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613阅读
  • 448回复

[支教日记]在路上——我的支教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20 发表于: 2011-06-13
完成任务,可以去呼呼~\(≧▽≦)/~啦啦啦

只看该作者 421 发表于: 2011-06-30
这周王老师的朋友去民权小学看她,于是把支教日志考了一部分出来,发给了我,让我代发。最近每次的日志和照片都是接力一样,好像又回到了过去辗转周折托人带东西的时代。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自从我在班上表扬了黄凤姻主动练习写作,还宣读了她的作文。不少孩子也都动起了笔,给自己增加了写作练习。他们普遍的弱项是自己不会选题,一般要先看范文的题目,然后再定一个自己有话说的。这方面黄凤姻就显得更有优势,她往往是先有了想写的生活素材,然后根据内容确定题目。所以她的习作不会跑题,也就是扣题很好。不过,只要是动了笔,我就给予充分肯定,在班里表扬。这些孩子中黄元时是坚持得比较好的,每周他都要交上来两三篇作文。作文内容都是他平时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他能完整地记叙下来,而且对话部分十分生动。最近他还写了一篇关于晚上出门见“鬼”的怪事,看得出来他吓得够呛。我在评语里告诉他可能是什么动物(因为他们是放养家畜),不要怕。还提醒他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修堡坎的工人们很勤奋,每天不到7:00就来学校开始干活,中间回家吃一次饭,一直到天快黑了才收工(基本上是19:00)。
听罗主任说,等堡坎修好后,要在上边再起一道校园文化墙。这样既能起到操场围墙作用(挡住球不滚到坡下边),又可以让各年级开展班级主题文化竞赛,丰富校园生活。这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
修堡坎时我有个意外发现。晚饭后我正看着工人们施工,当他们向坡下推石头时,突然有一阵浓烈的香椿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注意到石头旁边的几株小树,其中一棵的树皮上有块擦痕,是刚才石头碰的,气味正是由此树发出。香椿树!我折了一节树枝,有学生问:老师,你要他它干什么?这树是臭的。我回宿舍用开水烫了一下,一股浓郁的香椿味扑鼻而来,果然是香椿!几个女孩子跟随我到宿舍,她们看我操作,直问:老师你干什么?我说:鉴定一下这棵树。这时,她们也叫起来,好香呀!这是什么味?我说:这是香椿树,你们这里不吃这种树的嫩芽吗?她们说,从来不吃。还说,这树在这里很多。我告诉她们,香椿嫩芽只有春天才好吃,在北京卖得很贵。学校操场边有香椿树,我现在才知道,已过了品尝美味的季节。仔细想了一下,好像曾问过罗主任,说这树像椿树,他说是臭的,就没再注意。谁知此地香臭概念大有不同。问莫校长,这树有人吃吗?他说,有,但是吃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接受不了它的味道。
后来的支教老师注意了:如果您爱吃香椿炒鸡蛋,来民权吧!操场边有三棵香椿树,绝对绿色无污染,还没有人同你争嘴。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前任支教的骆老师回民权来了。最近大概是公司业务的淡季,回访的老师络绎不绝。骆老师在此地口碑很好,修操场也有他的一份辛劳。民权校的领导老师们自然是热烈欢迎、热情接待。骆老师教过的学生已经上六年级了,孩子们围着不停地问长问短,当然大都是女生,男孩子们只远远地看。一到高年级,男孩女孩与老师的关系就开始微妙起来。女孩子照旧喜欢同老师亲近,而男孩子则开始同老师疏远(其实是暗中观察老师是否注意到自己)。
一个女孩子跑来问我:骆老师来之前我兴奋得失眠,可是见到他后却觉得生疏了,而且不想说话了。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自己不正常?我暗笑这孩子的敏感,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一个自己很看重的人,很久没见面,再见时都会感到有点生疏,因为双方多少都有一些变化。至于你不想同老师说话,是因为你希望能与老师有单独沟通的机会,不愿意泛泛地打个招呼了事。她高兴地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这周放端午节假,终于又踏上了回逻西的山路。在我“独居”民权的周末,总有支教同仁不断打来电话问候,关心我的身心健康。甚至中兴旅馆的黄老板夫妇也特意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令我倍感温馨,远离孤独。
莫校长安排了莫老师和陈老师分别送我和骆老师出山。六年级的女孩子们坚持要送骆老师一程,骆老师答应与学生们走一段,便在学生们的簇拥下步行而去。我和莫老师乘车先行,到了岙上(地名,约在路程过半处)稍做休息等候他们。不经意中发现别在背包上的乐扣水杯不见了。莫老师赶紧给后面的陈老师打电话,问是否捡到。陈老师说没看见,而且已经快到岙上了。看莫老师不安的样子(也许他觉得自己没有捆扎结实),我安慰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正好去乐业,再买个更漂亮的。到了逻西黄老板的旅馆,正在说话间,就见骆老师也赶到了。他变戏法儿似的递给我一个水杯,正是我丢的那个!骆老师说,是学生捡到并认出是王老师的。他还说,学生坚持送他走了两个小时,直到岙上才被他强行分手。一路上幸亏有这个水杯,学生不断为他接溪水解渴。就像冥冥之中,这水杯特意留给骆老师助他一程似的。也算物尽其用了。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这个假期计划到乐业县甘田镇的顾氏茶基地看看。马老师闻知,也要一同去,还约了中学同仁何老师。
何老师家住县城,有私家车。他开车带我们直达甘田顾氏茶场。何老师来这里不止一次,已是轻车熟路了。
茶山约有2000亩,生产有机茶,品种有凌乐白毛茶、福云6号、桂绿1号、龙井43、安吉白茶等。这个季节收的是夏茶,品质不及春茶。在茶园里采摘茶叶的基本上是中年以上的“茶婆婆”,没有见到年轻的“采茶女”。采茶的活儿,听着浪漫,做起来却非常辛苦。茶树均为灌木,没有高大树荫。不论阴晴雨风进园,都要头戴斗笠、身穿长裤长衫(防蚊虫叮咬),扎着围腰(装茶芽)。这身打扮,若在夏天,别说干活,就是站在那儿也要捂出一身汗。采茶的收入也低,采摘一斤茶芽2元,一天最多可摘二十多斤。这可是一片一片的芽叶聚集起来的分量。现如今还有那个年轻姑娘愿意干这么辛苦又不挣钱的活呢?
在顾氏有机茶基地,也见到不少年轻姑娘,不过不是采茶女,而是茶场工作人员。她们有的做保洁,有的做库管,有的做接待……虽然工资大都不过一千多元,但与采茶这种“粗活”相比,她们大多是做室内的“细活”,穿着也干净体面许多。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叫小燕的姑娘,向她咨询了一些茶叶生产销售方面的事宜。这是个热情好客、看重茶缘的女孩子。她特地将我们请到茶室,为我们冲泡了百元一杯的“福云6号”让我们品尝。随着缕缕馥郁的茶香,小燕如清茶般雅致友善的品格也深入了我的心中。
在乐业我照例住宿中华宾馆,这次特地要了间电脑房,以方便整理、发送资料。首先是向捐助民权修堡坎的王芳女士传送有关的材料(包括:捐款收据、民权小学基本情况简介、堡坎项目修建协议,以及配套的视频、照片等)。其次是整理向OFS论坛发帖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配发照片了。这次特意挑选了一批照片来进行加工(OFS论坛只能传送不超过200K的照片)。还有学生让帮忙洗印的照片需要整理。白天外出游览、办事,晚上整理资料。整理费时,传送更费时(小宾馆租用的是私人服务器,传送影像资料网速巨慢)。一来二去的,在乐业的两晚基本上都折腾到凌晨三、四点才睡。就这样,有些照片和视频资料也还没来得及发出去。
网络、沟通,真是个两难的决择。到山区支教,本意只想做些自己想做而且能做的事情,为孩子,也为自己:为远离闹市的喧嚣,为洗去内心的浮尘;为体验行动的快乐,为求证信念的永恒;为寻找一方净土,为实现一份忠诚。可是,做为社会人,理想的实现要借助社会的平台;做为家庭成员,行动的点滴要让亲人跟踪。由于这份责任和承诺,又必须时时通报行踪和心路历程。不仅凭添了不少“活计”,也带来许多额外的麻烦。使得简单的事不再简单,单纯的事不再单纯。这一切,是偶然,还是必然?是节外生枝,还是意料之中?无论如何,只要坐禅心定,思长远、顾大局、做大事、修大行,即可直面人生,不为所动。万事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勿怨他人,好自为之者上。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快要到期末,该结课了。最后一篇课文《水》,说的是作者的家乡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母亲可以用一勺水为四个孩子洗了一次让他们身心畅快的澡。在民权,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人们从没为用水发过愁。怎样让孩子们体会缺水之苦,领会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意图,的确动了些脑筋。将收集到的缺水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启发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点滴体验来理解课文,孩子们逐渐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景。
在精读分析“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段时,我的话音未落,黄凤姻就叫起来:“老师,我觉得他妈妈不是在给他们洗澡,是在喂他们的皮肤耶!”好一个“喂”字!形象贴切地对应了“饿水”的“饿”字。我当场夸她听课用心,善动脑、悟性高。边学课文,学生们边议论着。有的说: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用水太浪费了。还有的说:老师,我想给他们背几桶水送去。这些善良可爱的孩子!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拼音竞赛参加了22人,结果只有4人及格。成绩之差出乎我的意料。平时单元测验时会写的不少词,这次许多人都没写出来,一个每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的“小助理”,这次居然只得了十几分。看起来,平时单元测试中的拼音题目,猜的成分多,真正掌握的少。或者是掌握得不扎实,时间一长就忘了。
拼音确实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瓶颈。低年级时基础没打好,到了小学高年级还不能熟练掌握,补起来难度就大了些,因为没有专门的课时。准备在剩下的复习时间里,每天早读时给他们加些练习,不知能否提高一点。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这周老师们出山参加“气排球比赛”,我又“留守”了。本来食堂的肉、菜已经告罄,我正琢磨上哪买只gei,没想到莫校长已经买回来了,还周到地给剁成了小块。周六一大早,一住在附近的六年级女生又冒雨送来了摘好洗净的小白菜,说是她奶奶让送的。结果,我周末的正餐一荤一素,色香味搭配得当,比平日还丰盛。
今天雨住多云。上午,罗主任的老父亲牵着马、趟着过膝深的河水,走了两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送来200多斤的黄瓜和冬瓜。说是他娃(罗主任)打电话让他送的,说我在学校没菜吃了。逻西旅馆的老板娘小罗也在电话里说,买了十多根鲜玉米带给我。
哈哈,别看我“深居简出”,这么多人关心惦记我,一点孤独感都没有,反而有种“受宠若惊”的惊喜!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昨天进行了最后一个单元的测试,有两人达到90分以上。平均分达到56.5,是本学期的最好水平。最近孩子们上课踏实多了。快到期末,大概也有了紧迫感。
到期末还有3周,计划从明天开始进入期末复习。这周进行专项练习(如:标点符号、组词、关联词、改句式等专项知识练习),下周按课程单元进行复习,最后一周强化综合训练(模拟测试)。这样下来,估计基础好的学生应该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不知基础差的学生是否能弥补些空白。这些孩子的记忆力超好,有些讲过的例题再次出现时,他们会马上说出正确答案,还说:老师,这题你讲过的。并指出其细微差别。所以你会对他们产生越来越有信心的感觉。
操场边堡坎的修建一直是我关注的事情。端午节前已经砌到快与操场地面平齐了,节后租了挖掘机,从学校东北面的土坡取土填充了操场与堡坎间的沟壑。看进度似乎不出半月即可完工。可现在水泥与石料的供应跟不上了,主要原因是当地已进入雨季,雨水引起河水暴涨、山路中断,运石料和水泥的货车进不了山。而且适逢插秧季节,工人都回家务农去了。施工只好暂停。
道路中断不光影响工程进度,就连爱心人士张楠女士为民权学生们捐赠的雨具也运不进来。雨具已经发到逻西几天了,但是因分量过重,摩托车不敢驮带,只好等待时机。让人急也不是,恼也不是。

随后附上几张孩子们的画。

只看该作者 422 发表于: 2011-06-30

只看该作者 423 发表于: 2011-07-05
孩子们画画水平相当不错啊
Look forward, there is a way

只看该作者 424 发表于: 2011-07-08
代发:在路上——我的支教生活19

因为整理好这段时间的日志已经很晚了,黄老板也要休息了,不好继续占用电脑上网,所以王老师这次还是把日志EMAIL给我,委托我代他发布。自从王老师的老爷笔记本“光荣退役”以后(该笔记本服役期约七年),近两个月都是晚上去办公室备课和写日志,所以内容有些缩水,不过还算是“留其精华”。作为第一个读者,每次都是一边看,一般忍不住手痒,这次终于没忍住,做了一些评注,希望没有喧宾夺主,乱人耳目。大家多包涵了!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班里两个学生逃学,跑到附近寨子里偷小卖部的东西。被村民抓住后吊起来,让家人来领并赔偿损失。这事轰动了全校,学生们前去纷纷围观。我听后非常震惊。据当地老师讲,其中的一个孩子(这学期刚转学过来)是屡教不改的“惯犯”。他已被附近的所有学校轮流开除过,这次也逃不掉被除名的命运。他这次犯事,连家里人也说不再管了。另一个学生是“从犯”且初次作案,吊了一会儿就放了。这些孩子都是所谓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没有专人监护,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很不到位的。他们不过十二三岁,流失到社会上就会成为不安定因素。他们其实都很聪明,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染上了不好的积习。他们的前途让人忧心。
夏季,蚊虫多起来。每晚都要与这些“飞贼”大战一番,“雷达”(电蚊香)、“扫描”(喷雾杀虫剂)、“点击”(大号蝇拍)轮流上阵。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将屋内的蚊虫尸体清扫出去。门口处最多,能铺一层。
今晚,罗主任也来借用“雷达”杀虫剂,说:“实在受不了了,虫子太多了!”原来这个“老江湖”也怕这种天然“飞机”的狂轰滥炸。
对付蚊虫叮咬,用“白虎活络膏”(南宁火车站附近就有卖的)最好。这种药膏很神奇,蜂蜇虫咬,抹上点止痒止痛还消肿。据当地老师切身体验,对风湿疼痛、湿热疱疹都有特效。到南方山区无论工作还是旅游,带一瓶这个应是恰当选择。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现在罗主任给五年级上数学。纪律监督员交上来的课堂纪律记录是:没人敢闹了,也没有人睡觉了。看得我哑然失笑。到底是本地老师厉害,何况罗主任是民权的学生们“第一怕”之人。
必须要承认,当地老师在学生中有着独特的威望。不仅在于他们对学生知根知底,还在于他们与学生家长(甚至是家族)之间的无障碍联系,而且他们从学生入学直到小学毕业都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对他们的信赖、同他们的感情自然不同一般。另外还有一点微妙的原因,就是语言。学生在课堂上用壮话交流,有时是讨论课业,有时就是吵架互骂甚至说些对老师不大恭敬的话。支教老师听不懂,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孩子们讲起来就有点肆无忌惮。而当地老师没有语言障碍,他们就不敢造次。当地老师的这些优势是支教老师无法比拟的。
总在论坛上看到,各地支教老师都谈到课堂纪律问题。以为是由于缺乏教育或不良习惯所致,其实原因是综合的。也不必简单判断为学生“欺生”,产生老师尊严被学生挑战的挫折感。我们就像山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匆匆过客,虽然能给他们留下点印象,但是对他们人生的影响十分有限。能影响他们终生的说到底还是长久陪伴他们的亲人、师长和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要接受这一事实。善待他们,他们是领情的。
下午分别给一年级和三年级上了两节美术课,至此结束了本学期全校的美术课程。由于物质条件和课时原因,给孩子们上美术课,主要内容选的是简笔画和七巧板拼图。山区的孩子们非常有灵性,许多孩子运笔、构图都很好,还有的孩子色彩感特别好,这可能缘于壮族刺绣的文化熏陶。七巧板拼图,总有学生给我以惊喜:像三年级的莫归排、四年级的王艳酸,空间图形感极好。往往是我把图模刚画好,他们就已经拼出来了。这些孩子今后学习几何应该很有灵感。从副科的学习中有时可以反映出学生独到的特长,如果有条件,他们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分哪个年级),见了我会主动问候“早上好” “晚安”之类了。只要他们打招呼,我就一定会夸他们懂礼貌、会说话。结果就有更多的孩子加入这种良性循环的氛围,校园里的文明礼貌之风也愈加浓厚。让人心里暖暖的。
司直:这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吧,加油,王老师!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现在正值插秧季节。许多村民都买了适合山区梯田耕地用的小型农机,上了岁数的人叫它“汽牛”,因为它不吃草而喝汽油。这种农机大约五千元左右一台,相当一头耕牛价格。但是它比耕牛犁田效率高,而且不用四季喂养照料。老年村民学习掌握它的操作方法比有文化的年轻人要慢,他们觉得自己的传统经验用不上了,反倒要向年轻的后生学犁田,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于是就“挑”毛病说:“汽牛”不如真牛,不能自己走到田里。我曾见过一位村民“赶”“汽牛”下地的景象:虽然机器有动力和轱辘,但是他控制不好平衡,东扭西歪的总往路边沟里跑,累得他满头大汗。看来在这里普及农用机械还有一个漫长过程。
在这个地区,犁田插秧有较明确的分工:男劳力犁田,女劳力插秧。女孩子很小就跟大人一起下田,五、六年级的女孩儿已是家里插秧的主力了。当地的老师们平时忙教学,周末还要回家忙着犁田插秧,十分辛苦。于是就有叫学生帮忙的。七、八个女孩子干上一两天,互相比着谁插得又快又好,说说笑笑地就弄完了。老师管这些学生的吃和住。学生们都很愿意去帮老师插秧,并引以为荣。有的学生因为家里也赶上插秧去不了,就会很内疚地念叨:我对不起老师,没能帮上老师的忙。
我很想看看这些孩子插秧时的“英姿”,就与班上住学校附近寨子(怀老)的一个女孩子约好,明天到她家去看她插秧。
司直:有没有“秧歌”啊?

2011年6月18日星期六
昨天六年级的女生去罗主任家帮助插秧,晚上回到学校住。怀老的女孩儿们听说我今天去她们寨子,早早起来等着我一起走。
出门前特地带上了相机。怀老离学校不远,但一路要过五次河。我穿着胶鞋,女孩子们为了不让我湿鞋,一路都在“搭桥”——用石头在河里摆得出“梅花阵”,然后一边一个扶着我过去。快到寨子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学生们说:雨太大了,一般人家就不下田做工了。到了学生家,问还去不去插秧?答:“要去,妈妈已经在田里了。’借了把伞,就和学生一起往她家水田走。同行的还有她弟弟——四年级的学生。男孩儿赶着几匹马、牛,说要到田边的坡上放。一路男孩儿很体贴地照顾我:遇河先“搭桥”才让我过;走田埂时他走在水田里,扶着我走田埂上边。
雨没有要停下的意思,而且还响起阵阵雷声。到了她家的田边,身上的衣服基本没有干的地方了。可能湿度过大,连相机也有“罢工”倾向,频频“死机”。
女孩儿全家都集中到了水田里——父亲、母亲、女儿、儿子。不知是否因为看到我去,母亲发话:“都回家!雨太大了,今天不做了。”于是打道回府。
学生全家热情地留我住下,我婉拒了。怕雨下大了过河困难,再说也要回校换下湿透的衣服。
返回时,两个学生送我。未到河边,已见滚滚黄水汇集过来,河面加宽、水势见涨,来时搭的“桥”已无踪影。此时已经全身湿透,不必再顾及脚下了。过河时两个女孩儿一边一个搀扶着我,还教着“老师,过河脚不要抬高,淌着走。”我照做,果然稳当许多。她们说,从小过河时大人就教,所以很会过河,不怕水大。又是“实践出真知”的生动实例。
她们还说,这次的雨在这里算是最大的了。我担心她们返回时河水再涨,于是在她们送我过了最后一道河后就让她们回家了。
这次“采风”就在暴雨的干扰下遗憾地中止了。
司直:太遗憾了!枉费王老师踩了半天“梅花桩”,练了半天“凌波微步”。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一早刚睁眼,就接到女儿发的短信。一捐款人留言:王老师功德无量。(司直:是长春菩提书院的捐款人在我微博上留的言。)不禁微笑起来。原来,民权小学修建堡坎得到诸多善心人士的捐助(还有后续关注和监督哦~)。我将学校的基本情况整理了一份文本配照片和视频资料,发给了其中的主要捐款人王芳女士。为了对其他捐款人有负责的交待,前些天请女儿帮忙,又把这些资料转发给他们。留言是对这个转发信息的反馈。其实真正要感谢的应是这些善心出资人,没有他们的实际支持,美好的愿望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早起后正在洗漱,忽听外面“轰隆”一声巨响,连忙跑出门去看。原来是学校新挖土(填堡坎用)的山坡垮下来一块。想是因为这些天连续降雨,土壤暄湿而滑坡。这个土坡上下平时常有学生玩耍,所幸是周末,没有学生在校,否则怕是要出事故。这是我来此地近一年时间头次见到的滑坡现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修建堡坎的必要。
司直:真是有惊无险!希望堡坎早点儿完工,消除安全隐患,保住刘ZH老师的努力成果。
雨停后,罗主任的老父亲又牵马来送菜送货了(罗主任爱人平时还代卖些小零食、小文具等),还特地给我带了他自家种的西瓜和玉米。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晚上已经十一点多了,忽听门外似有“嘤嘤”的哭声。细听还有“王老师,我的耳朵不知道进了什么东西,很疼。”的喃喃声。赶紧出门看,是个三年级女孩儿。说正睡着,不知道什么虫子爬进耳朵,现在很疼。我打开手电,什么也看不见。从没处理过这种情况,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女孩儿看问题无法解决,大概害怕了,哭声大了起来。我以为情况严重了,连忙去找校长、主任讨主意。喧闹声惊动了已经休息的陈老师,他出来一问,当机立断地说:“拿水灌就行!”我递给他一杯凉开水,他一边往那孩子耳朵里倒水一边吹,刚吹了两下,就说:“看,这不是出来了吗?”说着,用小手指一弹,还没看清虫子长什么样,就OK了。孩子也不哭了。 真是“快刀斩乱麻”, 手到病除。我问陈老师:“要是水灌不出来怎么办?”他说:“那就用盐水灌喽!”还是灌水!真佩服这些当地老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土办法”,在这种缺医少药、孩子集中的地方,还真能解决大问题。
艰苦的情境磨练人。这里很小的学生就能照料自己,会做很多事情。吃午饭时,我见到几个一、二年级的孩子在灶旁围着,奇怪地问:“天已经很热了,怎么还来这儿烤火?”孩子不大会用汉语表达,只是指着手里的东西让我看。我仔细看去,原来他们在烧火钳修补自己的塑料凉鞋。我担心地提醒:“小心烫着!”不过看他们熟练的动作和沉着的神态,又觉得这个提醒是多余的。这就是能干的山里娃!
司直:真是实践出真知啊!自愧不如~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又到了我值厨的日子。前次去乐业见有“黑、白凉粉”原料卖,标明是“广西特产”,好奇买了两包。
这两周分别做了黑、白甜汤,倍受欢迎。这种“凉粉”与北京的凉粉不同,不是绿豆粉,有点“龟灵膏”的口感,只能作成甜品。当地老师很喜欢这个,说我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其实我更希望给他们做成麻酱风味的,只是原料不对路,没想到“歪打正着”。
南北方的饮食习俗太奇妙了,名称相同的食品风味口感大相径庭,同样的食材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也完全不同。各地走走,品尝一下正宗的当地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呢。有的食物搭配或口感一开始会感到很“雷人”,但细细品味,也不见得难吃,接下来没准儿还能品出点特殊风味来。这个接受过程是很有意思的。真正的“美食家”,恐怕就是能坦然品尝并接受不同风格的食物,并能从中找到文化乐趣的人。
司直:王老师不愧为老饕啊!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张楠女士捐赠的雨具总算运回来了。一直下雨,山路湿滑、河水上涨,谁都不敢用摩托车带东西。我催莫校长赶紧安排将雨具拉回来好发给学生,现在正是用的时候。莫校长和几位老师商量,打算逢集市时租两匹马驮回来。这里的马走山路很厉害,不怕道窄路滑,还能驮二、三百斤的货物。不过这两天放晴,昨天莫校长带两位老师专程去了逻西乡,千辛万苦地将雨具拉了回来。各号雨衣共256件,还有32把“天堂”伞。雨衣质量非常好,轻薄柔软又结实。学生雨衣的色彩和图案十分漂亮,后背还可以放开便于背书包。
按照事先登记的号码,各班主任将雨衣逐一发到学生手中。孩子们兴奋地在教室里就试穿上了,有的干脆跳到椅子上扭起来。雨伞是送给六年级的毕业礼物,他们到乡里或县里读书,雨伞更加适用些。全校师生(含校工)每人都得到了善心捐赠,老师们一边试穿一边感叹地称赞雨衣的质量好(他们没见过这么好的雨衣),同时说着感谢捐助人的话。有的老师直接就向我致谢,说是因为我给牵的线。
就像求雨一般,雨具刚发到手,还没等下课,一阵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地就倾泻下来。低年级的孩子可坐不住了,直央求老师早点下课,好穿着新雨衣到雨中戏耍一番。夏天的雨就像跟你逗着玩儿,才下课不一会儿,雨又停了。学生们仍舍不得脱下新装,宁可捂得出汗,也要过足穿新雨衣的“瘾”。此等童真童趣,城市里怕是难得一见。
司直:这可真是“及时雨”啊!快乐其实很简单!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下午的课组织了一个“按图索骥”的专题活动。活动目的:1.学会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按图示寻找到标的物。2.培养团队合作互助精神。3.培养组织纪律性(如:时间观念、遵守规则、服从意识等)。
活动的起因,缘于之前教学中一个关于“夏令营”的话题,学生们对此完全没有概念。我就大致地作了些介绍。看着孩子们专注而羡慕的目光,我灵机一动,说:其实我们这里的地形地貌,完全可以搞一些“寻宝”类的趣味活动,不比城里孩子参加“夏令营”差。这一临时起意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嚷嚷着要马上进行。我说要到周五下午才能做,还要看天气、进行必要准备,等时机成熟了再组织。结果学生们就天天盼着,一到周五就问是不是可以“寻宝”了。
这周五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难得的晴天。我提前两天对班委做了培训:分组(由班委任正副组长)、定向、踩点、选目标、画路线图等,还要进行“保密”教育,不然他们会兴奋得将所有的信息公开,活动的神秘感就没有了。所以我告诉他们这是个“军事行动”。等他们进入角色以后,就让各组长提前二小时埋藏好标的。然后进行全班动员,讲清活动目的、步骤、要求等;最后交叉发放路线图,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寻找标的物。
分组是个微妙的事情。开始我并没有觉得会出问题,让班长和班委按男女生人数和身体状况搭配商量着分。后来发现,有的同学谁都不愿要,有的组不要女生等等。这有违团队精神。于是我就接手重新分配:从组长到组员,全部男女混合编队。有一个班委耍小性子,死活不愿意与另一个女生搭档。我警告他:你要是不顾大局,坚持个人意志为上,或者你退出活动,或者撤掉你班委资格,只作为普通组员参加!他开始还嘴硬,嘟囔着出去了。晚上又让其他班委来讲条件,要求与另一个男同学一组,被我一概拒绝。第二天早读时,他主动找到我承认错误,请求原谅。我说,能认识到自己不对就好。让他继续作副组长,配合女组长工作。他点头答应,在后来的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
至于“奖品”,不外乎以前发剩的各色小食品、亲友寄来的玩具、文具等,不论新旧,收集到一起待用。优胜队有优先挑选权!这条规定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组长们从我手中接过线路图和第一个目标的纸条,随着我一声“出发”的号令,带领组员四下飞奔而去,只留下我“坐镇中军”。我在教室里摆好“奖品”(跳棋、万花筒、智力拼图等)和“慰问品”(饼干、糖果、牛肉粒等小食品),等着孩子们凯旋归来。
最早回来的组只用了20分钟,是班长陆仕来带队。他们交回了所有目标点的纸条。看着他们通红的脸蛋和满头的汗水,就知道他们是一路飞跑着来的。从他们兴奋的话语中得知,男生跑得快,女生还没有追赶到最后一个目标,他们就已经折返了。我指出他们违规:没有等全组人到齐后宣读纸条内容,说明没有照顾到全体组员,要扣分。当然,第一个回来的组可以优先挑选“慰问品”。他们在高兴中又有些失落。要让他们通过活动懂得:团队的一致性比个人的表现更重要。
最后回来的组用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按规定超时要扣分,但一了解,他们是因为第一张纸条提示错误(埋藏者临时改变位置,纸条却没有更正。他们因此耽误了半个小时)所致,不属于他们的问题,就没有扣分。
接下来讲评、发奖。整个活动结束时,距其他班放学已经近一小时,但五年级全班同学都坚持着等最后一个组返回,没有一人提前回家。有些等不及的孩子就索性到半道去迎后回来的人。整体观念、团队互助意识得到彰显。仅从这点看,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类活动在山区的学校很少开展。与当地老师交流,他们也很赞同多搞这种活动,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只是当地老师不大有思路和物质条件(没有小奖品作为鼓励),因此只是叫好而无力效仿。
司直:王老师费心了,这个拓展训练做得好!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一直就想攀登学校对面的有“中国地图”的那座山,从对面看看民权小学的全貌。而且据说对面山顶在很久远的以前,曾经有过一个苗寨,我也想实地看看,能否找到些“遗迹”。这两天气候尚好,就想趁休息时间了了这一心愿。计划早上早点动身,这样等气温升高时已经返回了。
本来有两个怀老女生说要陪我一起去,约好七点前来学校找我。但是等到七点一刻时仍未见到她们踪影,就决定不再等了,带着简单的物品(相机、登山杖、遮阳帽和水杯)独自出发。可能是当过兵的缘故,并不害怕一个人爬山,况且许多人都说上去过,从没听说有过危险。
按照之前当地老师、学生们的指点,很顺利地找到了上山的小路。不过很快就看不到明显的山路了。原因是植被太茂密,桐果林里的草长得比人还高(这下可理解了罗主任说的,假期中要在他家桐果林里砍半个月的草),将原本就是因种树或种地踩出来的临时小路完全覆盖了。只能估摸着大致方向攀爬,边走边用手杖“拨草惊蛇”,也为看清脚下的坑洼乱石。尽管偶有“失足”滑跌,有时还需四肢并用,但总体还算顺利,约摸用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山顶附近的落叶很厚,其间散长着许多漂亮的红色或黄色的蘑菇,不知是否有毒,没敢动手摘,只是拍了些照片。(司直:期待早日更新照片,使其图文并茂。)
在山顶仔细观察了一番,没有大片的平缓地势,林木茂密,未发现“古苗寨”的任何迹象(也许是不会看)。只有几座像是坟茔的堆着乱石的土包,被很密的树围起来。顺着山梁向对着民权小学的“地图”方向走,从纵横交错的枝叶缝隙中看到的学校,有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可惜空中水汽太重,景物朦胧不清晰,加上树枝遮挡,拍出的照片不理想。于是就想从“地图”的位置下山,避开高大植被,寻找最佳拍摄地点。
此处完全没有路,只能“乱走”(罗主任的话)。我抓着植被小心地下移。很快就发现,草是最靠不住的,手上稍一用力就连根拔出;而脚踩在草上面就象踩滑板,往往还没找好落脚点,人已经出溜下去了,幸好有树挡着,否则多半会成为“自由落体”或“滚动小丸子”。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确是真知灼见。上山你可以踩实了再迈出下一步,下山就很难控制,有点手忙脚乱、身不由己,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汗如雨下。这样向下“走”了一段,发现实在不靠谱,决定还是原路返回。于是重新回到山顶。其实“原路”仍然没有路,只是林木茂密些,在林中,总归有可以抓扶的地方,也不至滑落太远。下山的过程基本就是跌滑的过程,开始还赶快爬起来再找稳妥的落脚点,后来干脆借着跌倒就势休息一下,擦擦汗、喝口水。不过有时再累也得马上起身,因为发现脚下踩着的是蚁穴,一群大黑蚁正向你扑过来像要“复仇”……
最后的一次滑跌是在稻田梗上,此时已经筋疲力尽,满身泥水(下山时还遇到一场急雨)。不过总算踏着了坚实的地面,心里无比轻松。在小溪边清洗沙尘时,发现四肢、眼角、颈前到处是树枝划破的伤痕,衣服上布满了带刺钩的植物种子,一条裤腿也不知什么时候撕开一个三角口……看着自己的“狼狈”形象不禁暗自发笑。所幸并无大碍,平安返回。看看时间,十一点已过,此次爬山历险共计四小时,仅下山就用了近三个小时。
回到宿舍,没顾上休息,抓紧烧水,洗澡、洗衣。凭经验,有电时要赶快将用电的活儿处理完,以防万一。果然,正午刚过,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几个闪电之后,停电了!不过我已经将甩干的衣服晾起来了,可以踏踏实实地休息了。
在雷电交加中回想着刚经历的登山历险,还是生出一丝后怕:万一失足,不堪设想。在此提醒支教同仁:青山绿水尤可爱,亲密接触要忍耐,当地师生做向导,平安往返乐开怀。此乃经验或教训之谈也。
司直:王老师你也太“艺高”人胆大了!!!怨不得那天打电话那么不耐烦,着急挂电话!上次在喀纳斯也是,一没留神你就“顺坡下”走捷径了!太危险了!你要多想想家里人啊,我们支持你支教,但是坚决反对你冒险!心脏都停了一拍!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老宋来了。
老宋是北京的朋友。我参加支教,众多亲友不仅纷纷支持,而且表示要到广西来看我,老宋是其中之一。到民权后,基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我极力劝阻想来的亲友,他们大多改为了“后方”物资支援。只有老宋不改初衷。他本去年就要来,已经到了贵州,不慎伤了腿脚,只好返京。后陆续寄来女儿曾经用过的各种文具、玩具(都清洗消毒了)等,我以为就此不提来桂了。不料前些日子打电话说,要赶在我支教结束前,于6月底到民权来一趟。还问学校或孩子们急需些什么。我建议他给学校买两块移动硬盘,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已经提前将另一间支教老师宿舍打扫干净,床单、被罩等用品也清洗出来。老宋接受我的提议,换了一双“右江”牌的塑料凉鞋,乘坐罗主任的“坐骑”风尘仆仆地来民权了。来时还自带“口粮”——一箱“康师傅方便面”。真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
司直:宋老师真是行动派啊!走之前还说要去寻访老红军呢,不知道他找到没有?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上午有课,老宋独自在学校周边“采风”。回来后给我看他在河边拣的“奇石”,其中的一块“石斧”惟妙惟肖,据他说比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那块还要逼真。
老宋来去匆匆,只住了一晚,今天中午吃完饭就让莫校长送到逻西了,连专门为他杀的猪都没吃上(老宋走时还正在褪猪毛)。临走时,他得知我已经多日没有鲜鸡蛋吃了(天热怕坏,腌了起来),特地在逻西买了两板鸡蛋(60个)让莫校长带回来。
“按图索骥”活动后,给学生发的奖品中有一盒智力拼图,我担心学生不会玩儿,拼不出来。原打算今天给他们扫扫盲。不料,一早到教室就有几个学生告诉我:拼图某某位置上缺少一块。我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说:我们已经拼出来了,那里缺一块。呵呵,这帮机灵鬼,无师自通啊!灵气果然了得。而且他们不厌其烦反复拼,还互相比着计时,看谁拼得更快。要是将城里孩子们玩的智力玩具让他们也过过手,恐怕这些山里娃更能展现出他们思维灵活、善于合作、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司直:这才是素质教育!强似城里诸多名目繁多的培训班!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莫校长告诉我,参加乐业县作文比赛的结果出来了:王秀川得五年级一等奖、黄元妹二等奖、莫莉萍、黄凤姻、罗少导三等奖。我也得到一张五年级组指导教师一等奖的证书(因为有个得一等奖的学生),真应了“师以生荣”的古训。
司直:王老师一定很欣慰吧!不过竞赛题目本来就是吹捧老师的,学生的作文本身比奖状更有意义吧?

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今天早操时给参加“六一”竞赛的学生发奖。奖品除了OFS提供的捐助,我还将朋友们寄来的文具作为补充奖品重新分配,总算可以较好地区分出名次。每个班语文、数学各有6名学生可以得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这种普及型的竞赛,奖励面大些,对孩子们有更好的激励效果。民权的校领导十分重视抓住点滴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莫校长和罗主任还特意为获奖学生写了奖状,在全校集合时进行颁奖,仪式显得十分郑重。不仅得奖的学生高兴、荣耀,其他学生也很兴奋,看着奖品眼中流露着羡慕与期盼。相信他们以后会更珍惜每一次竞争的机会。
回到班里,我又为所有参加竞赛但未进入名次的学生发了“纪念奖”:参加语文竞赛的发一支圆珠笔、参加数学竞赛的发一支铅笔。东西虽小,但学生很高兴,认为老师兑现了承诺。对于他们而言,老师说话算数比得奖更重要。
司直:王老师,物质奖励要适度哦!

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今天是我在民权小学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评选了最后一“每周之星”。给班里全体孩子们分发了纪念品:一种是好友燕玲援助的漂亮笔记本,我在扉页上给每个孩子都写了几句话,希望他们能够树立自信,不断努力,健康成长;另一种是按照学生身份(班委、小助理等)或评星等级,根据他们承担的工作、努力的程度和对班级的贡献,表示我作为班主任的致谢之意。
中午饭时,没见莫校长,一问得知去河边送学生了。这是雨季的必需工作:到涨水的河边接送上学放学的学生。想到这是我在这里对此情景的最后一次实地“考察”的机会,也勿忙放下碗筷,拿上相机冒雨追去。路过男生宿舍,班长和几个男孩见了问:老师到干什么去?我说到河边看看莫校长送学生过河。他们闻听也跟了出来。到了“村部”,有两条路,一是通向怀老,一是通向南料、弄塘,两边都要过河。我问他们哪边河水比较深?他们指着直通山下的路说:这边(南料)的水深。我就奔下走去。这时忽地又来了一阵急雨,我走路小心起来。学生问:老师怎么没带拐杖?我说:忘了,要不你们拉我一下。一个男孩子将手伸出来,我扶着他走了一段下坡。班长陆仕来不声不响到路边的竹林里寻找起合适的材料,不一会儿功夫,就为我做成了一根“龙头”拐杖。说它是“龙头拐”,是因为它头上竹节形状有些“龙头”的模样。他们很有些审美情趣呢。
到了河边,见到莫校长和其他老师正站在河中央(水已经没膝深),接力式地将学生扶过河,送到对岸。若是低年级的孩子,就干脆抱起来托送过去。几个与我同去的大个男孩儿,也主动加入了护送的队伍。我抢拍了几张感人镜头,也算是一个历史记录了。
司直:等着看照片ing~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昨天先生电话:已经到了乐业,今天就准备进山来了。他此行既是接我出山,也是想实际看看我这里的工作环境。之前告知莫校长,他也表示欢迎来民权,但又担心河水太大,摩托车带不了人。看天气预报,从今天起,将有连续三、四天的晴天,今天果然出了太阳。但又出现新的状况:罗主任的岳母突然过世。老人家有七个子女,唯一的小儿子去年意外摔伤瘫痪。罗主任作为长女婿,自然要张罗后事。莫校长夫妇也主动去帮忙。莫校长委托逻西黄老板租了辆摩托车将先生送到怀老的河边,又让陈老师到怀老迎接。经过如此“接力”,先生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民权的校园。他告诉我,河水没过摩托车的排气管,陈老师的车在河中几次熄火。幸亏他听从我的劝告,将皮鞋留在了逻西,从黄老板家借了双凉鞋穿着。因此不怕涉水过河。同时感叹:民权的老师太不容易了!
先生来此来,给学校带了一台佳能相机,作为我支教结束送给学校的一份纪念。还带来两只德州扒鸡,说是给老师们加个菜。罗主任开玩笑说,王老师你以后故地重游,不用带什么,就带几只这种鸡或鸭就行。看来这种“城市风味”老师们很喜欢。
司直:希望学校以后能善加利用,多拍些照片,让我们也可以继续分享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

2011年7月5日星期二
今天的课是在民权的最后一次课,下课时对学生说:老师和你们每个人拥抱一下好吗?也用这种方式为你们明天的考试加油。学生们说好,尤其是女生,喊声响亮。黄元速第一个跑上来和我拥抱,接着女孩子们纷纷跑过来拥抱。男孩子看着眼热,等女生拥抱完,王昌宝第一个跑来和我拥抱了一下。其他男生也先后过来,或羞涩、或腼腆、或期盼地和我拥抱着。看来我的这种举动对他们是很新奇的,但他们又是渴望的。有的孩子还会要求再次拥抱一下,女孩子直接一些,男孩儿就“隐蔽”些了:他们悄悄地从教室另一个门进来,重新轮一遍,。被同学发现“忌妒”地举报出来后,仍坚持排在后边。
罗主任近来非常辛苦。晚上处理岳母后事忙到凌晨两、三点以后才回来,白天还坚持上课。我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说不行,五年级数学课“欠账”太多,必须要加班恶补。不然没办法参加考试。他的确有经验有方法,孩子们愈来愈有感觉和信心了。
这些天以来,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很高,晚自习时的出勤率很高。五年级的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朗朗的背书声。我给他们准备复习资料时,他们也会不断前来提各种问题。
还有学生这些天纷纷写告别信或表态信给我,表示要努力考出好成绩不让我失望。我既欣慰又遗憾:要是他们早点知道努力,也不至于现在着急,说些对不起的话。有几个孩子信里提到:“老师对我们一直有信心,坚持教了我们一年。”这倒说明他们对我真正有了一些了解,看出来我对他们的期望与信任。我的确对他们一直抱有信心,这些孩子如果努力并且自信,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司直:嗯,教师的期望可以带给孩子希望,反之,教师的失望则可能带给孩子绝望。共勉!

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今天考试。这次期末考试是由百色市统一出题印卷,中心校派了两位老师进行巡考,阅卷将到中心校集中进行。
为了照顾我整理行装,莫校长特意顶替了我下午对三年级的监考。先生也帮我将宿舍进行了彻底清扫,铺上了剩余的“粘鼠板”,并将自购的主要生活、学习用品标明“支教”字样,向莫校长也做了交待。但愿新的支教志愿者前来工作时,能够容易适应。
这几天天气晴好,货车又进料了。道路不好,工料费都有增长。我就曾亲眼目睹过施工方与校方拉锯式的讨价还价,虽然壮话我不懂,但能从他们或认真或不满表情中看出互不相让的态度。事后问校长,他介绍的情况证实了我的判断。他很无奈地说,这没有办法,路不好,谁都不愿接活。最后学校总会妥协,争论的目的就是让他们降低点上涨幅度。
据说百色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快要修了,那时周边的道路都会有相应改善,学校也可受益。“要想富,先修路”一点不差啊。
司直:虽然艰难,但民权的情况确实在一点一点的改善,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昨天从学校出山到逻西,天已经黑了。校长、主任和老师分别带着我、先生和行李,艰难的赶到乡里。吃上晚饭已经21:00了。
和先生连夜收拾好邮寄的包裹与随身携带的行装。今天一早,先生与孟老师结伴乘头班车去乐业看天坑,我去参加集体阅卷。明天再去乐业与先生会合。
成绩出来了。学生们还是给了我惊喜:语文平均分56.4,及格14人;数学平均分58.6,及格18人。几个过去从未及格的学生这次双科及格,黄元时、王昌宝双科均在50分以上。可以算是对我支教之行的交待了。

司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不论王老师,还是这些孩子们,都算是交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了。盼你早日归来!祝愿民权的所有师生健康,快乐,平安,幸福!也衷心希望下一届支教老师能顺利融入这里,和民权的师生一起快乐的生活工作!



只看该作者 425 发表于: 2011-07-08
怎么“juji”也成敏感词了?!

只看该作者 426 发表于: 2011-07-09
【一个女孩子跑来问我:骆老师来之前我兴奋得失眠,可是见到他后却觉得生疏了,而且不想说话了。】嗯,这个现象,在上届王蕾老师来时也发生了。很多一直雀跃着期待见到王老师的孩子,在王老师来的时候都挑王老师不在的时间到办公室或者干脆避开。我硬赶他们去找王老师玩,让他们把平时期待的神情表露给王老师看,所谓“爱要大声说出来”,嘻嘻。


【茶山约有2000亩,生产有机茶,品种有凌乐白毛茶、福云6号、桂绿1号、龙井43、安吉白茶等。】那什么,下学期哪位老师在,给俺个讯息,俺是茶友,帮俺代购……这次在云南还买了几千块的茶……俺下学期专门搜集本地的小种茶。


晚上回来继续看……
天很小,其实很有缘;天很蓝,其实很精彩。

只看该作者 427 发表于: 2011-07-10
回 426楼(钢七连) 的帖子
你给王老师发短信,问她代销店的电话,他们拿的价格比你自己去茶厂买的还要便宜一点儿,也可以代为邮寄的。
只看该作者 428 发表于: 2011-07-12
没电洗澡法:将水桶置于烈日下暴晒2小时,水温近人体温度。即可用。

上课吃零食 管理办法

呵呵 赞!
祝大家身轻心安:)

只看该作者 429 发表于: 2011-07-13
Re:回 426楼(钢七连) 的帖子
引用第427楼司直于2011-07-10 09:00发表的 回 426楼(钢七连) 的帖子 :
你给王老师发短信,问她代销店的电话,他们拿的价格比你自己去茶厂买的还要便宜一点儿,也可以代为邮寄的。

嗯,等我下学期到学校再说……
天很小,其实很有缘;天很蓝,其实很精彩。
只看该作者 430 发表于: 2011-07-29
好久没发图片了,这次发几组试试。
一、民权小学“六一”竞赛活动发奖仪式
   校长宣布奖励名单
[
颁发奖状和奖品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1 发表于: 2011-07-29
对新模式还不太适应,总也发不好。不是图片被删就是重复。再试试。

二、孩子们得到捐赠雨具时的快乐情景
六年级得到的是雨伞

其他年级是雨衣

孩子们在细雨中打球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2 发表于: 2011-07-29
三、周末去山寨看学生插秧
去时溪水清清,学生为我搬石搭桥

山区孩子周末冒雨干农活

返回时因暴雨小河中黄流滚滚,早已不见踏脚石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3 发表于: 2011-07-29

四、周末独自登山所见
陡峭的“坡路”

桐果树林中比人高的草丛

草丛中时隐时现的野草莓果

粘布满身的草籽(其上的“小爪子”很难摘净)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4 发表于: 2011-07-29

山顶随处可见色彩艳丽的蘑菇,大者可至12分菜碟般。后来听当地老师说,这种蘑菇无毒且味道鲜美。若有后来的登山者,可别错过这个美味哟!

从山顶茂密植被间隙远眺山对面的民权小学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5 发表于: 2011-07-29
五、“按图索骥”活动
孩子们自己写画的部分“线路图”和“标的条”

兴奋并风尘仆仆归来的小“侦探”们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6 发表于: 2011-07-29
六、家访的蜿蜒山路
学生走在这羊肠小道上如岩羊般轻巧飞奔,我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失足滑下坡去。

罗主任技高人胆大,如此狭窄山路仍能飞车前行(当然不能载重)。道路稍宽一些我就可以“搭乘”了。

壮族人家的厅堂正中都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彰显壮家敦厚文化。牌位右上方书写该家姓氏(单姓或双姓)。看官可知此家主人姓氏否?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7 发表于: 2011-07-29
七、老宋来去匆匆,为他杀的肥猪也没吃上。


八、学校生活点滴
缺菜蔬的季节,为了给老师餐桌上增加一道新鲜蔬菜,莫校长(蓝衣者)亲自上山采摘来野生油麦菜。

民权小学做饭烧柴(没有燃气),这样一车柴可烧一个月,一千元一车。

承蒙学生努力,我也幸运荣获“一等奖”

退休的乐活

只看该作者 438 发表于: 2011-07-29
看着照片更向往了,呵呵
Look forward, there is a way
只看该作者 439 发表于: 2011-07-29
暴雨后的傍晚,云开雾散,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教学楼一角和学校附近的山寨。有如“紫气东来”的人间仙境。

半山腰的教学楼俯瞰着河边的旧台基,似乎与被洪水冲毁的老校址诉说着思念。

退休的乐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