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92阅读
  • 1回复

[走访报告]广西大化11/2015走访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11-11
广西大化走访报告
----(此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简略的汇报对我们的自由天空(OFS)的看法,以及大化走访心得)
什么是OFS
    从南宁去大化的路上,组长谈起对组织的看法时,眼睛里散发的是崇拜和信任,尤其是说到这些年的种种业绩。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好奇,是怎样的魅力吸引到了她呢?在与OFS合作过一次后,我依旧保持着第一次对机构的印象--失望!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大部分的运转是由志愿者支撑的机构,难道机构首条准则不应该是尊重吗?在走访前期的交流中我有幸会见了机构的创始人;会见的理由则为探讨详细的走访过程,但是当我真正到达时,所收到的信息则是我需要带些什么物资前往,所谓的详细走访过程也是草草的几句,例如要走访的地方名叫七百弄、走访大约有10个学生。谈话的概念十分模糊,具体都谈不上何来详细?在我的理解中,能称的上为详细的至少要包含每天走访的路线、几时出发、每天完成的任务量是多少。
    其次,机构对志愿者的责任感很低。志愿者招聘信息中强调的志愿者走访前培训,事实上则为一个不到一小时视频,并且视频中所提及的事件也并不完全涵盖在走访中,例如保密协议并不曾签署。并且在走访之前完全没有通知志愿者路线以及须知,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志愿者对组织以及走访行为的不确定性。非常值得疑惑的一点是,为什么走访没有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路进行指导和监督?而且,我认为一个这样的工作人员的存在是必要的,他了解走访的前期准备和分工,知道对接的手续,明白如何最快的上传下达,懂得处理紧急情况。
机构的效率严重影响到走访进程。当我们已到达当地七百弄实验学校时,所要发放奖学金名单却迟迟没有到位,并且与学校方面准备的名单有出路,这就导致了走访第一天的延误。在最后一天发放奖学金时,奖学金也是当时去银行取款。我非常理解作为一个机构申请资金时所要经历的各种复杂程序,但是在整个实施过程开始前,机构不应该把准备工作完成吗?
    总结:与创始人交流时,我曾经问道,机构名称-我们的自由天空有什么样的寓意,创始人回答是因为想创造一个志愿者为主导的完全自由开放的空间。就一次合作后,我觉得机构运行并没有秉承这个价值和目标。并且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难道不应该体现出机构所服务的人群,并为此而努力吗?对于其所说的以志愿者作为服务对象,以其机构所做出的努力方向为事实根据;个人认为,机构有必要再次理解机构创建的意义所在和服务对象并加强服务质量。
走访见闻
老乡都是热情的

     走在乳白色的石路上,队长指了指手上的空矿泉水瓶说,这个该怎么处置,我说踩扁以后带到老乡家以后再扔吧。蒙老师回答,老乡是不会扔掉的,因为七百弄的习俗就是客人远到而来时不但要送上最好的食物作为招待,而且留下的东西也不能随意扔掉。
        路途中蒙老师一面和我们讲解当地的一些习俗和近些年的改变,一面和路上遇见农作的村民们用着只有他们才懂得的语言打着招呼,好不热情。几十里外的村民相见就像与自家邻居似的说着家常;我想不论是谁看到这样的场景,千年冰封的心都会泛起一层涟漪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属访问最后一户时带路的大哥了。他是一个穿着军训服的中年男子,中等身高加上中分头,穿着一双大凉鞋。本是十分滑稽的外表但是配上他淳朴的气质和坚定清澈的眼神,只让人觉得他是亲和的。
返回时,大哥说我们走的也累了,不如就去他家歇歇脚喝点水。我们一行人就应下了。到了他家才明白他在路上说的他有家但是又算没有家为何意。
他的家简陋到了极点。像其他山民一样,房子是空架在二层。大哥家门前的在雨后就更泥泞了,踩过一段约为30米的 “梅花桩”顺利到达里屋。到了里屋后才发现大哥家的房顶不止一次的用蛇皮袋来做修补,好似雨大时屋里都会飘雨。家具是破旧古老的,甚至给我们水所呈的杯子也是用来打水的塑料大勺。大哥说,他家的房子已经是危房了,之所以没换新房一是因为确实没钱造新房,二是在这里也住惯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说他必须要以孩子们的教育为首位,孩子们现在在外地读书,每星期他就给100块作为零花钱,回家的路费已经占了大半,多了他也给不了。但是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最大的极限了。
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大哥是幸福的。大哥有自己的爱好,玩鸟、斗鸡、和酿酒。大哥有自己的生活,期盼着孩子的归来,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哥有自己的人品,踏踏实实地在当地的完小做着一份代课的小工,正直爽朗的性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个人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山的节奏是慢了半拍
    这次同行的有位五岁孩子的妈妈。初为母亲的她看到孩子脏兮兮的脸,鼻涕还挂在嘴巴上面但已被风干;除了担心孩子会因为卫生问题而生病,就是心疼孩子的生长环境恶劣导致孩子发育延迟。




    姐姐吃惊于孩子们爱光脚,那样走山路很容易受伤;疑惑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在户外玩沙子而不是在幼儿园。
我曾经问过母亲,是不是故意早早的把我送去小学。母亲淡淡的回答,只是因为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管教你,所以不如把你早早的送入学校交与老师管教。事实上极少的公民真正注意到0-6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七百弄实验小学的校长说,他们的学校是希望把所有七百弄适龄儿童都吸纳过来接收教育。雄心勃勃的目标也发生在实验小学旁边的幼儿园中。这个幼儿园是新建成的。校长说,幼儿园的目标也是服务于所有的适龄儿童,希望所有0-6岁的小朋友都可以接受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身心发育。
虽然早教的发展在七百弄是慢了半拍,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的适龄儿童都会接收幼儿园教育,因为所有的孩子都理应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长环境。
  七百弄只会越来越好
     小的时候,妈妈和我说过一个关于世界的故事。她说,原本地球上是一片荒凉,但是上帝看到这场景后就创造了天地,植物动物和最具智慧的人类。但是人类在最初被创造的时候并不像如今的生活一般,上帝并没有告诉祖先们什么是可以作为食物,怎么建造房屋,以及如何建立秩序。但是聪慧的祖先们非常感恩上帝赐予的他们的智慧力量,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这智慧力量,团结一致的创造,创新,才有了现在我们的生活。
         蒙老师与我们说,十几年前曾经有一位加拿大的地理学家来考察,得出七百弄是不适于人类居住的结论。它山地多,可耕种土地少,最重要的是没有自然水源。但是山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七百弄,他们感恩每一笔试图发展的资金以及充分利用它们。
        

        
        
     图中的老人是一个蓝姓学生的奶奶。我们是在山路上遇见她的,她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由于背篓过沉,奶奶就把原本背在肩上的竹藤改成了一根带子崩在头上,因为这样才能更轻便的行走。奶奶用了些干树叶垫在背与竹篓之间。带路的大哥说,因为奶奶老了,竹篓硌着疼,放些树叶垫着好些。奶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区老人的写照,在听到我们前来的目的是要给她的孙女发送奖学金的时候,奶奶顿时感动的就流出了眼泪。她说,非常的感谢我们,感谢我们不远万里地找到他们,访问他们,帮助他们。

总结:
    七百弄会越来越好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资本,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感恩所有的帮助,他们会回馈建设自己的家乡,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开始重视教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11-11
很认同第一部分的观点,但也能体量个中的无奈,只能用 呵呵 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