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75阅读
  • 0回复

[走访报告]走访报告 |青海农村教育现状之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10-08
文:杨继伟
走访时间:2019年9月23–26日
走访队员:叶霏、杨继伟、秦宏
走访任务:发放奖学金38人,57000元;助学金5人,4500元;家访15户
发放金额:61500元
本次青海助学走访共分为青海湟源,互助两个地区。共完成学生的一对一交流51人,实地走访15户家庭,发放奖学金/助学金61500元。在本次走访活动得到了湟源高级中学杜老师、海东互助县南门峡镇尕寺加学校张林昌老师、以及湟源二中曾老师、互助县民族中学虎老师等人等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各位对我们助学工作多年来的帮助与支持!


本次志愿者分别为青岛的秦大哥,上海的叶队和小杨。这也是我参与过人数最少的一次走访活动。但三人通力协作,整个走访活动安排的井然有序,又乐趣无穷。我们的走访从西宁市西面的湟源县开始。湟源县大部分被资助的学生来自巴燕乡。这里属于典型的西北农村,因为地处大西北,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红利期,大部分家庭都在贫困线以下挣扎。资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这也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们未来喜欢做什么并不关心。高中辍学打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在和高一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外部世界浓烈的兴趣。有一个女生不断追问上海分类垃圾是怎么实施的,还有一名高三的学生希望去青岛读大学,以后把家人也接到那边生活。


走访的第二站是海东市的互助县南门峡镇。接待我们的是尕寺加学校的张林昌老师。张老师义务帮助OFS联络当地贫困学生家庭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深受当地人尊敬。他的善举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张老师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很多学生不但是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家庭。很多妈妈在子女出生23年后就逃到外地开始新的生活。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受着经济和情感的双重打击,看着他们天真的双眼,想到他们悲惨的遭遇,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同时也倍感沉重。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们走出童年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由的成长?


本次走访除了有感于当地恶劣的环境和人们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外,对互助县南门峡镇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从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摆脱农民身份开始向县城集中。农村土地也基本上被承包出去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或药材,传统耕种方式日渐衰落。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南门峡水库周围几个村现在都变成了自然保护区。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各个村里的义务教育也由国家统一管理。所有未成年人都可以在镇上的幼儿园,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读到中学毕业。
此外,当地教育水平的落后、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对当地的未成年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走访结束之后,我们都不禁在思考:
1、助学金这种资助方式是否合理?针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资助方式?
2、资助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可量化的指标?
3、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这些受影响的未成年人该如何引导,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学生聊什么?如何利用线上的沟通方式?)
4OFS深度参与者该如何进阶,并最终成为播种希望的种子?
比起种树,育人需要更长的周期,面对的情况也更加复杂。如何改善环境,秉持科学的理念,选择适当的方法,科学的管理。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坚持走下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