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再次走访西北,学生和家庭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2024年秋季甘肃通渭走访报告

走访时间:2024年10月30日-11月2日

走访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走访任务:发放奖学金213人,发放319,500元,走访新增奖学金学生87人

走访人员:邵莉阳(队长)、王芳、陈炯、闫亚娟、戴红霞、韩晓萍、戴红

                  特别感谢王绍龙、郑北斗、韩曙昌、苏维元等扎根当地的老师们一起参与到走访中

文 | 戴红

2024年10月29日下午,来自上海的陈炯老师、来自苏州的韩晓萍和戴红霞老师、来自西安的王芳和闫亚娟老师和来自北京的戴红老师,以及OFS(成英公益基金会)的队长邵莉阳老师,一行7人在甘肃通渭聚合。基金会秘书长土雪老师在30日下午从兰州赶来加入了我们。

集合后80后队长带领我们六位60后,开始了220名学生的信封填写和奖学金分放进信封工作,陈老师很贴心地带来了一个微型打印机,打印了OFS的收信地址,减少了大量手写信封的工作量。我们一直干到晚上去二中发放前,就我和陈老师和队长吃了外卖叫的肉夹馍(很好吃,肉瘦香、馍皮脆),其他老师都没吃晚餐,从二中回来后,又继续干到晚上11点多,才结束了所有的奖学金的分放工作。

这220名学生分布在通渭一中、通渭二中和通渭三中。我们利用29号和30号晚上分别去二中和三中发放了总计80多名高中学生的奖学金,并分别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了短暂交谈,了解他们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一些想法。11月1号下午去一中完成了最后所有同学的奖学金发放和访谈。

这是我第二次来通渭走访,上一次是2020年的6月。四年过去了,当时面谈的那些学生大部分都考上了他们理想的大学,记得我面访的马营中学俩位学生,当时的愿望一位是读师范像他爸一样当乡村教师(他是单亲家庭),如愿上了师范;另一位是考取了医学院,她的志向就是当个好医生医治像她奶奶一样的病者。

这次通渭走访和学生交流感受与四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开放度提升很多,能互动起来了,有一位同学连问了我四个问题,表达能力也是比他们的师哥师姐强了很多。

其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不再局限于课程本身的学不懂,跟不上等,虽然也还是有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已经找到自己在学科上的问题,希望找到方法解决,很具体问你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比如时间分配管理,比如基础知识出问题但大题不是事,比如作业量大了以后各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混乱的处理;比如问如何建立理科的学习框架理念,和文科相比的不同方法,还有类似英文具体的学习方法等。我也是被问的一头雾水了,当然我与他们沟通后会梳理一下他们的问题思路,其实最后是他们自己找到了答案。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可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了。

另外,很多同学在问是否需要在高中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做一些技能方面的准备,已经不仅仅是问如何选择大学专业来应对就业了。虽然我个人不认为这是目前高中生该考虑的,因为经过具体询问,他们是在问要不要提前学一些技能,我的回答是基于目前的高考指挥棒,那么具体技能不要考虑,集中精力高考,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那是有帮助的。

就比如有些同学已经具有的总结自己爱好,找寻可能的大学专业;比如总结学科弱项的问题所在,找到解决方案。比如跟学科前几名多沟通,求得方法,这是在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学生们尤其高三同学的大学专业选择也是更多元了,除了师范和医学,还有国防科技、航空航天、天文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播音员、会计和自由职业者(虽然他也纠结如何解决收人稳定来帮助家里),很高兴有一些学生就想做研究者。而且有学生愿意走出甘肃去其他省份,但也表示会考虑家里的实际能力。都不愿意给家里带来压力,都希望学成后帮助父母解决家庭困难。

在学习心态上,很多高一的学生都在2个月内从不适应到自我调整到逐步适应,当然也有在调整中的,其中很多的不适应不是课程,是觉得周边的同学都太厉害了,是学习节奏被带跑,所以跟不上的,其实可能只是跟不上每科那前几名的节奏。他们已经有了在竞争队伍中去找寻自我位置的潜意识了,表现出很不服输的劲头,也着急,但心态还是积极的。

总体的感受是学生们接收的信息量在加大,因此逼着他们去思考很多,好的方面是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但同时也会给不具备能力的学生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确实社会经济动荡和结构调整,会把压力下沉给了他们。真不容易!

我们这次第二项大工作内容就是86位新增奖学金申请学生的入户走访。我们8位志愿者和学校的10位老师包括校长,一起利用30日和31日全天以及1号大半天分几组完成。赶上了小雨大雾,道路泥泞,深沟窄道,车轮打滑,陷入泥坑,陡坡爬升,海拔垂直提升,几乎走到了通渭最边远的乡村。从党堡村、黎家庄、冷家川到连家湾、黄家坪、姚儿湾梁(这只是我的组走到的部分),就为见到黎同学、冷同学、连同学和黄同学等的家。我分别和韩校长、土雪和王校长两天半走访了25位学生家庭。

相比2020年乡村和学生家庭也是有了很大变化:

我们走到的乡村里已经很少人烟了,更是看不到年轻人抑或是中年人,大部分家庭如果家里老一辈尚可自行生活,他们就会选择到县城里租个小空间,母亲陪孩子们就读,父亲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穿插回乡下看管田地和他们的父母。有些老房子已经多年无人居住,门前的草长到了膝盖高,乡村真实的在你眼前慢慢地消失。

经济下滑,导致县城周边能打的零工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月能干上15天就算好的,一天120元最多。西北的男子还是很顾家的,所以选择去银川和新疆打工的已经是少者,去沿海或一线城市打工的父亲,我就没遇到。而且西北还是很传统的观念,要生儿子,很多家庭一路四位或者五位女儿后面是位男生。但是通渭这里的父母最好的就是在教育方面,不重男轻女,一样支撑她们考大学,而且很多家庭都是几位或者全部上大学,每位大姐二姐的升学对下面的妹妹都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政府也在为他们提供无息贷款,但是不是每个家庭能在未来不确定打工的情况下,有能力还贷款。新农村的集中搬迁,更是使在农村老家还有农田和老人需要看管的家庭很尴尬。

经济与社会结构在发生着变化,首先冲击着这些被变化家庭的生存模式和结构,那么学生们就面临着县城里狭小的租房空间,父母分离或者分居,无法做到完整家庭的陪伴,从而会影响到心里的困惑的疏解渠道不畅。

我们在完成走访和发放后,一号晚上回到酒店,所有老师开始挑灯夜战,来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填走访和面访意见,然后将所有纸质表输入线上微盘,做电子文档,还要再将所有资料输入小程序,方便捐赠人查阅。我们一直做到2号下午,每位老师陆续离开回家时,都是前一秒完成手里的所有工作,后一秒上土雪的车送往火车站!

走访绝不是旅游,但会收获旅游无法看到和体验的绝美风景和真实社会生态。

当你爬坡涉泥终于走进了一个村落里,看不见年轻人,只有暮年的老人拄着拐朝你慢慢缓来,你与他打招呼,他完全听不见;

当你走进了学生家庭的中堂,印入眼帘的永远是整面墙的字画,校长会给你介绍这是通渭一中之前很早一位校长的字,可能已经40年了;或者这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通渭老者的字;通渭是书画之乡,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快递小车上都写着“耕读通渭”。

当你陷入泥坑脚踏油门40分钟(我们队长),等待队友和村民的救援后,冲上山脊狭窄的小路,看到两侧深沟和对面半山腰冒出的炊烟,远处天边夕阳映射出无限霞光;

当你偶然走进了一所乡村小学,里面只有15位学生和五位老师,三年级唯一位女孩自己在做英文课自习;校长用二胡给我们拉了一段花儿与少年;

当你走进家里和卧床的老人攀谈,他说他的孙女多么听话好学,儿子离婚后一人带着俩读书的孙女,还要照顾他们老人;

当你与一位刚刚失去丈夫的妻子聊到哭,家里的唯一生活支柱一下塌落,她要养活几个读书的娃;

当一位爸爸坚持用种家里45亩土地的微薄收入,支撑着四个孩子的大学高中初中费用,你问他能支撑吗,会让孩子辍学吗,他坚定地回答你:不会,在农村,考上大学是唯一出路;我们再苦也要支持他们走出去;

如同我们在2134米海拔上看到的野生木棉花,天然的纯净与倔强的生命力。

尽管很累,但有怨无悔,通渭还会来,因为遇见可爱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和有力的队友们。我们一起创造出的杏红秋黄之甘肃通渭2024回忆,彩添了又一笔财富。

“与人相逢,并与他们创造出的回忆是一种财富“(石田裕辅)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2024年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上线的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79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 | 2024年8月219名待结对学生资料发布

2024年秋季助学活动已启动,请大家邮件及手机短信,成英公益基金会再次感谢各位捐赠人及爱心企业的支持!

通告丨致OFS一对一结对志愿者告知书(2024年秋季学期)

2024年秋季学期OFS项目点走访志愿者火热招募中,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招募丨2024年秋季学期OFS项目点走访志愿者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