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01阅读
  • 0回复

[走访报告]2015大化走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11-11
天   空
——2015年11月广西大化走访

出生在60年代的我,唱着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思想里总有一点英雄梦。长大了,才发现,英雄离我的距离是那么地遥远,但始终想着,既然来到了地球,总应留下点痕迹,为自己感动一下。一个同学的微信推荐,知道了有一个天空,属于每一个人,我们的自由天空。于是关心关注起来,一个招募的帖子,一个刹那间的冲动,我报名了,加入了天空,来到了广西大化七百弄。
来自广州城市的我,虽然自认已走过不少的山路,但来到七百弄,看到真正的弄,震撼之余,才明白一点点“弄”是怎样的生存环境。
位于广西省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的七百弄乡,距离南宁市138公里,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达251平方公里。由海拔800~1000的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其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山峰密集成四面环围状,中间深凹如锅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弄”字本是由“山”和“弄”构成上下结构的字,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世代居住于此,324个原始古朴的壮村瑶寨分布点缀于山弄洼地底部。光绪三十年,官府在该地区设七个村团,每个村团下辖100多个弄,故得名“七百弄”。 年人均产粮不足120公斤,人均纯收入582.75元,全乡财政收入20.3万元。被称为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七百弄的山?气势磅礴、雄浑壮美、崇山峻岭,重峦叠嶂。该地区的洼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壮观典型震慑人心。这里远山近山,绵延天际,山山相连,峰峰比肩,似山海涛,又像静止的排浪。身处山巅之上,从路基往下望,有恐高症的我,双腿不免颤抖,不敢再往前一步探究500米纵深下的洼地;站在山腰间,似乎站在了天堂地狱的分叉口,我不得不思考,上下之路该如何求索,真有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的悲壮;到达山谷洼地,看到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着少有的农作物龙眼、芭蕉、玉米、红薯,顿有岭南乡村的安逸之感,但抬头望望看不到路的高山,内心在呐喊,我的路在哪?
七百弄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其特点是石多土少。因为缺土缺水,山上连灌木都难以生长,满山遍野生长的都是些面黄饥瘦的杂草。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在石头缝隙间“抠”土种庄稼。说是庄稼,未免用词范围过大,其实这里能且仅能种玉米,还有就是红薯。近年出外打工的多了,带回了一些树苗,偶尔也能见到几棵芭蕉木瓜龙眼,弄里的民众,主要靠吃玉米,偶尔也会到镇上买些大米做饭。家里一般都会养狗、猪、鸡,少数也会养山羊和黄牛,因为土地匮乏,牲畜都不多,只能养大后拿去镇上卖了以帮补家用。大山里,经济植物也非常少,只有一些草药和蜂巢,大多数的劳动力也出外打工,留下的,很多就是靠零散拉货(买辆二手摩托),帮着起房子(现有政策扶持,起新房子能拿到政府补贴,故起房子的很多)为生。
严格说起来,七百弄并不是没有水。该地区每年的降雨量都超过1500毫米,降雨要是能存起来,足可以打造第二个桂林。但在这片2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00多个洼地(弄)也就是1300多个“漏斗”。洼地里最低的地方有漏斗眼,不管多大的雨水,都可“喝光”。七百弄没有一条河,没有一口井,吃水用水全靠老天爷。长时间不下雨,玉米会干旱失收;雨水一来,陡坡上的玉米被冲刷,经常成片倒伏,连下一个月雨,很多弄里就颗粒无收。瑶民新起的房子通常是房顶平平的,并有高高的女儿墙,房顶就是用来储水的,还有的瑶民,会专门用石头起一个直径3-5米的水池,用来储水,吃喝拉撒的用水,都靠这水池储存雨水。现在乡里已用上了自来水,水是从20公里外的泉眼上接水管拉过来的,但水的供给仍然不稳定,断断续续,乡里的民众仍保留着储水习惯,用水也是非常节约的。
七百弄实验学校占地面积8771平方米,是一所拥有24个教学班、1230名学生、61名教职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小学部学生为750人,教师为39人;中学部学生为480人,教师为22人。因受到国家“营养午餐”和住校生津贴的补助,学生辍学率相对略低。七百弄实验学校的教师、学生周一至周五全部住校。学生宿舍放4-7张架床,每床睡2-4个学生。由于缺水,学生宿舍都没有洗手间,除教师办公室宿舍外,学生只有两个公共厕所,每天两次冲洗,学生们常年自己打水吃用。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很多懂事的孩子们都知道,唯有努力学习,才有可能离开大山,这也正如学校大门很陡的坡路上写的:希望之路…
我这次走访了4户人家,其中蒙玉兰(音)的家,确实令我狠狠地感动。
蒙玉兰家有4兄弟姐妹,都在上学读书。蒙爸爸大约45岁,初中文化,蒙妈妈40出头,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家住在与路面垂直距离有300米的山谷洼地,那个弄只有3、5户人家。每天蒙爸爸都要步行1.5公里的很陡的山路往返路面2-3次。蒙爸爸早年曾出外打工,但因腰疾,还是只能返乡务农打散工了。
我坐着蒙爸爸破旧的摩托车,担心的疑虑,还真难以表达。蒙爸爸也看出我的担心,微笑着说,大姐放心,我每天走这路没有10次也有5次,上车吧,扶好。我所在城市已禁摩10多年,摩托车已是遥远的他,况且那八里九拐的山路,沥沥的小雨,我唯有豁出去了。经过不到10分钟的车程,蒙爸爸将车停在了路边,我完全不明白,还以为瑶汉子要搞什么把戏。蒙爸爸向下指着深深的山沟里说,我的房子就在下面。天,这哪有下山的路,完全就是杂草加碎石的陡坡,一个罪恶的想法冒出了我脑海:算了,就在马路上把走访表填了,这路我走不了。蒙爸爸见我畏惧的样子,快速往山下走了几步,搞了条棍子给我,说,大姐慢慢走,看好路。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但还是坚持着手脚并用30分钟,来到了蒙玉兰的家。
蒙玉兰的家,是我至今看到最简陋,最温暖的家。房子是用小木头,玉米梗,瓦片搭建而成,已有30多年历史,是蒙玉兰的爷爷留下的。家里的厨房,就是两个石头搭的炉子,一个大点的煮猪食,另一个煮给人吃的。还有一堆玉米芯当柴火用。有一个打玉米的机子;客厅有一个很旧很小的电视,有个碗柜、电饭锅、没有水的水机、实木小桌子、小椅子。客厅两头有两铺床,有些衣服挂着。全部家当看见的只有这些了,但确非常干净整洁,让人有很安静很安全的感觉。房子的木梁上用粉笔写着很多字,有简单的打油诗,也有家里重要事情的记录,很实在。蒙爸爸拿出户口本给我填写走访表,还拿出了山上采的蜂巢,调蜜糖给我喝;蒙妈妈在厨房干活不怎说话。蒙妈妈煮好菜后,说到点吃饭了,让我也吃点。他们一天吃两顿,一般是吃玉米,但今天用新的电饭锅煮了白米饭,送饭的菜就是水煮大白菜(几乎看不到油点),边吃饭边聊,了解了当地落后的卫生医疗(多生育也是苦于不懂避孕、堕胎)、艰辛的农家生活、收入来源及开销、偶尔萌发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是蒙家爸妈没有抱怨,没有隐瞒,没有伸手,而是坚定的支持,蒙妈妈无条件支持着蒙爸爸(蒙妈妈原话:我没文化,只能信他),蒙爸爸支持儿女努力读书。他们坚信,只要儿女能读好书,考上大学,就能走出山沟,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告别了蒙家,真情实感触动了我久已麻木的内心一角,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小小的世界和大大的梦想;他们,成长在闭塞的山区,努力学习就是把梦想投射到未来的唯一方式。我们,生活在如此丰富多彩的城市,还有诸多抱怨,凭什么不努力!
通过这次亲眼所见,我也在思考,政府的责任,实施人的监管,受助人的真实,捐助人的通道,各种中间人的目的,等等,确实需要全社会的良知。
三天的行程结束了,沐浴在无边的峰丛山海,穷困的弄乡,艰难的学子都深深地留存在我的心里,对大自然的敬畏更是油然而生。脑海中挥不去那苍茫的大山、惊险的山道;求知淳朴的眼睛,和善平祥的笑脸;还有安静漆黑的乡村里,灯火通亮的实验学校教学楼……
感谢我们的自由天空,感谢同行的大小伙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