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19阅读
  • 0回复

共商国是丨走进中南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5-21

4月25日,受邀参加了国务院农村基础教育的座谈会,下面主要分享一下我的发言内容。


我说几点自己的感悟,还有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些想法,但这不是我们的研究报告。
我们主要是在西部地区做一线工作,我认为现在第一个问题是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还是特别强。关于功利性,我从几个方面大概说一下。
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这方面工作已经做的很好了,在城市里,基本上小学初中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指择校费用),但是在农村地区,至少在我们服务的很多项目点,小学初中还是要缴纳一定费用。这个费用包括比如说保险、一些资料费、校服等。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一般每个学期开学时,不少村子里都会张榜,一至六年级,少则一两百,多则三百元,这个费用还是要缴纳的。所以说不代表义务教育阶段不收费。在农村地区是这样的。
        还有另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初中毕业升高中这个阶段。其实在我们服务的很多项目点,辍学率还是很高的。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公布的适龄孩子的辍学率有将近百分之十左右,这个是地方教育局公布的,我认为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一直有孩子辍学,但是初中升高中这个阶段的辍学率是最高的,相当一部分孩子初中毕业就不读高中了,可能初中还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另外一方面,考上高中的孩子也比较少,在初中毕业升高中的阶段,有的地方可能初中毕业后不到百分之十的孩子能升高中,相当一部分孩子就出去打工了。高中毕业上大学的孩子就更少。比如在我们有些项目点,自建国以来,一个乡镇没有出过大学生。初中毕业升高中的阶段辍学的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经济因素。因为很多县域只有一个高中,所以需要去县城读高中。他们学费比如说一个学期1000-1500,一年就2、3000块钱,生活费用最少300-400元,加起来就是6000-7000元,交通费用、还有特别是需要交的资料费用一千多,所以少则六七千,多则上万元。因此在初中毕业升高中的阶段,辍学的原因中可能经济因素更大;小学初中阶段辍学则可能是因为孩子挫败感比较强,因为他们成绩确实很差。成绩差的原因也很多,但是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与老师有关,老师基础的教学技能技巧、他们的眼界、以及养成教育方面影响很大。
所以功利性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现在在农村地区,很多国家级贫困县都在建类似思源实验学校这样的学校(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校舍),这些思源学校主要是建在县城的,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已经建了好几百所了。说是为农村学生服务,把农村的好老师招到县城去,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如此以来是在挖空最基层最一线的乡村学校(村小,或乡镇以下的学校)好老师及好学生的资源,本来好老师很少,而且这些老师都愿意出去工作。这个好学生成绩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家庭条件好的。所以就是说,农村地区家庭条件越差、成绩越差的孩子越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去县城读书的成本就更高了。所以这个功利性就导致了很多“差的”孩子留在了村子里的小学。县城的小学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了的,他要考试,比如说按成绩来算;家庭条件也要考虑,比如说去县城读书的话,交通成本、小学中学的吃饭成本要算进来。我们以前和杨老师一起研究撤点并校政策,这个政策对于农村学生辍学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学校离家远,可能30公里、50公里,可能很多孩子因为这个交通成本、生活成本就不去读书了。教育的功利性,在城市也更突出,大家可能更深有体会,家庭条件越好,可以享受到越好的教育资源。
-    我这里想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乡镇里一年考上大学的一两个孩子。用当地校长及很多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这一两个大学生,或是能考上高中的十分之一的学生,他们很多时候只是作为榜样被挂在榜上,作为学校的荣誉。但是,真正的农村教育应该去服务那些百分之九十七八的考不上大学的孩子,这些孩子才是农村教育最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他们最后是真正的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组成当地青年的社群,得靠他们。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百分制九十七八的孩子从上小学、初中就被放弃了。所以,当地一位小学校长就说,考20分的、考60分的、考80分和最后没考上大学的,在他们眼里是一样的。这个功利性就是教育教学体制僵化,完全以应试和升学为导向。
-    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教育的出路问题,他们上完初中,上完高中、大学之后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之前 北大社会学系郑也夫教授的一位研究生杜立佳在一个项目点支教服务期间专门做过她的研究生论文,去访谈这些考上大学的孩子和没有读完初中或高中就出去打工的孩子。最后论文的观点可能有些偏激,但我认为,可能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村的现状。文章的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让孩子不去学校读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举个例子,初中或高中没毕业就出去,用七年时间打工,可能最后是一个熟练工人,在广州可能能拿到六七千块钱的工资,但是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很难考上省外的大学,很多是去三本,考上二本就很不错了,这些孩子最后能找到一个教师或者护士类似这样的工作,但是工资水平也就三四千,这样的话,因为农村地区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还是有三四个孩子,多则可能六七个都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去读书,这就是一个现实。
-    我们项目点有七八个省,从甘肃到四川、云南、湖南,还有广西、贵州,其实每个省都有相对贫困的地方,比如在广西,离南宁市一百公里有个大化县,这个地方很穷(被联合国评定的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很多老百姓现在还是住茅草房。每个县域范围内都是有城乡间的均衡,县城都建设的非常好,但是农村地区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教育资源及各方面资源都差距非常大。北京郊区也一样,海淀区往外走20公里也有很穷的地方。西部很多地方我们看到贴的标语是“读完初中再去打工”。
-    小学、初中阶段,经济因素是其次的。虽然要交些钱,但这个钱还不是很多,但是因为老师的问题,孩子的成绩成问题。比如说一个班上,可能在很多我们看的见的地方,不管是云南还是湖南,小学生的平均分,一共30个孩子的话,20、30分的平均分,考几分的孩子很多,能及格的孩子非常少有的不足10人,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孩子本身的挫败感非常强,他在学校里没有学习兴趣。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教学非常重要。农村地区以升学和应试为导向,我觉得比城市更畸形,虽然教育资源不均衡,虽然政府还是很重视教育的,但是重视术,不重视道。关注点在成绩,看有多少孩子能上初中、高中,看成绩提升多少。很多省的教材都不一样,教材都是以城市为主导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英语里教“park”(公园)这个词,但农村地区很多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公园。我们每年都在做乡村教师培训,相当多数乡村教师都没机会出来过,没来过大城市,他们对很多东西也不知道、也不熟悉。因此,教材会成为很多学生求学过程的障碍。个性化教学,就是指能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一味地鼓励更多的孩子去上大学,上大学只是一个出路、一个选择,政府做教育工作就是为了提高人口整体的素质。
-    在农村地区可能也有另外一个偏见吧,他们会认为读职业学校是不好的学校,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上这样的学校。在城市里,比如北京昌平职业技术学校,这样的职业学校建的特别好,但在农村地区,还是出路问题。在西部地区,市级县级这些地方的职业学校,他们的就业问题还是个问题,孩子们读了职业学校也没有出路。
-    我认为这方面可能还是从全国三百多万乡村教师这个层面入手。虽然政府也在做国培、省培,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政府的国培计划,关键是当地参加培训的老师积极性不高,他们就把这个当任务,这个培训可能只是个形式;而且这种国培不会从需求出发,不思考培训到底是不是当地教师需要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真正一线的基层老师反而很少能得到参加这样培训的机会。所以这三百多万乡村教师他们能力的提升,他们眼界的开阔。而且相当部分乡村老师有老龄化的问题。其实现在政府做了很多实事,在硬件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校舍建设、吃饭问题解决得很快,包括在我们服务的贫困地区,村小里面都建电子白板了,可能硬件设施反而要好于有的中部地区,比如山东、河北、安徽的贫困地区(没有国家西部教育的专项经费)。但是农村老师教学技巧,规范的教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很多方面是很欠缺的。特岗教师从他们的工作热情、素质来说,与原来的乡村教师比起来,是非常好的力量,但是,比如一个省一年能招一万个特岗教师,很多教师是临时考的教师证,不是师范毕业,那么他们的教学技能技巧还是有所欠缺。但快速地让这些人变成一个好老师,能够在当地多服务上几年的话,我认为这股力量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热情、眼界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比较契合实际情况的,但在细节方面需要做一些调整。


-    我再补充几点,刚才提到的评价体系,我们之前的一个报告,主要是北大教育学院康健教授主笔的,跟大家做一个分享。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最主要是看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和质量的改变,处于社会制度最边缘、最末端的贫困地区的学校是不是真正改变了。所以我们刚才提到的很多问题,应该必须设置义务教育办学的统一标准,这样来维护边远地区学生教育公平的权利,这个标准我们刚才可能没有具体提,我提个建议,目前来说最边缘的地区学校缺乏管理,具体来讲,比如教师配置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乡镇以下的学校,几乎没有正规的教学秩序,而且很多时候农村学校的校长只是名义上的校长,跟普通老师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教育思想,所以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最基本的教学秩序,比如规范的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因为学校疏于管理,所以学校的作息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或者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农忙的时候学校随便放假,这个村子里有红白喜事了,全校老师去吃酒席去了,还有刚才提到的,老师在上课期间打麻将、缺勤,这方面问题在边缘地区是非常普遍、严重的。像刚才提到的督导也不力,所以成绩教不好是必然的,没有用心做教育。由于学校的管理松散,老师上下课的概念也是形同虚设的,比如说很多住县城的老师,周五下午就不上课,提前就离开了,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而且很多课程没有正常开设,在我们云南的很多地方,很多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课,英语课都没有,计算机、音乐课只是写在课表上,实际上形同虚设。另外一方面,我们刚才也提到,最基层的乡村老师绝大部分是没有机会出去培训的,真正参加国培、省培的都是领导,参加培训的永远是那些人,所以一线教师参加的机会很少。而且也没有真正的教学评估和检查,因为中心校和教育局的领导去的机会很少,中心校的领导也许一个学期都不去,或者一个学期去一两次去检查下面的工作。
    简单来讲,师资是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最边缘地区的学校在教育(公平)这方面是没有一个底线的标准的。那么我们提出的建议,第一个方面是让有生源的地方,保留村小,就近进入村小和教学点,这个是保证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法的强制标准,然后办好这些学校要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强化统一办学的标准,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村一级的村小和村完小,不能因为这个比过去好或者因陋就简的原则,很多时候是在随便应付,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要加强乡镇教育的统一领导建设,刚才大家也提到,以前还是乡政府下面会有一个主管教育的副乡长来管一个乡范围的教育,现在变为中心校的校长一般情况下担任行政职务来管理全乡下面的所有学校。实现这个义务教育基本权利的基本标准是关注入学、辍学和转学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开始实行这些统一的学号或是学习统一管理是非常好的,但是在一些基层的地方还是没有做的很好,统一公平办学的标准首先包括学校的布局、上学的距离、学校的规模、班额、学校的编制、师生比、宿舍的安全、卫生标准、还有食堂的用餐标准、学校的医务室、学校周围的环境,包括农村地区非常普遍的垃圾问题,就是到处焚烧垃圾,还有浴室、厕所,这些基本上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标准, 基本上是每一个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另外一个就是说要建议边缘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标准,因为很多时候贫困地区的质量标准是受教育条件和过程为标志,我觉得这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受教育的条件和过程,而不是说以学生的成绩、分数为标志。很多时候在全县范围内。以农村地区为例,暑假前的时候全县几百个学校进行统一的测评,为了分数合格,或者让分数好看些,很多地方就出现作弊现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看到这种现象觉得非常难过,这个是最基本的情况。这个现象不是说只在某几个省份,而是在很多地方出现。当地在监考的时候会出现轮替监考,但实际上他们达成了共识,故意放水,这种现象使很多学生很多时候成绩就不好,现在诚信又出了问题,我觉得很多孩子在这方面比较危险。

成功的花,人们只是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