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79阅读
  • 8回复

OFS今日观察:关注,为我所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7-21
— 本帖被 admin 从 OFS Volunteer Teacher Applications · 支教志愿者 移动到本区(2010-10-13) —
一个个怀揣梦想,踏上旅途,斗志和笑颜,弥留在了月台; /dVcNo3"  
当我们离去,满腹踌躇,疑惑、忧虑,挥之不去; ,}Ic($ To  
我们的志愿者来自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当我们接受OFS支教的任务时,都背负着同样一份责任。对于公益、OFS支教、还是那些孩子们,有着同样一份执著,也夹杂着些许不一样的情感。 FFF7f5F  
山里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成绩与天性的取舍、价值观的冲突等等话题都引起了我们诸多志愿者的反思。同样的一片蓝天,面对着同样的困难,我们却有着截然相反的选择和态度,这到底是个人的出发点错了?还是结果有太多的幻想?抑或是过程有着诸多的迷惑?从冥思苦想到自我嘲弄,没有痛楚,以至于到最后如此平静的释然。不知,是否或被人理解成一种无奈,还是另一种成熟? *K=me/ 3  
有两句古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和“己所甚欲、勿施于人”。不知是否有一种当前公益的写照。我们在不断的设想孩子们的缺需,不断在努力的创造美好。最后,可能经不住道德的轻轻一问。 xU9^8,6  
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结果,是谁的问题?公益好了,我们也好了?我们好了,公益就好了? n6INI~,  
本期的今日观察,让我们一起回味曾经的志愿者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kRzqgVr%  
u C`)?f*I  
无奈离去OR坚守岗位——支教老师被窃此事了结 1;M Uemnx`  
~BI! l  
        去之前有好多想法,以为那里的孩子都愁苦的伸着手需要帮助,以为那里的孩子都迷茫的睁着眼渴望知识,以为那里的孩子都懂事乖巧让人怜爱。虽已从前任支教老师的日志里知悉一二,但是当我们亲眼亲身接触时,仍让人咋舌,想到当初我在家里舒适的床头苦思冥想,废心思考,如何让他们有志气,如何教他们有理想,如何让他们不自卑等等,那时才觉得自己才是最可笑的,他们生活得好不好姑且不说,何况也不能以我们的标准去衡量,至少他们的生活很快乐,他们无忧无虑,他们自由自在,本没有老师去严格要求他们,本没有学习压力,本没有人关心他们成绩好坏,学到了什么,我们一来,就打破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他们本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子,即使跟他们描述,那也是徒然,没有体验等于零。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幸福度远远超过城里的孩子,一点也没有苦大愁深的情绪,一点也不觉得学习是多么必要的事情,无论如何,在农村总还是有一方田可以种,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UZc{ Av  
O}Do4>02  
贫困山村需要什么样的支教志愿者? ue}lAW{q  
N_.`5I;e  
   雍里乡目前只有一所中学,位于大洞村,全乡中学生七百人。因为当地对教育认识的差异、群众生存的压力等各种原因,去年应届毕业生二百余人,升入高中只有两人,升学率不足1%。尽管当地政府和各校教师都在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升学率不高、学生基础较差、教育基础薄弱等是难以快速改变的。 1g|6 ,J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好,他们放学后要打柴守牛、要上坡干活、要做饭和其他家务,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二是家庭对学习难以给予辅导,这里是苗、侗、壮、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的父母有很多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说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他们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家长对老师很尊敬也很信任,但如果要他们配合老师做好督促学习的工作,却实在是勉为其难,而留守儿童和丧亲孤儿的家庭教育更是困难;三是社会环境对学习的正面激励不多,这里传统的耕作方式和闭塞的交通,使很多孩子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习惯于父辈种田、打柴、守牛、喂猪的传统生活。。 9>5]y}.{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面对高中、大学等昂贵的学费,和很低的升学率,很多学生会放弃继续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但因个人能力、见识、机遇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只能从事繁重而低薪的重体力劳动,能够获得个人成功者屈指可数,而个人成功者回乡服务的更是凤毛麟角。少一部分人不愿辛苦打工劳作又无一技之长者,终日搭伙游荡于乡里,酗酒滋事,对当地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G{|F V m  
  在这样的环境和基础上,如果支教仅仅是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希望帮助培养出几个高中生甚至一两个大学生,将不得不考虑以下弊端: -32.g \]  
  1, 学生的负担会很重:这里的孩子可以说只有在教师的上课、课间、早自习和晚自习的学习时间是用来学习的。为了升学,他们每一门课的要求都要提高,作业量将加大,但却没有办法要求他们不参加各种劳动,很多学生因此有很大压力。还有,这里因为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很多试验性、理解性的问题,都是在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当片面强调分数的时候,学生的压力就会很大。 cXOb=  
  2, 大部分学生将被忽视:每个班里一般都有一两个到两三个能考七十多分的学生,但班级的平均分一般很难及格,大多数孩子考二十几分、三十几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培养有希望的“好学生”,必然会忽视大部分中等水平和以下的学生。在一个水平跨度在十分到八十分的班级里组织教学,照顾好学生“吃饱”的结果必然使大部分学生“吃不下”。如果每一节课、每一门课,学生总是觉得老师并不在乎他是否学懂了,他就会很有被忽视的感觉,甚至导致厌学、辍学等现象。 !{oP'8Ax$  
  3, “凤凰”会使“鸡窝”更穷: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随着中国教育市场化的影响,高中和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等问题,都是贫困山区难以承担的。也许我们可以争取外界的奖学金、助学金等,但就算解决学费甚至生活费,但是路费等问题呢?还有,他们毕竟在上学,还不能挣钱养家,又在外面上学,家里的粮食谁种?柴草谁打?如果能上学又没有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救济,一个上大学的好学生就会花光贫穷父母多少年的积蓄,甚至借光所有家族亲友的积蓄。就算他们能够顺利读完大学,大学的知识更适合于在城市中发展,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家乡的父母亲友,都认为他们不应该回到农村来,他们回来也多是没有发展空间。所以更多的情况是城里的孩子给贫困乡村中日渐年迈的父母寄来些养老的钱。问题是,钱不会自动变成老人手中的热饭,钱也不会自动解决村子里雨后泥泞的道路。相对有才智和水平的人,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去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了,乡村的发展不但没有得到改善,还失去了一些难得的人才,更加步履维艰。 8ax3"G  
  4, 不能升学的高中生没有出路:即使初中上了高中,也不可能全都去上大学。没有上大学的高中生是最没有出路感的人。如果回家务农或者打工做重体力劳动,他们似乎和初中生一样,那高中的书白读了,钱也白花了,很失落。如果不回家,在外面好“体面”的好工作,他们面对城市大量的大学生的竞争,学历和能力都处于绝对劣势。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高中生成了学历断层中最尴尬的一个层面。 _Q\u-VN*hv  
  5, 加重“读书无用论”:因为教材的乡土性不够,和学生没有在学校学到谋生的一技之长,使得“读书无用论”很自然的在乡村流行。而且,村民们看到的是:花钱读书到高中,毕业了无所事事;花更多的钱读大学,飞进城里,父母年老也没有人养,而且在城里也许还找不到工作。 f6HDfJmE  
kca  Y  
1条评分
admin 威望 +100 2010-07-21
十字路口淡淡相遇,风起,剩下那弥散的眼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7-21
一份责任 TWQ {, B  
r+Y]S-o:  
一份力量 "{(4  
r|7hm:F)  
一份爱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7-21
沙发关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7-21
还是板凳好,可以随便移动,便于面壁…… &`63"^y  
一般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对乡村缺少了解,所以满腔热忱,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越来越多的了解,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人一群人或是多少组织可以解决的,陷于沉思默想中…… ( UV8M\  
不过,有些人愿意继续前行,继续拿鸡蛋的力量行在磐石中,也许别人很费解这种行为,可是地球人也因此知道这年头还有慈善与爱心。每个人按自己的心去行,他们需要什么不是你能给的,你能给的就是‘你可以给的’ #.%;U' #O  
继续享受付出与施予的快乐吧! (byFr9z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7-21
我只捡了个下水道,行善让自己快乐。享受付出的快乐过程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7-21
尽每个人的微薄之力,汇成强大的力量,使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明天!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7-21
现实与我们所想象的有很大差异,面对落差,我们该如何去做?坚守、放任、或者离去?这是对志愿者的考验。不要太注重这些带给你的困扰与失望,不能太在乎自身的情绪感觉。支教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他们令人咋舌的现状。有困难才更加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努力,去行动。 FbHk6(/)  
BxO8oKe  
面对如此低的升学率,有的志愿者可能认为学习(特别是英语)对他们没有太大意义,不妨花一部分时间在他们的养成教育上。比如文明礼貌,比如诚实守信,比如特长培养,比如理想。我个人认为这对他们现在乃至以后人生的影响更为重大。 7WW@%4(  
BfIGw  
按自己的“心”去做。志愿者们任何一种态度或者选择想必都是对孩子有益的,只是取舍不同。 !B(6  
qV.*sdS>  
很多志愿者可能不知道你们曾经或者以后要面对的孩子最原始的状况:三年级30多个孩子十几人连名字都写错,弄破老师宿舍的门或者爬上窗户向里面偷看,不敲门打招呼进入宿舍,假期作业没有一个人完成,上课几分钟人都没有到齐或者桌子上没书,上课普遍吃零食,一只脚在凳子上抱着腿写作业或者上课,不会拼拼音,五年级七乘以八要想很久,用方言对老师说脏话,不知道升旗时播放的是国歌更不会唱。。。而现在的他们,会敲门问:老师,我可以进来吗?会帮你擦窗台倒宿舍的垃圾,会提前完成你甚至还没布置的作业;会端正坐好不懂就问;会争抢着要老师检查批100分;会因为进步几分而高兴,因为退步而低头不语感到害羞,会在铃响时剑一般的速度冲向教室;会高兴喊“**老师的课,快进教室。”;会拉着你去家里吃饭,会唱国歌和许多儿歌引来寨子里的小孩大人围观。。。 X%S?o  
他们很多想法与行为,是我们不能接受甚至无法忍受的。其实这都是他们最简单原始的本能:想看就想尽一切办法看,想要就想尽办法拿,不高兴就骂,不想学就逃。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应该怎样做。即便有人告诉他们,但别人这么做,他还是会那么做。曾经,一把扫帚从门头落下掉在我身前的时候,对着他们,我没有生气,相反,我笑了。这个在我们看来老套的惩罚老师的把戏被他们想到,我觉得他们很聪明。孩子们看着我,不知我会做何反应。我告诉他们:跟我玩这种把戏可以,但是对其他的老师和以后来的支教老师,绝对不能这么做。他们问:老师,为什么啊?我说:因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然后震撼我的事情发生了,一大半的孩子站起来,低头鞠躬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想我之所以没有生气,是因为我了解他们。他们只不过以为这是和老师的一个游戏。 Hc4]2pf  
我想说的是:孩子们都是很简单很纯真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可塑性,他们已经有了飞跃的进步。希望支教的志愿者们多些耐心,不要失望。希望大家心存期许,相信他们会因大家而改变。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交流探讨出谋划策,不断成熟日后改变现在我们还无法改变的。 !["WnF{5eC  
h{kAsd8 G  
我想支教的目的,绝非是提高升学率。做我们能做的,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
1条评分
takeyou 金钱 +50 2010-07-21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7-22
强烈要求管理员给楼上的加分。呵呵
关注,为我所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7-24
不知道文章的撰写人是何感想
十字路口淡淡相遇,风起,剩下那弥散的眼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