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98阅读
  • 6回复

[推荐]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格咱爱心助学计划之香格里拉行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08-29
— 本帖被 admin 从 Two Worlds Together· 当 右 边 牵 手 左 边 移动到本区(2007-08-06) —

作者:cocofish

(这是斑竹,也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亲自到咱格后回来写下的文字)

一、机缘

由于偶然的机缘,我和“我们的自由天空”的土雪,前几天一起前往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原来的中甸县)。土雪曾因工作关系到那出差过几次,对那有一定了解,也认识一些朋友;而我,对香格里拉的认识,仅仅就是时尚杂志或者电视节目里一些煽情的图片,影像和文字,除此之外对那一无所知。

这次去并不是去旅行,而是和土雪一起,去寻找贫困学生和联系支教的学校,有如此的”重任”在身,我的心情当然没有任何旅行的惬意,相反有些忧心忡忡,因为对于我们这样自发的没有任何关系靠山的民间爱心组织来说,这样的旅程在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充满未知和艰难的。忧心也有个人的原因,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并不懂得太多的交际技巧,没有和官方打交道的经验,也没有策划大型活动的先例。所以,这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对我都是一种考验,这是我第一次,以一个民间志愿者的身份,自费深入边远地区,去联系支教。可不管怎样,我对旅程充满期待。                   


二、初到

终于出发了,我和土雪搭上了直达中甸的夜班大巴。在夜色沉沉中离开的昆明,一路北上。第二天早晨我被冻醒了,借着晨光我看到了大片的草甸和绵延的针叶林,偶尔有藏民独具特色的房屋点缀其中。凭着脑海里那点关于中甸的浅薄印象,我知道我们已经进入香格里拉地区了。当这些景物如此鲜活地出现在我面前,迎面是高寒地区有些凛冽但十分清新的山风,我的心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到达县城土雪很快就联系上了他的朋友,高山植物园的一位当地工作人员专门给我们当向导,我们都称他茂荣大哥。在完成土雪自己的出差任务之后,我们便在中午搭上了去中甸一个下属乡的班车。土雪曾在两年前去过这个乡下属的一个村,那里有一所急需援助的小学,但当时土雪只是出差路过偶尔了解到,时间过去两年,我们都不知道那个小学现在怎么样了,所以心里也很没底。

进山的路都是土路,由于前几天下过雨,更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班车在山间艰难穿行,车子太颠簸无法拍照,我只好用眼睛贪婪盯着窗外。
    这里的美是那么随意又是那么沁人心脾,层层叠叠的绿影,星星点点的野花,时隐时现于山涧的清澈河流,牛羊群猪鸡马在草甸上悠然觅食。后来打听才知道,这里的所有家畜和家禽全都是放养的,人饲养的动物也和大自然和谐地融在一起。茂荣大哥还告诉我们,这里是生物的宝库,即使在路边,你也很可能不小心一脚就踩到国家保护级的珍稀植物。
        沿途还有不少藏民的民居,高大的白墙,梁栋上精致的描花,压着石头在中间竖着经幡的三角坡形屋顶(和西藏地区藏民居的平顶不同),房前屋后青稞正在扬穗,油菜花土豆花争相开放,晾晒青稞的木架子指向蓝天,白色的转经塔……一切向我这个外乡人展示的,是那么悠远和迷人的异域风光.

薄暮时分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格咱乡乡政府所在村——翁上村。已经没有车再往里面走了,我们没有办法赶去土雪当年看的那个小学所在的纳格拉村。土雪带了单位的介绍信,所以我们很顺利住进了乡政府的客房。乡政府建在一条堑沟之上,离翁上主村还有一段山路。这里更象一个驿站,除了乡政府,还零星有几户提供食宿的店家,每天往返中甸和川西乡城稻城的班车都必然经过这里。由于天色已晚,乡里的领导又都出去开会了,所以晚上也了解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我们在一家小店随意吃了晚饭,用随身带的湿纸巾洗了把冷水脸,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中甸的夜晚寒气逼人,即使在这样的八月天。我关紧门窗,穿上军大衣,偎在床上,望着外面是黑压压的群山,听着山堑里因为寂静而特别清晰的流水声,久久不能入眠。我有点自责,这第一天全无收获的样子。


三、任务完成!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说乡长一行回来了。我们也很快见到了主管这个乡教育的一位副书记。听我们说明来由后,他热情地给我们提供当地教育情况的一些数据资料,并向我们介绍了乡里现在教育的基本情况。谈到联系结对子的助学捐助和支教,事情进展得出乎顺利,乡政府表现了热忱的欢迎和支持。我们当即设计和打印了贫困生申请援助的申请表,请杨副书记帮我们散发到各个村贫困孩子手里;支教事宜也在杨副书记的引见下,联系上乡中心完小的校长,开始洽谈。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昨天晚上我还在发愁,怕这一趟旅行一无所获,但只过了一夜,事情就发生这样柳暗花明的戏剧性转变,仅仅一个早上,我们就谈妥了合作的意向,格咱爱心助学计划诞生了。我的心,在这一刻,才稍微轻松了一点。


由于计划确定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明朗和繁多起来,很多细节需要处理,但在大山里无论通讯还是办公都不太方便,于是我决定提前结束旅程回昆,准备好计划的相关材料和策划书,做好联络人,让计划早日得到落实。

告别乡政府,我们便到路边小店等返回县城的车。终于有了静静欣赏风景的时间,我这才发现原来天一直在下雨。外套也早濡染了很多水气。空气被洗涤得水润干净,远山缭绕着玉带般的云雾。本来我们想亲自到村里一些比较困难的孩子的家庭去看看,但乡政府的人告诉我们,现在是采松茸的季节,村里大部分家庭几乎都是举家搬到山里去了。山里,就是我面前这些与天相接的大山。现在,在树的阴影下,雨的清冷里,在我看不到的云雾深处,这个村里的很多居民,不管大人小孩,正弓着腰在蒺藜丛生的森林里深一脚浅一脚跋涉,仔细寻找含苞的娇嫩的松茸。

E~y( @7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9 17:26:48编辑过]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火取暖,火灭了,我也准备走了。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8-29


四、松茸

松茸是一种珍稀的野生菌的名字,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它的学名和生物属性在这由于俺实在是门外汉,就不详细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随便baidu一下就可以知道。我要讲的是,是我所看到听到和了解到的,松茸和格咱乡的一些感性关系。


松茸到目前为止都是无法进行人工培植的,到高海拔的松树林或栎树林采集(当地俗称“捡菌子”)并将松茸卖给来山里收购的老板,是这个乡乡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每年的7到9月是采松茸的季节,也是一年里很多家庭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的唯一赚钱机会。当前松茸的市场收购价格大概在40元左右一公斤。当然,松茸也有优劣之分,好的价格大概可以到100元一公斤。如果运气好,一个月下来,一个人靠捡菌子捡到上万元,这对于日均农业收益只有2角5分(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的村民来说,无异于是天掉馅饼的好事,所以一到这个季节,村里便唱空城计了.


在大雨里等回城车的时候,我有幸目睹了一次松茸交易。


这个小驿站同时是一个松茸收购和交易的小市场。每天中午的时候,到山里捡菌子的村民就会自动汇集到这个地方,带着他们头天或者早上捡到的“战利品”。山外的收购者也会驾车陆续到来。解放胶鞋,旧运动衣或者迷彩服,加上一顶旧军帽,手里提着一根棍子,背上背着各种已经看不出原来颜色的旧背包,是这个中午我见到的最普遍的村民的装束。人慢慢越汇集越多,三三两两随意坐在店铺的屋檐下等着买家到来。尽管衣裳褴褛肮脏,鞋估计早被雨水浸透,但看上去所有人都很开心,无论大人小孩小伙姑娘,黝黑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我也第一次有了近距离“打望”松茸的机会——看上去和普通的野生菌没什么区别(可能我实在是外行人的缘故),被一个个整齐地码在各种塑料袋或者塑料筐里,有的还包着一层塑料薄膜。想着这些小东西是这个村的支柱,靠山吃山的原始生活方式如同不散的魑魅般控制着人们的命运,我不仅有些伤感。车越来越多,有人提着秤夹着皮包拿着计算器出现了。蹲在我旁边的藏族小伙子快活地吆喝起来“老板来啦!”


路边马上就以收购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个人堆。很多村民看来都是有固定买家的,不同的车到就会有不同的村民围上去。整条路上一片沸腾欢乐,还有人兴奋得大叫着,唱起了我听不懂的藏歌。村民争先恐后把自己的松茸往收购者手里递,一时间,计算器噼里啪啦响,收购人的箩筐转眼就满起来,而村民手上,也换到了一叠叠纸币。我挤进一个人堆里想拍一些照片,但转眼就被翻滚的人群又挤到一边。人们是那么兴奋,完全不管越下越大的雨。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告诉我,他们一行五个人一个早上合伙捡的松茸一共买了五百元钱,每人分到一百,他说平时种三个月地也没有这点钱。我注意到他手上的香烟,好奇地问他是否喜欢抽烟?他小心翼翼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包云烟,害羞又有点自豪地朝我笑起来。


    一个小女孩用手上的三四个松茸换来十多块钱,我注意到她立即就奔到小店里买了一颗棒棒糖喊在嘴里;一个小男孩则在路边静静坐着,我便过去和他攀谈起来。出乎我的意料,他的汉语特别流利,也特别有礼貌。他告诉我他在县里上初一,今天是和爸爸一起来卖松茸,哥哥和妈妈在山里继续捡,一会他也还要和爸爸返回大山里。这时路上开来一辆拖拉机,有个大人在远处招呼起来,男孩起身向我告别,告诉那是他爸爸,我请男孩和我合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人们陆续跳上拖拉机,年轻人在雨里大声地唱着歌。我听不懂但我要说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动人也最让人心酸的歌,他们如此单纯的快乐打动着我也刺痛着我。我朝已经在车上站着的男孩挥挥手当作告别,他也朝我挥挥手透过迷朦的雨雾,我仍然能感觉到他朝我微笑的眼睛清澈明亮。


    不到一个小时,村民散去,收购人也麻利地捆绑好松茸装车很快呼啸而去,四周又恢复宁静,听得到雨水亲吻大地的声音。茂荣大哥告诉我们,这些刚刚还在我们眼前如山堆积的松茸,下午就会被送上汽车或者飞机,运往世界各地。


        在这个季节,每天中午都会上演这样的交易。比较好的是,这种交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作系统。据了解,世界松茸市场主要是日本在操控,他们是世界上对松茸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从这个角度说,处于这个交易链上的所有中国人,命运控制在日本大商家的手中。松茸的价格在九十年代初期曾一度被抄到一两千元一公斤的天价,但现在,在昆明的农贸市场上,普通老百姓花几十块钱也能买到新鲜的松茸回家做个小菜。松茸的价格十年来跌了60倍,但每年野生松茸的数量却呈大幅减少趋势,村民也必须进到更远更高的山里才能采集到。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这样的现象意味着什么,但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令人开心的事情。

五、沉重的聊天


由于大雨没办法拦到车,我们又在山里耽误了一个晚上。不过这却使我有了一个机会和招待我们饮食的店家村民聊天。这户人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二个女儿和一个还没上学的小儿子。平时由妈妈和大女儿照看店里,爸爸则在州政府里工作。今天很凑巧,由于要带儿子到县城里看眼睛,全家人都回来了。看得出,他们家的生活是比较好的,爸爸开着越野车,家里的房子也修得宽敞漂亮,并且他们家没有象其他村民那样蜂拥进山采集松茸。当我问到男主人为什么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说,自己人笨,采不到。


吃过饭,大家围在火炉边喝茶烤火聊天。男主人由于在政府工作,也算是村里见过一些世面的人,普通话说得不错,从儿子的病情女儿的学校到格咱乡的情况香格里拉的未来侃侃而谈。知道我们来的意图后,他有些感慨,也有些不信任。在后来的谈话中我才感觉到,这种感慨和不信任,源于他对外来者的失望和无奈。

给我们讲起了一个当地人称为无底湖的天然高山湖泊——这是如同纯洁美丽的仙女,沉睡在雪山之下的湖。每年融化了的雪水淙淙汇入湖中,滋养着周围的生灵。那里有自由跳跃的盘羊群,有无数的高山珍稀植物,而最让男主人骄傲的,是湖边簇生的野生黄杜鹃(杜鹃中的珍贵品种,生长在海拔3000面以上的地方)。一到开花的季节,整个湖畔便成为金黄的花海,层层叠叠的黄杜鹃簇拥着如青玉般灵润的湖,是让看惯了家乡美丽风景的藏民们也不能自已的天作。再加上一直以来流传着的湖中有神兽的说法,这个湖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湖,世世代代受村民们的保护和崇敬。在香格里拉地区,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这种深厚不是建立在环保知识的灌输上,而是一种原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情感,正如一本书里说的那样“转山(藏民的一种习俗,围绕着自己尊为圣山的雪山,虔诚地绕山体行走一圈,是“人与大山订立的最好的契约” )。正因为这样,这位已经在官场里久经历练的藏族汉子,也不仅面露悲愤——几年之前,开矿的商人便在强劲后台的支持下,进入了森林,随着挖土机的轰鸣推进,现在无底湖已经岌岌可危。他无限感伤地对我说:“小妹,如果要去看的话就早点去看看吧,可能不久就没有无底湖了……造孽啊,这些人!而且开矿的钱当地百姓连一个子都没得到……”

悲愤的神情很快从他脸上隐去。男主人很快又回复无所谓的表情,“这种事情到处都是,社会么,就这样。”边说着边轻松地招呼我们喝茶。我们都沉默了,听得见火炉里的柴劈里啪啦在燃烧。我瞥了一眼窗外,夜色无边,沉沉笼罩着这本来应如世外桃园般的小村。现代文明的进程,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和作为凡俗之人的我无法预见的后果,想起狄根斯在两个世纪前就说过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今天,这样的时代似乎仍然在继续,在这个被称为人间最后一片净土的地方,在这个已经进入到新千年的21世纪。


这一夜,群山沉默,大地哽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8-29

六、偷闲


我也是云南人,可我的家乡恰巧和香格里拉县遥遥相望,即处于滇西南。两地的气候、植被和风俗风情有很大迥异。但偷闲在乡政府附近的土路上溜达的时候,我居然发现在路边有正在盛开的野生曼佗罗花和一种在我们方言里称为蒿枝的植物,亲切感油然而生。显然这样的时候并不是抒情的时候,可冥冥之中,我感到命定的某种牵连力量。本来这次回云南是想能联系我家乡的学校,阴差阳错却来到了香格里拉。我一再觉得自己是这的异乡人,但这一刻我却清晰坚定地相信了我和这片红土地必将永远血脉相连。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终于搭到了从村里到县城每天唯一的一趟班车,天放晴了,碧空如洗流云旖旎,整个山路上散发着森林的香气。到县城的时候是中午了,我买了晚上返昆的夜班车票,我真正有了偷闲的半天时间。在土雪的建议下,我选择了最近的建塘古镇,真正怀着旅行者的悠然心情,开始了我的香格里拉之旅。


建塘就在香格里拉县城城边上,以前是一个村。现在正在朝着丽江老城那样的模式发展。不同的是这里是以藏民风情为特色。村里有繁华的商业街,各式各样的酒吧和旅馆,组队而来的旅行团充塞在各个角落。不过店铺还是比较有特色,全是藏式土木结构的大房子。商品除了一些常见的牦牛公仔,仿照转经筒,披肩,藏银手镯,藏刀,藏族服饰,在一些店里也藏有藏传佛教特有的各种佛事用具,以及从店主从民间收集来的各种小玩意,仔细淘还是能淘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这里还有据说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全铜大转经塔,立在村子的最高处,巍巍俯视着整个县城。无数游客蜂拥而上围转祈福,或者合影留念,宗教在这以最宽容的姿态,接受着世俗的一切喧嚣嘈杂。站在小石坡上,可以鸟瞰整个建塘镇,一个个屋脊突起的瓦屋顶以内敛沉默的灰白姿态,在天地间连成一片立体的宁静,霎时便把人的心带进悠远古朴的意境里,也只有在这一刻,我感受到这个小镇的美。转经塔下有茶马古道重镇的纪念碑,有记载中甸解放的刻文,还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供奉着千手观音。在寺庙里我没有看见任何一位僧人(可能是时机不对,后来问过村里的老人,寺庙里住有僧人),倒是见到一拨一拨的游客在当地藏族向导的带领和解说下,虔诚地对着观音磕头。

建塘不大,如果只是游玩,一个下午的时间已是绰绰有余。我浮光掠影的走了一圈,选购了一点给家人和朋友的纪念品,同时发现了这的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这找不到任何的塑料袋,所有店家用的都是纤维袋,很环保。

在我心目中,这个在游客口里很有名的小镇并不算是代表中甸的,更不是代表香格里拉的,这可以当作一个休闲和中转的驿站,满足大多数游客的需求,也能给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我始终坚信,那个百年来倾倒众生的香格里拉,虽然不在这,但一定在我目光所不能及的远处——在密林和雪山里,在藏民黎黑坚毅的脸盘上,在青稞酒飘香,转经筒和人心一起虔诚转动,牦牛群奔跑,雪莲花盛开的地方。我想,我一定会去到那里的!

七、尾声


预计至少十天的旅程短短三天就结束了,可我的心里并没有任何的遗憾。这次旅行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能顺利联系到支教学校并且得到对方乡政府的支持,我认为作为草根民间爱心组织(甚至不能算是正式组织)的我们,至少迈出了艰难但重要的第一步。我也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只是普通人的我去做这样在很多人看来“自找麻烦”的事,说真的,我想不到确切的上纲上线的理由。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慈善成为作秀,当榨取地层情感制造矫情的催泪弹成为时尚,当这个世界日益埋进功利的华丽废墟,当人们逐渐习惯戒备与漠然,我愿意通过支教这个事业,帮人以自救,以一己薄力做力所能及的实事,高贵而洁净地、踏实地、鲜活地行走在路上。我想,正在看这些文字的您,一定会是我的同路人。

再见了,我亲爱的香格里拉,我亲爱的格咱,尽责的向导茂荣大哥,正往四川继续旅行的土雪,给我指路的彝族小姑娘,和我合影的藏族小伙子,所有记录在我脑海里和镜头里温暖真诚的香格里拉的笑容,草木,天空,白塔……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PS :“格咱”是藏语的音译,究竟是什么意思,当地百姓说法不一,大部分认为是”水流湍急”之意,也有一些认为是”跳蚤”的意思.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8-29

了解更多关于香格里拉格咱乡的情况请看: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格咱爱心助学计划之支教之行

http://www.ourfreesky.org//bbs/read.php?tid=7914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格咱爱心助学计划之村民经济来源

http://www.ourfreesky.org//bbs/read.php?tid=7966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火取暖,火灭了,我也准备走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8-29

这一趟香格里拉之行意义非凡,是一生的收藏哦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08-29
一趟有收获的旅程,应该不能说是旅程了,希望这次助学计划能做得完善坚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1-20
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香格里拉我在99年的时候去搞过一次助学,结果让人沮丧:当地人其实不是没有钱,就象楼主文章里面提到的拣菌子挖虫草“如果运气好,一个月下来,一个人靠捡菌子捡到上万元”。但是,当地的藏民因为对佛教虔诚的信仰,宁愿把钱花在供奉菩萨上(我曾经看到一个没有钱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在家中的佛堂上供奉着价值不菲的金佛)。 'b0r?A~c=  
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1-20
很多事情让人觉得无奈,但是他们虔诚的信仰是以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够,如果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他们会使那样的情况改变的
我用心看世界,用笔记录世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