模式,便于学生通过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学习方式,来把学习作为一个探索、甚至是一个探险的过程。最典型的如网络平台、网络游戏等等。这需要一些新的策略,例如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培养新的学习素养。例如,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让他人去评论、讨论,学习如何改进作品,适应数字世界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 社会化学习,意识到通过社会化学习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意识到“教育中的很大部分正在移出学校,进入学习者能够自由追求自己兴趣和目标的其它场所”。最典型的像比如说互联网平台、网络游戏等等。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满足每一个人的基于兴趣的追求,在一些学校之外的公共平台上可以自我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要培养他这种能力,所谓叫“学校在窗外,他人即老师”的概念,走上社会化学习的道路。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