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1年春云南禄劝走访报告

走访时间:2021年5月23日-5月25日

走访地点:云南禄劝

走访人员:陈丽颖(队长),曲淑艳,梁文梅,邢燕蓉,郑惠文,郑枫

发放任务:奖学金发放84人,93200元。助学金发放4人,5600元。合计发放98800元

 

 

文 | 郑枫

 

 

行程 | 队伍

5.23广州—昆明

终于启程了。自从两年前加入OFS,就期盼着可以实地去乡村看看山里的孩子们,几次行程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成行,直到这次本来定了5.10出发去山东临清,以为我的处女走访就是山东了,谁知道临了居然又去不了。以至于此刻在广州飞往昆明的飞机上,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真的在去禄劝的路上。

但是2021.5.21三位院士相继离去,云南青海接连地震;5.22,21位越野高手因突发恶劣天气命丧甘肃黄河石林山地越野赛。出发前的这些消息,让我的行程蒙上了阴影,心情忐忑。

晚上八点,队长大本营集中,来自北上广的六位队员终于胜利会师。队长陈老师,“老司机”曲大姐,我的学霸师姐Shelley,摄影美女邢燕蓉,95后小可爱郑惠文和我。队长接着紧锣密鼓的开始路程的安排,工作的部署。这次一共需要完成115名学生的奖/助学金发放,以及新增30名学生的面访/家访。

但是由于大理地震余震不断,而且未来几天都有大雨,队长表示这次可能无法深入到新增学生家中开展家访了,我们应该只能在撒营盘和马鹿塘乡完成学生的面访就要回程。于是大伙儿立马行动起来,可敬的队长前期已经完成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几个就写信封、数钱、装信封、核对,流水线作业,一个小时左右一百多人的资料全部核对分装完成。我回想起来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几个几乎都是第一次见面的人,高效的而且准确无误的完成了(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毫无争议,配合默契。这样一个团队出于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必定无往不胜。

 

5.24 昆明-禄劝

本来对于全女将的一个队伍,开车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都是只会开城市道路的女司机,我可是连七座车方向盘都没摸过。曲大姐在我们几个都表示出胆怯的时候“挺身而出”,载着我们五个穿过昆明早高峰的车流,向禄劝驶去。车上大伙还在担心到时去乡里如何走山路,队长说可以请当地老师开车,这样一来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下了。说来也是神奇,曲大姐带着我们,我们都觉得非常的放心,她那小小的身躯里发出来大大的能量,让我们就这么安心的把自己交给了她。早上11点20左右到达禄劝实验中学,杨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组织好等候在活动室。我们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小书签,请他们在上面写上一两句给捐赠人的话。接下来我们就分成两组,一组给同学们发放奖/助学金以及拍摄相应的照片。另一组负责对领完的同学进行面访。

这是我第一次做面访,别说孩子了,我都有一点点紧张,不过当谈话一开始,听到第一个孩子叫我阿姨好,我就释然了,不是自家娃,好说。于是像唠家常一样,聊学习,聊家庭,聊生活,聊未来,短短的3-5分钟,每个孩子我都觉得意犹未尽。一个多小时过去,禄劝实验中学的奖/助学金都发放完毕。

期间队长和组织联络后决定,由于余震不断,而且天气还是不理想,即便是再深入到乡里,路程也颇为危险,于是再度压缩行程,这次我们只能止步县里,不再去撒营盘和马鹿塘乡了,新增学生的面访、家访工作留待秋季一并完成。其实心里是有小小的遗憾,毕竟我们奔波至此,却不能深入到学生家里实地了解这些孩子和他们家庭的情况。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都服从组织安排。队长已经和禄劝西点学校的老师联系好,这个点只有一个转学过去的孩子,等这孩子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就进行发放。

于是我们掐着时间赶到西点学校,非常顺利的完成了那个高高大大男孩子的奖学金发放和面谈,接着赶往禄劝一中。

踏入禄劝一中的校门,我们几个在大城市读书的人都赞叹不已,纷纷感慨即便是刚刚脱贫的贫困县,学校的规模和设施都可以媲美一二线城市,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和关注由此可见一斑。但后来我们完成了发放和面访后在一起回顾的时候,才发现硬件的投资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落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师资,是人才的投资。

禄劝一中有52个学生需要发放奖/助学金,其中有两个转学到了禄劝实验中学,我们全部完成后返回住宿地,大概晚上9点钟。学校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一直陪着我们,后来才知道,他的年纪比我们的小可爱还小,而且已经当了爸爸。

 

5.25 禄劝-昆明

今天还有最后2个从禄劝一中转学到了禄劝实验学校的孩子,我们早上整理资料,掐着点等到孩子上午下课时间,再次来到实验中学完成最后两个孩子的奖学金发放和面访,随即返回昆明。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爸妈十几年前离婚了,虽然我跟爷爷奶奶生活,但他们都很支持我上学。今年考不上,他们都说让我复读一年。”

“我爸妈说了要坚持读下去,以后才不会像他们那么苦。”

“像我们这种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出路。”

……

我以前都只是在各种媒体上听到或者文字里读到这些话,如今从这些半大的孩子嘴里说出来,那种震撼撞击着我的心,他们的父辈现在大部分对于改变家族命运的渴望远胜于以前,都认识到即便出去打工,也需要有知识和文凭才能立足,这个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再仅仅要求体力,更多的是要技能和综合素质。

 

我的理想在何处绽方放

 

 “我很想考云南大学,但我知道我现在的成绩肯定考不上。我还是没找到提高英语成绩的办法。”

“我的理想大学是厦门大学,很不现实是不是?你看我的英语和数学这么差。”

“我想当公务员,回县里面当。”

“我想读曲靖师范大学,当老师。也想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我想学环境保护。”(环保理工科噢,你的理科要加把劲赶上去)“哎,我就是想而已……”

“我比较会照顾别人,我想读护理专业。”

“我想读播音专业,我还想从政,也想做信息技术,还有设计游戏,我现在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我想读昆明医科大学,当医生。”

……

孩子们这些话,湿润了我的眼眶。在他们说“但是”之前,眼睛里闪着光。毕竟在他们这个年纪,很多城里的孩子可能还没开始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理想(请注意,是认真)。而他们已经被很多人问过,让他们不得不早早的、在获得的信息很有限的情况下开始思考。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看你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努力一把,你肯定可以的。”可是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又有深深地无力感,我没有办法马上帮他们解决“但是”后面的问题。

这次我大概面谈了29个孩子,前面的20来个,基本上都是普通班的学生,普遍都有偏科的问题,也存在各种比如人际关系问题、失眠、与父母关系问题,等等干扰到他们的学习,影响到他们的成绩。通过他们各自在回访表上的描述以及面谈的自述,可以感觉到他们的信心并不足。而最后几个孩子,通过他们的表达,所谈及的事情和描述的问题,甚至是眼神,明显让人眼前一亮。困扰他们的,不再是某一科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哪种app背单词更好,哪种专业更有前途。他们的言谈举止更加自信大方,他们就像云南的山茶花,等待着阳光雨露让他们自在绽放。师资,还是师资,本地教师能力的提升、更加强有力的教师资源,可以帮助普通班的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更加自信;可以帮助网络班的学生找到方向,加速前进。

 

理性的选择

 

“我应该考不上本科的,先试试单招,到专科先学习,有一技之长,以后再考大学。”

“我很喜欢美术的,本来想报特长生。我妈说读书的选择多一点,就没报。”(那你现在还想学美术吗?)“现在不想了,现在就认真读书,考个好学校,考上以后吧再往美术方向努力。”

……

多懂事的孩子,清楚自己的短板,能做出理性的选择。读书有很多出路,有的虽然迂回,但适合自己,也算“曲线救国”。在和县教育局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工厂专业人才的缺口也很大,这些山里的孩子如果有专业技能,比起城里的孩子更能吃苦,只要他们肯学肯干,在工厂立足并不难。

 

教育的脊梁

我们了解到县里乡里教师属于高收入人群,这样的政策让老师们能安心留在这里教学,甚至吸引城里的老师回流。但是人有了,教学水平是否会相应提升?那么多孩子偏科的问题怎么解决?在获得OFS奖学金的孩子里面,网络班的孩子物理化学成绩都只在60分左右徘徊,普通班的孩子数学和英语成绩大概60-80分(满分可是150)。教学成长的空间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队长介绍以前曾经组织过教师培训,那一批老师在两个星期的培训之后眼界大开,醍醐灌顶,成长飞速,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帮助应该也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提升并不是短期成效,而是可持续的。我们在完成任务之后的回顾中,也讨论了支教。支教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师资的形式,在教师资源缺乏的偏僻山村,支教老师对当地教育的维系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如果只是不同的支教老师来来往往,会比较难以形成长期的教育体系上的提升,教育理念也得不到延续和沉淀,效果是否能够持续也取决于每届支教老师的水平。讨论热火朝天,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从共同的目标出发,秉着为了孩子的理念,思想激烈的碰撞,暖流在心中激荡,到此刻我回想起来依然热泪盈眶。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特别是乡村教师,一手托着教育振兴,一手托着学生未来。这是一股多么关键的力量,值得组织的关注和重视。

 

写在后面

还是觉得遗憾,没能实地去看看孩子们的家,见见淳朴的家长们,这必定会带给我更深刻的触动。我们几个相约秋季走访,待秋高气爽的时候,再用脚步去丈量孩子们求学的旅程。孩子们有的称呼我老师,有的叫阿姨,还有的叫姐姐,我都欣然的接受他们给我的称呼,多么亲切。走在校园,有的孩子走过会轻声的说“老师好”,我一开始还愣怔赶紧回一句“同学好”,感觉回到民国时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大,谦逊民主师生相敬。

从昆明回来一天了,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或铿锵或轻柔的话语,仍然在我脑海里重播。我真的很喜欢他们憧憬未来的样子,喜欢和他们一起遐想,一起展望,借用其中一位同学在小书签上的话,“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只要你们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定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