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家乡 | 2025年春季山东东明走访报告

走访时间:2025年4月6日 – 4月8日

走访地点: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走访任务:发放奖(助)学金学生67人,发放金额100,500元;走访新增奖学金学生10人

走访人员:史晓艳(队长)、朱红宇、何长、张雨露

文 | 张雨露

 

安徽淮北离山东东明不远,顺风车三个多小时,皖北地区与豫鲁地区的风土人情比较接近,我女儿说:东明和我们家这边好像啊,感觉没去外地。所以我们从满眼油菜花开又到了黄河岸边看油菜花开,真有“黄河岸边是家乡”的错觉。

原计划是4月6日集合,分解任务。奈何史队长雷厉风行,傍晚5:10向东明一中出发,不给我们偷懒的机会,哈哈。其实不是的,是根据学校学生时间安排,6日傍晚东明一中两个校区分别在5:30和8:00前后有比较长的时间段可以进行奖学金发放和面访。不管是基金会的志愿者团队还是学校对接的老师,都认为尽量不占用高中生们的课上时间,大家都理解的。

一切按步就序,史队长已经在从北京到东明的路上就和学校方面沟通好,我们执行就可以:合影、发放、签字、面谈。发放前,校领导简单做了发言,告知孩子们要有感恩的心。

我问孩子们知道我们是怎样的组织吗?都笑着说不太清楚。我说一会儿面谈,志愿者老师们会告知大家详细情况,我们的组织叫“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组织,至今用了20年,现在有了国家认证的慈善组织名称——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这个组织一直在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所以我们这些志愿者老师不全是很富裕的人,也有家庭经济一般但愿意替捐赠人走一趟,看看你们,听听你们的心里话,思考还能在能力范围做些什么。

队长史晓艳说:就像你们老师刚才说的,要有感恩的心,你们只管努力学习知识,做个善良坚强的人,有朝一日代替我们去走访;2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的志愿者中有不少是当年被走访的孩子。

现场的孩子都露出惊讶的神情,也开始交头接耳交流。这样的状态是放松一些的,我们的面访顺利开展了。大约晚上七点左右,老校区这里基本完成任务,史队长与新校区对接老师确认好,就驱车带我们前往。

新校区孩子人数较多,学校对接老师按照年级分布安排了就座区域,我们合影后,发放回访表,填好回访表的同学就到找志愿者面谈或者到前排签领奖学金,全流程结束,基本上就是晚上九点半了。对接老师也着急,因为高中时间全国性改革,本校孩子们放学时间是九点钟,各环节都在等——但是我们依然坚持不敷衍,认真面访,来都来了……情绪一直在克制,有假装老成、故作轻松的孩子,有真的绷不住压力哭出声的孩子,有迷茫不知所措的孩子,也有自信阳光、目标明确的孩子。

生活各有各的苦,我在疼惜这些孩子,并凭着我没有光环、没有成功加身的朴素经历帮我接触到的这几个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绪和学习重难点,希望类似的青春期波动和生活经历能给他们一点支持。到那刻我还没意识到,黄河滩区的生存之难大于我的想象。

新校区完成任务后,又返回老校区,因为有个小差错,我们要回去协助弥补下,然后再去新校区送表统一盖章,如此反复,我们返回住处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一路没有找到开门的就餐点,最后终于在类似步行街美食街的区域看到了开门的小饭馆,大家分头去找吃食,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返回住处的路上,我们在车里确定了第二天出发时间,因为新增10名奖学金申请者的焦园乡初级中学在8:50有个大课间,适合我们去面访,所以我们7:40之前要完成所有个人事务和工作,留足路上的一个小时。

4月7日用完早餐,我们驱车前往焦园乡。路上复盘了6日晚上的工作,史队长和焦园乡的黄校长等人进一步确定了到达后的家访路线,我们四人也根据情况进行分组。到学校时恰好8:45,进入会议室尚未落座,孩子们就陆续进入。按照流程,校长和教导主任发言后,我们分组对孩子们进行简单面访,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我这一组的孩子普遍对“经济状况”比较敏感,我还是没有意识到距离我家三个多小时的环境风土如此相似的地方有着怎样的故事。

告诉孩子们我们接下来要去家访,如果最终审核符合我们奖学金申请的条件,会有公示名单给到学校老师,升入高中就会每学期都有我们这样的志愿者老师代替捐赠人来发放现金,听听他们成长的故事,转述给捐赠人。孩子们还是很期待的,眼睛里有别样的光。

基金会全职人员何长和我一组,由教导主任开车带着去;史队长和朱红宇老师一组,由校长开车带着去。我仔细看了表,按照教导主任由近及远的路线建议标出先后顺序。有趣的是户口本上的详细地址后面都有本地化称呼,比如5号台、3号台,仔细听主任对着车窗外介绍,我才发现,我们一直行进在堤坝上,东西两侧都是“滩区”平地——我觉得挺好,地势平坦,易于耕种。

主任说西边总是被淹,符合条件的都搬迁到东边了,虽然我看着东边也没高到哪里去,但专业的决策一定比我这短暂的观察明智得多。主任详细解释了村台,我也观察到了村台确实高于一般地面,但也没有堤坝高……直到进村入户,黄河泥沙的颜色满眼都是,我才发现前面我那些想当然的想法真是可笑至极,还好没有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蠢话。

我们这组走访的五户家庭,四户说到农作物收成时都对秋季的玉米收成苦笑不已:淹了,连一两千元的种子、农药、化肥本钱都没收回来。都说不知道为啥,雨水大了就排不出去。这是一个共性点。关于房屋,两三户是大约30年前,我在我外公的老家见到过那种泥房子,我不想过度渲染困难状况,看房屋建设,二三十年前应该还是数一数二的那种,屋顶是青砖小瓦,还有讲究的屋脊兽;但,只是过去。全家最好的房间基本上都是留给老人和上学的孩子的,他们都很在乎孩子的学习。

一位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母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时,愧疚地反复说:我孩子如果能有钱补课,成绩会更好,我没有本事给她补课钱,我也没上过学不能教她。我坚定地说:你家孩子不用补课,她学习思路和方向没有问题,她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我们上午谈过了,你要相信她,最主要的还是教孩子做人做事。

另一户,孩子母亲说,家庭太难了,劳动力也只能出基本的苦力,身体都在小时候就累坏了,所以她只生一个孩子,她以为一个孩子压力会小点,没想到也还是这么大,养孩子太难了,这辈子是愧对孩子了。泛泛而谈的难,总是无法共鸣,但他们都很坚强,大多家庭的院落都是整洁的。

说到母亲,我面访的东明一中的孩子里,一位女生成绩不错,但自我评价不高,没有目标,反复说太累了想摆烂,说给自己的妈妈打了很多电话。我问她妈妈怎么回应,她说妈妈要带她看心理医生。我心里暗暗称赞这是一位开明的妈妈,她在试图给孩子真正的需要。我轻声劝孩子:这个星期放假,答应妈妈去看看心理医生,听妈妈的话,看心理医生不代表你和别人不一样,心理医生会在你找不到方向和答案时帮你梳理思路,帮你自己寻找到一些内心的路径。女生不再哭泣,在我臂弯里放松下来,问:应该去吗?我说去看看,也许有一位专业的医生帮你找到内心的方向了呢?就像感冒一样,找个心理冲剂试一试,并不羞耻。孩子擦干眼泪,平静下来。

一中的另一位男生,很冷静,很老成,给自己整体评价打90分,我问那10分是什么原因扣掉的,他不以为然地说“谦虚低调点”,我笑着说:我看你很自信,所以我也猜你只是客气客气不给自己满分,这蛮好的,你长得这么帅,将来有机会会不会考虑去当个大明星啊?

他也笑起来,我看放松了,就问他知道奖学金申请的条件吗?他说知道,我问他觉得自己家庭条件困难在哪里?他略停顿了下,尽力保持平静地说“我妈妈是精神病”。

他说话时在观察我的表情,我微微笑着问他怎么看这件事,他低下头轻声说:“有,比没有强。”

我拍拍他肩膀,对他说:“我替你的妈妈谢谢你,谢谢你对她的认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她也会希望自己是个完美的妈妈。”

孩子眼里闪起了光,我说:“妈妈去就医了吗?”他说妈妈今年刚被送进县里的医院,但不是专科医院。我说如果村委会和相关部门有建议,也能提供帮助,跟爸爸说,送到专科医院会好很多,因为张老师我啊,我哥哥也在精神病院里,我能理解患者家庭的压力和负担。

孩子很惊讶,我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这个社会不是一个人,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你的自信很重要,你的认知高度和眼界宽度都超出我想象,你的未来会很光明。

孩子完全放下了戒备,说了一些其他话题,我们就结束了面谈,孩子起身离开时对我笑了,真诚的笑。怎能不在乎呢?是个好孩子。

走访全部结束时,我们两组在我这组最后一个走访家庭所在的村台集合。据说村台基本上都是山东省的搬迁建设工程,类似云南的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政府补贴的易地搬迁,村台上崭新的房屋,属于“联排别墅”造型,家家都有二层小楼,室内有卫生间,还有个小院子,村民家庭自付一万元左右就可以入住。但室内陈设可以看出家境情况,有年轻力壮的母亲,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困于无经济收入的家务琐事中脱不了身,对于“家徒四壁”也是很无奈。

返程前,焦园乡初级中学的杨校长特意往黄河边开了一段,让我们看一看母亲河,焦园乡和河南省长垣市之间有座黄河浮桥,我们车行其上,远观黄河水面,我看着河岸东侧(焦园乡西侧)的滩涂地区,突然就明白了,何为黄河滩区,那是会根据水面高低消失和出现的特殊地区啊!杨校长说:焦园乡初中是黄河滩区唯一一所学校。初听不觉怎样,走访一圈,忽然感慨万分,难以言说。

大约是年龄到了,这两年走访回来一回顾就得哭,不是为别人的苦难,是为那些饱受生活之苦折磨却不曾放弃的坚强灵魂而感动、心疼,借秘书长土雪的一句点评“就像黄河滩区的老百姓,洪水冲了房屋再建,冲了再建一样,不屈不挠的面对生活”,向不屈的精神致敬,向每一家泥墙上满满当当的奖状致敬。

此行,感谢教育局部门的协调和走访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程陪伴,效率达到我走访过的地方里最高的,丝毫不夸张。也感谢队长和队友们的包容和慷慨,我们有缘下次再同行(朱老师和我都在云南屏边支教过哟)~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上线的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177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2024年12月194名待结对学生上线,欢迎一对一结对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2025年春季学期的奖、助学金汇款工作已经开始,请各位捐赠人留意短信或者邮箱的汇款通知,请在收到汇款通知后尽快汇款。

通告丨致OFS一对一结对志愿者告知书(2025年春季学期))

成英公益基金会再次感谢各位捐赠人及爱心企业的支持!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