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872阅读
  • 10回复

201503 木里俄亚走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3-16


Our free sky 201503走访  
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自治乡
时间:03.07——03.15
成员:刘迎(队长)、葛建伟、杨柳、apple、冯洪、何博文(河伯哥)、摩瑟伊萝、高宇
走访记录:摩瑟伊萝

自我介绍:
我是彝族,四川凉山西昌人。目前就读于上海大学大一。去年年底在学校志愿者微信号上看到了ofs关于今年3月的木里走访志愿者招募,刚好自己还在假期,于是作为凉山人的我毫无顾忌地报名了。幸运的是通过审核,接下来便开始期待自己地第一次志愿者服务。


走访时间表(03.07——03.13
03.07    成都出发,到达木里县城
03.08    木里县民族中学俄亚初中生助学金发放,木立长海子、康坞大寺游
03.09    木里出发俄亚,到达俄亚
03.10    俄亚小学助学金发放、俄亚大村走访
03.11    苏达村走访、俄亚大村走访、到达俄碧村
03.12    俄碧小学物资发放、俄碧村走访  
03.13    返程


03.07 day1
       起得特别早,激动的心情弄的我睡不着。今天西昌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似乎要帮我们践行。在家门口买了些水果和面包,就开始焦急等待和大家在西木高速“汇合”!越是焦急等待,时间越是过的慢。大概11点左右,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到冕宁了,我迫不及待叫妈妈开车带我去了高速公路下车处。终于,终于,与大部队汇合的这一刻到来了!
       于是,木里之行正式开始!

       我和建伟哥、刘迎姐以及河伯哥一辆车。大家互相介绍过后,建伟哥说在车上好不容易记住了我的名字,之前看到我的名字还想这个网名起的真有特色。哈哈,少数民族的名字不懂的是觉得有点奇怪哈。因为我们的两辆车上都放了对讲机以方便路途上联系,所以一路上两辆车也在不停的讨论着。因为队友们精湛的开车技术,我们在2点半左右到达盐源县城。给车子加好油,又继续向木里县城赶去。虽然作为一个凉山人,但是木里县我还没有去过。不仅是久闻其景色的旖旎,更是因为是藏族自治县,所以我很激动,期待即将去探索的这个未知世界。
      到达的时间比预期早了一个小时左右,6点半我们到达了据称木里最好的酒店“卡卓大酒店”。因为一路同行的杨柳姐和木里县消防队的周队长是老相识,所以我们也就蹭着杨柳姐,受到了周队长的热情款待和悉心照料。这里要特别感谢周队长过去几年来一直对ofs的帮助,帮忙着存放物资、联系车辆、运送物资等,真心感谢!












        酒足饭饱以后,队友们在酒店里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啦。主要的工作是填写信封、清点资助学生和装放助学金,当然也对于明天要回访学生做一些准备。因为都是一些需要特别细致的工作,所以大家一直忙到夜里12点才各自休息。






03.08 day2
        一大早大家去感受了木里县的高额物价——18元一碗的砂锅粉!建伟哥感叹道天津一顿早饭最多也不超过10元。于是我们又对这偏远的县城物价、房价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在木里县民族中学为俄亚来的同学们发放助学金。约定的时间在上午9点,可我们840左右坐着木里县的“的士”(三轮车)前去的时候,远远就看到了站在校门口等待的20几位同学们。一下车,孩子们就跑过来帮我们接手上的东西,并礼貌的向我们问好。当然孩子们也有一些腼腆和害羞,不过看到更多的是期待的笑脸。于是我们选择在民中操场的看台上发放助学金和一些文具、糖果。  
        因为升入初中,每学期回俄亚的路费比较昂贵,所以这里的孩子得到的助学金是1000元/年。因为考虑到孩子自己拿着“巨资”有些不安全,于是刘迎姐只给他们各自发放了500元,剩下的500留在我们去俄亚以后发放给孩子们的父母。于是我负责给每一位孩子发放学习用具,其他几位队友负责学生的回访工作。
        每给一个孩子发放了学习用具,他们都会甜甜的微笑着给我说谢谢。尽管一个谢谢是很平常的礼貌用语,但对于我这样一个第一次做志愿者的大学生来说,也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真诚的谢意。或许现在这样简单的文字描述并不能让大家身临其境去感受,可是当自己身体力行在做一件事并得到由衷的感谢时,你会发现原来帮助别人的感觉会是这样的,奇妙又温馨。
        文具发完以后,我去负责给三位女生进行回访。因为第一次进行走访,我完全没有经验,于是按着回访表格上的问题一一进行问询。很巧的是,这三个孩子是不同的民族:汉族(冯胜萍)、藏族(次尔祝玛)、纳西族(拉初)。这给我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去提前感受俄亚乡三个民族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能是彼此之间的生疏,感觉她们都带有一些腼腆,对我的问题回答的很简单、声音也很小,尽管我自己也很紧张,却故意在她们面前显示的自己很“成熟老练”及“和蔼可亲”,以此让她们感觉好一些。聊了不久,为了和她们拉近关系,我就说我是西昌人,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竟然不知道西昌是哪里!(西昌是凉山州州府)于是我又问她们知道盐源(木里县隔壁县)吗?她们又再一次让我大跌眼镜:不知道!没听说过!这回我是真的被触动了,怎么可能连州府西昌都不知道,好歹也知道隔壁县吧,可是孩子们天真疑问的眼神让我相信她们没有说谎。于是我在自己心里感慨了很多: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孩子的信息接受量竟然那么渺小,凉山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州府很隔壁县。
        后来,和孩子们相谈甚欢。当她们得知我是大学生时,问了我很多关于大学的问题都可以看出她们对大学的憧憬,虽然她们不知道大学究竟能做些什么或者实际意义是什么,但她们的心中坚定的认为“考上大学生以后就可以有好的工作来减轻家中负担”,这和我们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贯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解放了!”。走的时候,我给孩子们留下了我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就在写走访报告的昨晚,我接到了一位孩子打来的电话,她说姐姐我很想你,我就想确认一下你是否安全回家了。我真的很惊讶她会给我打电话,接到电话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万分,没有想到她们会因为我的一次到来而记住我。这一刻真的深刻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了。














         从县民中出来已是中午,俄亚调来县城的周老师和我们一队人一起受到周队的邀请,在下午去了木里最负盛名的长海子和康坞大寺游玩。这一次我坐了杨柳姐开的车,车上杨柳姐谈到了自己参与的另外一个公益组织“麦田计划”和自己的8岁的儿子也在用自己的零用钱资助学生的事情,她的那句话话我记忆特别深刻“我家的钱大都用于去资助孩子,我没有什么可以给我儿子留下的,我就用自己的方式带他去感受这一切,我相信他会明白的。”
当时我就在想真是不虚此行,我的三观又刷新了。在长海子和康坞大寺,我们一队人都玩的非常愉快,很开心能在帮助别人之余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当然,这里要再次感谢周队,让我们一行人再次开阔视野。




















       晚上,本次俄亚行的“主力军”高宇哥到达酒店与大家汇合。一直在微信群上听到他不标准的普通话,本以为他是个瘦小的人,没想到是一位幽默搞笑的胖“叔叔”。(估计看到我说他是大叔这会儿肯定不开心了,哈哈)



03.09 day3
          由于杨柳姐和apple姐的工作原因,她俩只能赶回成都。剩下我们其他6人,于7:55分时从木里县城出发俄亚!她们说木里到俄亚大概10小时,我很惊讶也有些不相信,可是事实证明我们用了11个小时,在晚上7点左右我们终于一路颠簸到了俄亚大村!






        去俄亚的路上我们先转去了瓦厂中学,因为在那里也有两位俄亚乡的孩子在读初中。两位孩子都是初一,其中我回访的那位木年杜基已经18岁了。我当时只是觉得他看着比另外一个孩子成熟,于是随口问了他年龄,没有想到他只比我小2岁,却才读初一!我又再一次被震撼到了,真真切切!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感觉,只是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幸运。另外一个小男生,当刘迎姐问他为什么上学期还在木里中学读书这学期就转回瓦厂了,他有些羞涩的说在县里经常被大的孩子欺负,要走他的钱还让他跑腿买东西。听到以后心里挺不是滋味,却爱莫能助。
       一直让我觉得挺可爱的一点是,当冯洪哥给这两位孩子照相的时候,他们总是站的笔直、昂首挺胸。叫他们笑一笑的时候,却又腼腆而僵硬的硬挤出了一个傻傻的笑容,有点儿忍俊不禁。




           瓦厂的片刻停留过后,我们又继续赶往俄亚大村!这一路可谓开启了山路“碰碰车”运动模式,跌跌撞撞、摇摇摆摆,拔山涉水、翻山越岭,碾过“泸亚路”,途经“豹子坪”,折转“瓦厂中学”,越“915林场”,趟“水洛”大河,过“宁朗”、“撒多”等总多水电站——赏一路大好河山、看一路风格旖旎、吊一路心惊胆战、陡一路跌宕起伏。并且我们攒足人品,遇上绝佳天气,竟然一次看到了亚丁三大神山:央迈勇、仙乃日和夏朗多吉。






         说实话,作为一个凉山人,自己也去过很多路况不好的偏远县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还会有像俄亚一样偏远的地区。当然了,在我看到志愿者招募的时候,我没有想过会走那么遥远的路途。一直以来,木里在我的印象中应该算凉山最远的一个县了,没想到俄亚还是木里很远的一个乡村。当然了,事实就我真是第一次走那么烂、那么窄、那么陡、那么远、那么险的路!这里我并没有任何夸张手法和吹嘘心里,我只是想说说我的直观感受。在这样描述这段路途的时候,我也想过是不是这样说了以后没人敢再去俄亚了。可是我觉得应该把自己所见的真实还原给大家,越是因为贫困、越是因为艰苦、越是因为险阻,我们越是应该去那里,去帮助那里的人们。这是我的初衷。

        我们到达俄亚大村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下来。大家都很激动,拿着手机各种不停的拍拍拍。直到刘迎姐就说别慌别慌,接下来几天还不够拍嘛,大家才慢慢按捺住自己的激动。
        在俄亚小学孙赓校长和高土若老师的迎接下,我们途径“俄亚大桥”和“俄亚电器城”,顺利入住“俄亚大酒店”——纳西客栈!稍作整顿,大家迫不及待去了几步外的俄亚小学。刚巧遇到学生们第一节晚自习下课,孩子们一跑出来就看到刘老师,都激动得把刘迎姐围个水泄不通。寒暄了10分钟左右,孩子们不舍的回教室继续上课。于是我们在孙校长和高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于一顿农家生态无污染饱餐后,开始了第二天的重要工作准备。









        今晚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写好信封并把孩子们的助学金一一装好并核对排序。这听起来是一个挺简单的工作,但200多个孩子下来,还真是需要大家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一直忙到12点左右才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当然了,工作虽然算一种付出却也是一种收获。劳累的同时想到孩子们,便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不得不说的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500元的助学金,所以10几万的巨款让我们几个队友感受了一下“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


         我去洗漱的时候,突然一抬头就看见漫天的繁星闪烁。真的是从没见过那么密集那么闪亮的星星,在我的头顶,仿佛要把那几万光年外的故事全部告诉我。夜晚的微风徐徐吹着,村边的小河也正潺潺流水,安静的村庄里还有蝉鸣,一切如此和谐,那一刻我感觉一天的疲惫全部烟消云散。我被这风物撩动着。太美~
         因为更期待明天的故事,所以我强迫自己早点入睡,明天快快到来吧!


03.10 day4
       吃过早饭,才从客栈走出来就看见在村小门口等待我们的学生家长们。一队人感觉在众目睽睽下走进村小,那些纯朴的家长们就这样一直盯着我们笑。“行政楼”前面,我们用桌子拼了一个简易的工作区域。于是助学金发放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要求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排队领钱,所以大家秩序井然。偶尔会有一两个心急的家长插队,但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出来说了几句,大家又开始说说笑笑的等待着。刘迎姐依旧负责助学金发放,高宇哥则负责信封查找,我负责学习用具发放,河伯哥负责拍照,冯洪哥和建伟哥则是负责对学生进行回访。大家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耿耿于怀一个跑来给我们送鸡蛋和自酿酒的小男孩,他到我面前的时候还一直气喘吁吁,我推断应该是专门跑回家给我们“送礼”。我一直推让不愿意收下,可是看到他的真诚,最终还是感动的收下这份厚礼。没多久,当孩子家长领完东西,都会从自家独特的纳西族背包里拿出点心意送给我们,或者是鸡蛋,或者是南瓜籽。我从没有想过会得到这种方式的回报,除了开心,就是感动。感觉现在还能有这样纯朴真诚的人真的太少了。这也是我本次走访中感触特别深的一点。
        还有一幕让我难以忘怀。当我给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发放完学习用具,她说了谢谢之后,给我敬了一个特别标准的少先队礼。当时很感动,很感动……
        一直忙到下午3点过,前来领取奖学金的家长才慢慢变少。于是工作重心开始由助学金发放转向新增学生家访。




         我和高宇哥在一家兄妹木年扎和扎章杜基的带领下,进入大村深处,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家访。木年扎是姐姐,去年开始已经收到了资助。可是弟弟杜基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且因为成绩品行各方面较好,家中经济比较困难,所以孙校长向我们推荐了他。杜基家在大村里算中间,我们并没有走太久的路就到了。大村里纳西族人家的房子基本是三层为主,最下面一层住牲口,第二层为家中的客厅、厨房等公共活动场所,第三层则以寝室为主。楼顶和下面住房相连,随时可以在楼上晒晒太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私愿)。
         步入正题讲家访。因为我是第一次家访,对很多问题也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只能按照新增学生走访表格上面的内容照本宣科。当然了关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作为经验丰富的刘迎姐则传授了“秘诀”——直接找走访家人要户口簿,方便快捷。又了解了一下杜基家中的收入情况,才知道大村这边都不适应种植水稻,一般都是种植玉米和麦子,想要吃到大米只能通过打工、卖牲口等方式换钱来买米吃,挺不容易的。最后感觉基本就是活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下,没有任何多余的钱。
         其实我们都只是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平凡普通。可是在俄亚,我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某些价值。至少,这里的人是认可我们的。在家访中,我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就好像一个大人物一样得到家长们的热情款待,他们一来就把家中自酿的黄酒端来给我们,一家人总是笑嘻嘻的感谢我们。走的时候,杜基的母亲硬塞给我们一包吃的,里面有他们自己种的南瓜籽和自家母鸡下的土鸡蛋。这样的礼物,虽然在城市人看来并不值钱,但金钱在这里却无法衡量这种情感的价值,沉甸甸的礼品中也蕴含着一家人最真挚的感谢。











         家访完回学校时,刚好遇到孩子们的下午饭时间。注意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饭量都还挺大。感觉瘦瘦小小的都是端着一碗比自己脸还大的满满的饭。虽然吃的只是素炒莲花白和青菜汤两个菜,但我问了好多孩子好吃吗,他们都很满足的说好吃!既然他们自己都很满足,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觉得这一切还不够呢?









         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紧张而充实的结束。晚上我们一队人在客栈的天台上聊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让我在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能和一群优秀人士一起共事,这是我的荣幸。本来到俄亚来做志愿者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够和不同行业的人一起共事,又是更开阔了我的眼界。
         就这样,在这个安谧的夜,我们6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之前根本不相识的人,在璀璨的星河下,聆听蝉鸣、水声,畅言。



03.11 day5
          今天一早我们就去了苏达村苏达组开始新增学生家庭的走访。我和建伟哥分在一个组,负责5位孩子的家访。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高土若老师和孙根哥的一路向导和翻译,在他们的帮助下以致我们的走访进行的十分顺利。
         苏达村距离俄亚大村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只是住在这个村子的孩子们每周上课都是步行,大概2两小时左右。苏达村的梯田很美,一层一层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着。虽然上上下下的山路有些吃不消,但是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可以换来一个孩子得到资助,就感觉自己充满动力。




         每到一家,父母都会特别热情的给我们倒酒、喝酥油茶。他们纯朴热情的笑意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这里最要提出的是我们走访的最后一家:花西??。因为花西的爸爸妈妈一直笑呵呵的,所以让我和建伟哥记忆最深。每说到一句话,他的父母都会哈哈大笑,尽管我们都听不懂彼此的语言。但是在高老师和孙根哥的翻译下,他们的笑容由自然呈现出来。走访几家下来,第一次看见那么活泼可爱的父母。







        走访完后我们被邀请去苏达村苏达组的书记家做客。书记家住在山上的高地上,地理位置决定了视野的开阔。我们一队人在村书记家的露天坝子里喝酒吃肉、嬉戏照相,玩的非常开心。在这里也要由衷感谢苏达村苏达组的组长和书记对我们的热情款待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回到俄亚已是午后,刘迎姐特殊照顾我和高宇哥,让我们在客栈休息,他们继续去大村的新增学生家庭走访。
       我就坐在客栈的露天阳台上晒太阳。就这样晒太阳,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






         下午,等到他们走访回来,我们按计划去了期待已久的俄碧村。俄碧村目前还没有通电,到了晚上村民们都是靠取火照明。俄碧的村小,这里曾经便是刘迎姐支教的地方。所以对于俄碧,刘迎姐比我们任何人都熟悉。
         好不容易把车开到了俄碧村口,刘迎姐们开的车却爆胎了!不过当我们下车的时候,村口的小孩子都围过来一直叫着刘老师、刘老师,刘迎姐也是把每个孩子们的名字都叫了出来。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多么深厚。刘迎姐已经无暇顾及车胎,而是忙着先给几位孩子发放饼干糖果。同时,队里会开车的师傅建伟哥和高宇哥便肩挑大任——换备胎。可是鼓捣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把这备胎从车子底盘下面放下来。后来一个电话解决了这一切!说到电话,之前一直忘了说我们前几天在俄亚大村的时候都没有信号,因为发送信号的基站坏了。到了俄碧过后终于有信号了,大家都急忙着给家里报平安、给单位回复信息。
        接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后换好了备胎,已经接近日暮。好在有两位学生牵来了自家的骡子帮我们运送行李,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村了!





         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我们到达了俄碧村小。村小唯一的两位老师:吴老师和沈老师早已在为我们的到来盛情准备!这里再次感谢他们的款待!很幸运的是村小里有了太阳能发电装置,所以还是可以有微弱的灯光为我们照明。酒足饭饱以后,大家各自忙碌着整理自己的床铺。因为没有多余的床位,所以几位绅士便毅然决然打地铺睡地上,当然大家也是有备无患,都带来了自己的睡袋。我和刘迎姐便得到“善待”——睡床~哈哈,这里谢谢几位风度翩翩的队友!
         洗漱过后,大家都没有睡意,一起坐在二楼的楼梯边看璀璨的星河聊天,讲到了这几天在俄亚的感触,也讲到了各自生活工作中的事情,谈天说地。一群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因为同一个夙愿走到一起,在这里相识相聚短暂的几天,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我会永远难忘这几个星河下畅谈的夜晚,记住这些夜晚闪亮的群星,记住这些夜晚和煦的微风,记住这些夜晚至亲的队友。




03.12 day6
          大家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起的特别早。因为昨晚到达的时候天色很暗,所以没有仔细观察学校,今早便有机会让我好好看看。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俄碧村小的情况(因为沈老师是彝族,我俩交流方便,所以这些基本信息我从他口中得知):俄亚村小现在堪称俄亚乡中最豪华的村小!因为前年无锡的恒田企业为这里捐助了40万元人民币,所以这里修建的比其他村小好太多太多。当然这个太多是相对其他村的,如果非要和城市里面的比较,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当然了,目前学校共有三个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一年级7人,二年级16人,三年级5人,全校学生共28人。老师两位,吴老师在村小做老师尽30年,一直坚持教育事业;沈老师是20多岁单身小伙子,来村小2年多。五门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年级,两位老师轮流上课,一般两个年级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年级自习。学校上课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到下午2点。因为孩子们家住的比较远,并且俄碧村处于风口,所以趁下午大风来袭之前放学。午饭则是孩子们自己从家带来解决。





        7点半左右,当我洗漱完走去教室瞅瞅的时候,发现一年级已经有一个孩子正坐在教室里看书了。没过多久,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了。他们都很自觉,一进教室就翻开自己的课本读书温习,只是会在我给他们拍照的时候腼腆的不愿意读的很大声。








        之后,我去厨房看了看,原来勤快的建伟哥已经在为我们大家准备早餐了。感谢建伟哥为大家的辛勤付出!早餐后,刘迎姐组织孩子们和几位队友进行足球比赛,孩子们的嬉笑声在湛蓝的天空下久久回荡。







         因为给孩子们包汤圆吃一直是刘迎姐的愿望,所以这次专程带来了糯米粉和汤圆芯子。于是在孩子们上课的同时,我们在厨房里开始了包汤圆运动会。大家都不怎么会这个技术活,所以一开始都包的奇形怪状,不过在后期的训练实践中,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终于是汤圆不再是汤扁了,哈哈。
        刘迎姐去给孩子们每人分发了两颗汤圆。当她回来的时候说好像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接受汤圆,毕竟没有吃过,可能觉得有些腻人。于是剩下的汤圆被我们一队人成功瓜分!虽然平时在城里都吃的是现成的汤圆,不过能吃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就算外观不够美观,内心也是满满的幸福。






        休息片刻,我们把全校的孩子们都聚集在桌椅最多的二年级,准备发放一些学习用具和糖果饼干。孩子们一听到我说到二年级集合,都飞奔到教室和其他孩子一起挤着坐,全部目不转睛的盯着我们。给孩子们发放棉花糖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还以为是橡皮擦呢。然后当我从袋子里掏出一根根相连的棒棒糖时,孩子们全部尖叫“哇”!我拿着无数串棒棒糖在他们面前摇晃了一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笑了。








         东西发放完以后,进入show time。首先是孩子们为我们共同演绎了他们的经典曲目《我的家乡》,当他们一起卖力的演唱时,那种纯朴和高亢的歌喉里迸发着一种希望的力量,好像要撕心裂肺的表现对我们的感谢。孩子们的表演结束后,由我们几位队友表演。刘迎姐叫大家自己选择,他们第一个便指着我说要选姐姐。于是我给他们唱了一首彝族的敬酒歌,感觉他们虽然听不懂但还是很开心,在下面卖力的给我鼓掌。之后建伟哥带着孩子们一起唱了国歌,那场面真是令人感动。没有想到平时比较沉默的冯洪哥还带来了自己的杀手锏——口琴,当悠扬的口琴声传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刻我感动的落泪了。这并不是夸张也不是做作,当身临其境的时候,那种场面和氛围真是一生难忘。此刻,我还正在翻看手机里录制下的视频呢。那一个二个摇头晃脑的小可爱们,此刻你们已经熟睡了吧?真希望知识能够影响并改变你们的命运!我在这里默默为你们祈福。





         下午,我和高宇哥、冯洪哥被安排去给6位上一年级的小孩子家中进行走访。小孩子们背着书包,我们背着行李,然后沈老师陪伴着我们,一路上大家摇摇晃晃,在小孩子们的带领下分别去了他们的家中走访。虽然天气炎热、路途艰辛,但是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可以多帮助一个同学,就觉得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继续走下去。最后在冯洪哥的登山鞋一只脚底胶脱落的情况下,顺利完成6个孩子的走访!





        走回俄碧村口,原来发放助学金的刘迎姐和河伯哥已经到达。休息片刻,才发现原来昨天换上的备胎竟然也是漏气的!!一群人,晕~好吧,幸好高宇哥的车上有打气筒,天无绝人之路!
       对了,这里还要再次感谢孙赓校长和高土若老师的一路辛苦陪伴!真心感谢!






         下山的时候我坐的高宇哥的车,因为白天走访奔波劳累,于是我很快就睡着了。因为恍惚中听到说车子坏了,我睡眼惺忪的跟着下车一看,发现这车也和刘迎姐他们开的那辆的右前轮一样坏了!再一看,刘迎姐他们的车已经无影无踪。于是打开手机准备呼救——没信号!瞬间傻眼~哦豁~后来没办法,建伟哥往回走,没想到在一个山间缝隙处找到信号——终于有救了!等了没多久,孙赓校长便骑着摩托载着修车师傅过来了。才说我们停车的地方是滚石区特别危险,于是大家心惊胆战的慢慢开着车往前找空位避险。





         终于车还是坚持开到了不远处的修车店,结果因为天色已暗无法检查底盘,所以只好把修车日程推迟到明天。可是我们的计划是明天回程,啊呕~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至此,两架车都坏了。本来我们在村里的时候还开玩笑说这些车坏的事情不能告诉其他人,不然明年没人来了。可是我想了想,觉得应该让大家知道条件的艰辛和突发状况的重要性,这回一定要吸取教训——跑长途之前一定要好好检查车况,看备胎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希望我们这次遇到的问题也能成为大家的一个教训,这样才能在问题中防范问题继续发生!
        回到大村,我们一队人开始对于明天的回程各抒己见。因为不确定修车师傅是否隔天能把车修好,也不确定修车所需零件是否存在,所以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下,有些紧急情况的我和建伟哥决定先走,好在孙校长的联系下我和建伟哥订好了第二天一早从俄亚出发去泸沽湖的车。剩下的其他队员决定留下来把车修好再出山。于是晚上的这顿饭,不仅成了讨论大会,也成了践行大会。大家伙都喝了不少,在接近12点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03.13 day7
          一早7点,天还未亮,我和建伟哥早早起床收拾在楼下吃早餐。本来大家可以多睡一会儿,可他们也许都因为今天的离别显得有些不舍,起得很早。孙校长也早早过来等着我们吃完早饭给我们送行。虽然这顿早饭吃的有些不舍,不过我还是很想说老板家自己蒸的馒头和自己做的酥油茶真的很好!
         饭后,大家伙都送我们上车。
        分别的时刻总要来,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我和建伟哥的提前离去,想必也让大家心里有些难过。之后我看到刘迎姐在朋友圈讲到“一群人一起进山,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一起回去。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圆满的事情……”,看了之后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可是因为自身事务繁琐,所以最终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出去,也成了此行完美中的一点不足和遗憾!
        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相聚!不管是队友也好,俄亚也好。


后记:
       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在群里慰问我们的辛苦。而我觉得,虽然辛苦但是值得!有太多想要感触的语言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身体力行的走过、感受过,才能真正体会走访的意义。
       再次感谢本次走访活动中提供帮助的孙承先生、杨晓东先生、木立消防队周队长、俄亚小学孙赓校长、俄亚小学高土若老师、苏达村孙根哥、苏达孙苏达组组长、苏达村苏达组书记、俄碧小学吴老师、俄碧小学沈老师等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对此行走访的大力支持!
       最后,感谢此行的队友对我的关照和帮助,谢谢!
       我想,爱心下的我们的自由天空,会愈加美好!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3-17
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3-17
图为孩子们在俄亚小学吃饭的场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3-17


到达俄碧村后修车和进村的照片,以及俄碧村小吴老师、沈老师的款待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3-17
图为俄碧恒田小学——俄亚乡最豪华村小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3-17
图为我们一队人在俄碧村小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3-17
图为我和冯洪哥、高宇哥以及俄碧村小沈老师一同和一年级6个孩子在俄碧村走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3-17
大家辛苦了,杨柳还帮我给我资助的俩孩子电话连线了,听到他们亲切的叫我阿姨,真的好感动!希望我有机会参加走访,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3-18
图为团队合照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3-18
图为我和建伟哥在苏达村走访,感谢高土若老师和孙根哥的一路向导和翻译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3-19
我的走访心得 - 2015年3月四川走访


天津,成都,木里,俄亚,俄碧,泸沽湖,西昌,成都。。。 。。。9天,到了很多些没有想过的地方,看到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人们,家庭,孩子。。。 。。。经历了一些惊险,体会了若干意外,收获了些许惊喜,还有一路美景漫天繁星潺潺流水。


大凉山,崎岖山路,陡峭悬崖,碧水青山,清澈眼眸,涂壁石屋,豪放民族,简单生活,成了无法抹去的记忆。。。。 。。。

在路上,在路上
悬崖!望着一侧的悬崖,“有一点点害怕”。
深山中的人们,怎么才能跨越蜀道和现代生活接轨?流域的水电站,给了生活改善的机会和理由。同时,却也如“运输专员”高宇感叹,“当然也会让环境受到影响”。一方面现代工业技术对生活的拉动,一方面是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冲击,生活之难于取舍如斯 当我们欣喜地欣赏“原生态”的美好和文化内涵时,很容易忘记了所谓的原生态的刻意保留会影响现代生活的融入。如何选择性的保留同时又不影响当地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两全的话题。
更没有意识到的是,西部深山中星罗棋布的水电站,向东部发达地区提供了所需的70%电力。一边是大力的开发,带来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东部地区发展的基础不完全是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居然还有这些深山峡谷中默默生活的人们潜移默化的一些贡献。而自己,曾经从居高临下的角度来关注,甚至是审视来自这些地区的同胞。实际上,我们如此相同,一致得让我觉得卑微。。。。。。


家访
纳西大嫂准备酥油茶时,我曾经踌躇于茶具和酥油的卫生状况。那一刻,才知道了欣赏和融入的不同;那一刻,也说服自己,抱着接受和理解将那碗一饮而尽。那一刻,距离人与人,自己和乡村生活的距离灰飞烟灭;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乡村人对于生活认知的简单和改变的迫切性。


山,看不到路。即使是当地的孙赓校长也不得不要求孩子家长送行。在岩石间跳跃,在泥土石块间穿行。已经无心欣赏远处的苍山绿水,满心全是脚下,在脚下,在脚下。。。 。。。很多孩子就是日日在这样的山中穿行,一边是他们的家,一边是他们未来的希望知识!平铺的画面,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却无法叙述立体的艰难和凶险! 那一刻,才真正体会“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的含义!




俄亚纳西族九年制学校
糖果,几只铅笔,两块橡皮,对于城里的孩子已经无法勾起兴趣,却让他们眼睛里充满了光芒;望着孩子们抱着糖果向家里跑去的背影,你只能感动于小小年纪身体里满溢的对家人的关爱之心和拳拳之意。人性的欲望,在简单的生活,朴素的条件,闭塞的信息下更容易控制,从而避免迷失。经济的发展,就是同这些先天条件对抗的过程,如何减少人性的迷航和天性童真的污染?这是个艰难而又不得不去回答的话题。每个人的幸福都和这个答案相关!




木里民族中学
谁家的孩子,远离父母,异地求学?蓝天白云下,坐在操场的水泥台阶上,一群笑逐颜开而又腼腆的孩子。无法想象,他们为了上学只能在学校住宿,每年只能回家两次。而这仅有的两次,单程路费还要花掉近300元。一年就要1200元
幸福,对于城里的孩子意味着繁复的选择。而木里中学的孩子们,似乎只要有学上即可。为了上学,即使每年只能见到妈妈两次也可以忍受。因为,那意味着“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变我们家的生活。。。。。。让爸爸妈妈有钱看病。。。 。。。”!
[attachment=21156][attachment=21157][attachment=21158][attachment=21160][attachment=21160]
俄碧小学
石墙,木屋,小水窖;夜半清谈,苍穹银河;早晨的柴火,青菜稀饭还有中午的手包汤圆;孩子们操场上的足球赛,朗朗书声,国歌嘹亮,口琴悠扬。。。 。。。一切是如此简单而丰富,简单得不真实,丰富得难以想象。
清晨从睡袋中醒来,晨光将木屋画出些许条块,清风从板缝偷入在发间抚下丝丝凉意。夏季的浪漫让人难以相信,曾经有年轻的女孩在寒冷的严冬不获分文在这里支教了半年。相比而言,9天的付出牛毛而已!队长刘迎谦虚:“我只是贪玩!”如此的“贪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当然更不需要用“高尚”来点缀!这样的公益人需要的只是内心的收获和感动!完全与外界无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