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03阅读
  • 9回复

**** 关 于 读 书 ****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O}4~_W{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2-09
?V&[U  
**** 关 于 读 书 **** r3b~|O^}  
oWUDTio#[  
题 记 ;"/ "  
g#ONtY@*U  
正 文 L "6@3  
XOy#? X/`  
后 记
Sm%MoFf  
?RD)a`y51  
oos35xV .  
~ Qt$)  
C&'Y@GE5  
z[wk-a+w  

题记  ——关于读书 XJ;JDch  
$'Hg}|53  

  今日读到几篇关于读书的小文,《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闲谈读书》(苏叔阳)、《渴望静静地阅读》(朱铁志)、《有书赶快读》(邓拓)、《走着读书》(刘茂胜)、《恋爱般的阅读》(蒋子龙)等,所谓开卷有益,辑之,共读……尚有许多关于读书的文章,将陆续不时添加。    ——俏然 [Pt5c6L:  
xQhvs=Zm]  

cNG6 A4  
{9 Op{bZ  
f V.(v&  
,uP1U@Cas  
_9Ig`?<>I  
]X)EO49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h D/b O  
%j=,c{`Q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f6x>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Do|`wpR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HiG&`:P>q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ngJES` 0d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m=9&?0S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rLcQG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G3{ e  
(Rk g  

<ZNa`  
r(yb%p+  
 a|\_'#  
S-h1p`  
ca_8S8lv  
#| 8!0]n'  

闲谈读书  □苏叔阳 [J+K4o8L<A  
f:TC;K  

  我记得很清楚:20多年前,一位比我年轻的朋友对我说:“钱钟书先生说,现在读过几本书的人不多了。”我听了,心里漾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心情。因为我就是没读过几本书的人。 4>^ %_Xj[  
  这事、这话我记得很清楚。 )N2yhdcqI  
  我以为,钱先生的话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现在读书的人不多了;二是,认真读书并且读通读懂的人不多了,或者还可以加上一条:读真心有用的书的人也不多了。读书的人当然有,杂而博的读书人当然也有,读了书去炫耀的人也当然有,然而有真学问、将书中的学、理化为自己的真知而又反哺社会的学人则不多哉,不多也。 BI=Ie?  
  这是钱先生对那时读书风气的感慨,与先前或说他年轻时相比,有些江河日下的气象。现在呢?我不敢说,但社会上浮躁之风好像比2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vTD7a^  
  生动的局面不是浮躁满街飘。现在生动确乎有之,但浮躁及虚夸仍然有之,乃至此风甚烈。能坐下来读书,静心思考,应当是生动的局面之一,因为孜孜以求,正是前进的动力之一。整个社会都能潜心读书,认真学习、思考,这社会当然会大有希望。 hGF(E*  
  书籍是古今中外前人知识的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现在有些不兴时,那么培根老先生的话:“知识就是力量。”总该还会打动人心。 $sO}l  
  知识的来源很多,读书是重要的方式。倘读书蔚然成风,国民素质必然大大提高,今日令人咋舌的种种不良风气就会大大减少。写小说写戏的人都知道,时代氛围对于人物心态言行乃至性格的重要性。一个如饥似渴学习、读书的环境,小小的丑行就会被放大,而无处存身。贪污、腐败、欺诈、堕落等等恶行与污浊的环境、风气有关。假如全民读书,人人好学,罪恶固然有,也会大大降低,更不要说读书给国民带来的正面的好处,对提升社会进步的速度大有裨益。 m-a _<xo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中期,全国“向科学进军”,读书风气之盛,给我印象极深。那时我刚上大学,校园里一派学习的生机,同学间彼此帮助,真诚相待,让人觉得“社会主义就是好”。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为那时代留痕,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为那时我的弟弟妹妹们记下了生动的少年时光。那是多么多么地“欣欣向荣”! WDiF:@^K  
  当然,要做到人人如钱钟书先生般有学问有知识是不可能。但做到人人比今日之自己更有知识,有见地是完全可能的。假如人人有主见,有思想;人人嘴里不说粗话、脏话,以京骂、×骂为耻,道德素养令人赞叹,仿佛到了君子国(不是讽刺意味的正面的君子国)霭然有古风。那么,和谐社会必也迅速到来,是不是?! D] 2+<;>`>  
  所以,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利国利民于全社会的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应当提倡为国读书,这也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xTM&SVNbL_  
  读书自然有方法之比较,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事,或许可以写一本书来论谈。我的主意是先找最需要的最有兴趣的书来读。读后想想,努力将书中的一切想通,能做到取舍由己当然好,暂时不好分辨先放在心中盘算一番,或求教他人。重要的是不要拿来炫耀,知识好比碗中的水,你越是荡越容易洒出去,到了儿所剩无几。 z@ A5t4+3  
  读书的事话题太多,只好先打住。
)[)-.{q  
? F f w'O  

f|FQd3o)  

 —— 俏然 2007-01-19 编辑

0p$?-81BJ  
l(zkMR$b8  
0r=Lilu{q  
M T#9x>  

*bRH,u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2-09
0tB9X9:,  
Zk}e?Grc  
mcDW&jwQ  
BoIe<{X(9  
YKl!M/  

渴望静静地阅读  □朱铁志 e= "/oo  
6M$.gX G.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气氛和心理状态下,静静地阅读正逐渐成为一种奢侈。过去读书的,现在变得只读杂志;过去读杂志的,现在只看报纸;过去看报纸的,现在能看标题就算不错了。年终岁首,读书人有清理书账的习惯。对我而言,书账主要不是指一年当中买书花了多少钱,而是究竟读了几本好书。这样一想,就不免有些汗颜。总的感觉是:工作越来越忙,书越读越少。常常忙过一天后疲劳地躺在床上,心中甚是慌恐,长此以往,还能算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么? ^m8\fCA*  
  说到读书,十分怀念学生时代那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读书”,怀念纯读书当中那种极端投入的美妙状态。不论是在江水悠悠的东北老家,还是在湖光塔影交相辉映的未名湖畔,从少年到青年,多少个日夜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阅读中度过。那时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精神生活十分充实。随着阅读量的增长,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精神与身高一样与日俱增,内在的充满和满足无以言表。 A Sy7")5  
  后来工作、结婚、生儿育女、赡养老人,在单位要当好编辑、好职工,在家要做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在外要当好公民、好朋友。要努力让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家人满意、朋友满意、社会满意。如果允许有什么不满意,就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最终只好减少睡眠、割舍爱好,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凡此种种,都是生活的常态,不足挂齿。唯独让我总是感到惴惴不安的,是静静地阅读似乎正离我远去,变得模糊朦胧,可望而不可即了…… ^O\tN\g;c  
  我不想为自己的疏懒笨拙辩解。什么工作忙啊、事情多啊、心里烦啊。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人,有几个能像在校时那样静静地读书?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埋头苦读、手不释卷的确大有人在。日前读报,看到青年作家摩罗的一篇文章,细数过去一年他自己的读书情况。看后真让我由衷地羡慕和佩服!羡慕的是他竟然能有那么多时间读书;佩服的是他能够在一年时间内涉猎那么广泛的领域、读那么多好书!朱某固然比较忙,但是不是忙到没有时间缝隙可挤?是不是把每一块可利用的时间都真正有效地用了起来?每天忙忙活活、脚后跟儿打后脑勺,哪些是任务太多所至,哪些是工作无序、能力太低造成? ^ I,1kl~i  
  这样一想,就更加慌恐。别人怎样我不敢妄加评论,起码我自己远远没有做到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用到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当中。与其说是“没有时间”,不如说是没有真正的紧迫感,是不善于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精力。不是“静静地阅读”离我远了,而是我自己离“静静地阅读”不那么亲近了。 3g|O2>*?  
  新的一年,我要努力改变这种没有出息的精神状态。不再抱怨,不找借口,要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老老实实埋下头来真正读几本好书! n*iaNaU"'  
  我之所谓值得“静静地阅读”的真正的好书,是指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和古典,是能够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痕迹的书。而不是传递都市伤痛的“成人绘本”,不是反映孤身男女尴尬病态的“左走、右走”,不是借助畜牲对人肤浅说事儿的“奶酪读物”。谁愿意人到中年把自己的智力水平降低到儿童状态,陶醉在“读图时代”,那是他的事。我还是渴望走向时间深处,去啃几本“磨脑子的书”、“读来费劲的书”。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枕边书”、“厕上书”,但那毕竟不能成为精神正餐。值得“静静的阅读”的书,一定是那些真正的智者所写或为真正的智者所阅读和推崇的书;是曾经受到人类重大事件感动后所写、写出后同样感动过众人的书;是那些或令人拍案叫绝,或叫人痛骂不已,或影响一段历史乃至一个时代的书。一本书如果不使我震撼,不使我思索,不使我痛苦,不使我感动,不使我无言以对、叹为观止,我为什么要花如此宝贵的时间去阅读它呢? O,JthlAV4  
  “静静地阅读”拒绝肤浅、排斥平庸、鄙视时髦。要做到“静静地阅读”,首先要战胜自己,远离物质盛宴、避免无聊应酬、抵制庸俗交往。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可见可不见的人一律不见,可做可不做的事一律不做。 n]coqJ  
  如此,我将再次回归“静静地阅读”当中,体会它恩赐的快乐,享受它带来的充实和幸福。
h2aJa@;S  
=GM!M@~,Ab  

r:Cad0xj;^  
8N-~.p  
qm]ljut  
{ Rw~G&vQ  
~5}b$qL#`  
K{>O. 5  

有书赶快读  □邓拓 B?Y%y@.  
rmQGzQnun  

  我有许多书,没有好好读;有的刚读完还记得清楚,过些日子又忘了;偶然要用,还要临时翻阅,自己常常觉得可笑。 3[aJ=5  
  这种情形别人不了解,总以为我有什么读书的秘诀,不肯告人。其实我的确什么秘诀也没有。把真相坦白地告诉读者,还有一些人仍然不相信。几个学校的青年同学来信约我去讲读书的经验,我很惭愧不能答应他们的请求。昨天到书店门市部走走,遇见几位同学,不客气地拉住我,说要“聊一聊”。我们终于就目前读书的问题聊了一阵子。看来他们都在找书读,而以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为苦。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展开了。 %v~j10e  
  有书的人不一定读书,没有书的人却到处找书读,这是多么不合理的现象!然而,这又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没有书的人如果不向别人借书,不到图书馆借书,也不来书店门市部看书,那就简直毫无办法;而有书的人,总觉得书已经属于自己所有,随时都可以读,满不在乎,反倒不急于读书或者不想读书了。这种现象不是人人都能遇见的吗? w6Tb<ja  
  大家也许还记得,以前报纸介绍过宋代苏东坡写的《李氏山房藏书记》和清代袁枚写的《黄生借书说》这两篇文章吧。我们要学习古代读书人的勤奋精神,千万不要藏着一大堆书而不加以利用。 WM=kr$/3  
  我想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另一个故事。明代有一部笔记,名为《泽山杂记》,不知作者是谁。这部笔记中叙述了明代洪武年间的一位御史大夫景清的事迹。景清与方孝孺齐名,为反对永乐政变而同时殉难的明代杰出人物。他在青年时代,勤奋读书,过目不忘,为同辈之冠。据载:“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请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旦即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r?/>t1Z  
  像景清这样勤学强记的人,实在难得。但是正因为他自己没有秘本,而如饥如渴地想读同舍朋友的秘本,所以他特别努力,只用一夜的工夫,就能背诵全书。反之,他的同舍朋友虽然藏有秘本,却没有读它,所以经不起考问。显然,景清的目的是要警告他的朋友,要朋友注意利用书籍,不要死死地藏书不用,而不是想要强占他朋友的秘本。 J(/ eR,ak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体会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体会是:有书就要赶快读,不论是自己的书,或是借别人的书。即便有些书籍本头太大,内容很多,无法全读,起码也应该扼要地翻阅一遍,知道它的内容,以免将来要用,临时“抓瞎”。 ~w[zX4@  
  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包世臣,留下一些名言,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也很有启发。他曾经写过许多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一副对联,我忘了他写的上联,只记得下联是:“补读平生未见书”。这一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还有一副对联,我也只记得下联,他写道:“闭户遍读家藏书”。这一句同样使我受到很大的鼓励。后面这一句似乎不是包世臣自己的,而是宋代陆放翁的诗句。 Z{_'V +Q1  
  古人每到书多的时候,往往也有了相当的地位,正如袁枚说过:“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这不能不引起认真的读书人的警惕,他们时常写下许多座右铭、对联之类以鞭策自己,生怕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什么书也没有读。以古喻今,那么,我们现在就更要趁着年轻的时候,抓紧机会,赶快读书。 _W#27I  
  有的青年同学认为,景清能够读到秘本,真“带劲”,我们可惜没有什么秘本可读,这怎么办呢?其实,古人所谓秘本,内容并不稀奇,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拥有成千成万的历代秘笈珍本,如果你需要,就可以借来阅读。何况古人所谓秘本,有许多现在都已经大量翻印了,很容易买到手,又有什么稀奇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革命经典著作,人人都可以读到,这个条件实在太好了,古人又怎么能够比得了我们呢? n7<<}wcV  
  最后,我奉劝青年朋友们,你们手上哪怕只有几本政治理论和科学研究的书籍,也要赶快先把它们读得烂熟。因为它们所包括的知识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些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只有让自己的基础打好了,将来读其他参考书才能够做到多多益善。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无济于事。一句话,我认为你们现在手上已经有书,希望你们赶快读吧。
6o A0a\G'  
Cfz1\a&V{  

ocgbBE  

 —— 俏然 2007-01-19 编辑

sQih yq6U;  
$X*$,CCIB  
1<5 9)RiO>  

回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2-09
-U/& 3  
c@nl;u)n  
(uV7N7 <1  
& bw1  
ir,Zc\C  

走着读书  □刘茂胜 BTd'bD~EA  
(vj2XiO^+  

  如今,图书市场的出版物越来越多,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书这么多,时间这么少,人们哪有心思去读!美国作家福斯特曾抱怨年轻人:已不再像一条猎狗见到牛排那样、有股子疯狂读书的劲头了。其实,即便是作家也未必能像一条猎狗见到牛排。比如,有些作家笔头很快,一年恨不能搬出四五本厚书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没多少时间读书。假如让这些人每年少出一本书,留时间多读几本书,他们定会觉得受了污辱。 At bqj?  
  写了《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有个叫罗贝尔的弟弟,一点没给哥哥面子。他说:“要想读《追忆逝水年华》,就先得大病一场,或是把腿摔断,要不哪来的那么多时间?”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但在我看来,现代人的腿是万万不能断的,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走着读书的时代。如今,在家里坐着读书、或者如作家陈村所说的《躺着读书》,都相对地落伍了。这两种“书虫”更像是濒危的物种。现代人心理压力巨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物质生活的享受又是这么眼花缭乱,谁还有心思读书。所以说,读书也分此一时彼一时,走着读书,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 dEe/\i'r9  
  从前,有走读大学,走读大学的学生不住校,上大学跟上班族一样,许多人早出晚归,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都是在路上背的。走读大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现如今有“走读一族”。在上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人边走边读,当然,这还包括汽车火车或者飞机轮船上读书,都属于走着读书的范畴。在公交车或地铁里,许多人习惯于读书看报,读书的热情未见减少。据说,在许多大学校园里,理想的读书地点并不是图书馆,校园里的湖边草地,或者是林中小路,是许多学生读书的首选之地。边走边读的学生很多。凭我多年走着读书的经验,人在走着读书时,血液循环会加快,脑子处于一种既兴奋又清醒状态,读的书容易留下深刻印迹。而回到家里或去图书馆读书,反而收不到这样的奇效。 Vj?.'(  
  邻居有位大爷,每天去路口买晚报,必先戴上他的老花镜,买完报回家,这份晚报就在回家路上读完了。都市里的白领职业女性,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就爱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而开私家车的人呢?有时为怕路上堵车,一般会备上本书,等红灯时就读了几页。一次在地铁里,我见到有位年轻人读《黑格尔哲学》,尽管这本精装书包着书皮。在奔驰的公交车上,即便是农民也有不少人读书看报。而一种最浪漫的读书方式,就是带一本《红与黑》去巴黎,或者带上一本《双城记》去伦敦。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如今的图书出版部门,更是推波助澜,为顺应这个走着读书的时代,出的都是一些口袋书,把经典之作改编成一本本小册子,或者是文字和图片各占一半的书籍,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欢迎你加入这个走着读书的年代。 *.nqQhW  
  马可以走着入睡,人可以走着读书。如今,有谁算过自己一年到头的读书时间吗?不用算,算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许多书都是走着读的。不夸张地说,在匆匆忙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回到家里,我们冷落书,书也冷落我们,似乎已变成了“敌人”。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只是,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
5&9(d_#H  
w@%W{aUC  

U5Ho? `<  
Ha+FH8rZ  
&_90E  
^jmnE.8R  
wH${q@z_  
%W&=]&L  

恋爱般的阅读  □蒋子龙 /{kyjf[o&*  
:Dr& {3>  

  读好书如遭遇一场恋爱。 ^~`8 - TE  
  读苏格拉底,我感到了一种踉跄,一种窒息,一种焦灼,更加渴望,更加需要,便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是一个东倒西歪,那就收获一个东倒西歪的快乐吧。 :sPku<1is  
  读托尔斯泰,觉得自己的精神辉煌富丽,像一个容光焕发的贵妇,携带着生命中全部明丽耀眼的财富,在爱与欢乐的沐浴中,灵魂因饱满而跳荡,散发出甜蜜的芬芳:人类的上帝就是生命着的自己,生命的原本不是让你去报答上帝,而是要成为上帝。 nM0nQ{6  
  读尼采,感到每句话都是烈性炸药,尖锐地呼啸着,抛给他一个又一个的黑棺,人的生命空间包裹在死神的灵魂中。这让我震颤,却得到了恐怖的启悟,在心灵仿佛被炸毁、被掏空的同时,却分明又感到身体内部有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灼热的燃烧,那是一双从未感触过的横溢生命的手,没有任何规则的浸染,将我别开生面地抚摸。我惊愕,生命还有这么多膨胀敏感的部位,使生命里所有的感觉都耸立起来,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颤乐……” uqO51V~  
  这是青年散文作家韩春旭在《我的精神》一书中的自述。一位优雅、智慧,在任何场合说话处事都非常得体的女人,在阅读的时候竟会这般狂放热烈、真实自然,完全展开自己的身心,无所顾忌。这是一种幸福的阅读,让精神飞翔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渴望到渴望,从快乐到快乐。同时,这样的阅读又滋养了她的精神,觉得生命就像一棵嫩芽,在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灵魂自由呼吸,精神饱满芳香,全身释射着一种爱的活力,宁静端庄,鲜活光亮,蓬蓬勃勃,激情洋溢。恋爱般的阅读要投入,投入使人单纯,单纯使人快活,快活产生和谐。现代人最渴望的就是和谐,能够跟男人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女人,就是一个圆满的幸福得流汁的女人。 hU=J^Gi0  
  韩春旭的精神就是来自这种真实和自然,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请求自己的心静下来,哪怕是瞬间的静下来,忘掉汽车、房子、衣服、钞票,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杂事,让疲劳追逐的心支起一堆篝火,顺着缕缕青烟,寻一寻生命的源头:我从哪里来,这么紧忙地赶路又是要往哪里去?肯定有人会说,这都是读书太多了犯傻。然而你不觉得正因为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生活才因赤裸裸的竞争而变得紧张激烈?女人不会因野心快乐,倒可以因满足而快乐。而满足感常常来源于精神上的丰富,就像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快乐着,美丽着,富有生机。  +.lO8  
  当然,这是精神恋爱。许多年来,“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成了贬义词,世界早已经进入物质时代,现代人无一不是凶猛的物质动物。甚至连阅读也更具功利性了:为学位,为求职,为升官,为发财,为寻求刺激……因此不必投入感情,对书读而不爱,甚至相反,冷漠而排斥。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读出感情,没有智慧就无法吸纳智慧,冷落了书籍也必荒废了思想。好吧,大家物质了几十年之后,突然生出了疑惑: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为什么还不快活? hCxL4LrF  
  原来人的满足感只来自精神上的感受,物欲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而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就是精神,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物质的另一半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谁只想要其中一半,谁的生活就不再完满,所有的烦恼痛苦都出来了。 WVN Q}KY  
  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随时能处于恋爱状态的人,灵魂会开出了花朵,骨子里有种善,在强调硬心肠的竞争社会,能保持心的柔软。柔软的心才会滋润,能迅速修复不可避免的创伤,并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原则:自己生活,让别人也生活。 ap6Vmp  
  爱人生的人才会有这般恋爱似的阅读,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所居住的世界。而狂热的阅读又丰富精神,精神丰富就如同心底里有一片阳光,站在阳光里,心与阳光共同升腾,人生变成一个朝圣的旅程。
M2zfN ru  
!w)Mm P Xb  

jZ{ S{"j  
)Y *?VqZn  
*V"cu  
r 2   
'g=yJ  
,-b{oS~u  

后记  ——关于“世界读书日” IYQYW.`ly  
g3Xz-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p@ 1I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M"9 zK[cz  
l[fNftT-  

|t]9RC.;7  

 —— 俏然 2007-01-19 编辑

o"]eAQ  
lMm-K%(2  
k=~?!+p7  
quKD\hL$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2-13
最近严重想看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2-13
现代社会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爱好倾向,看书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大,爱书的同好越来越少,顶一个。 y\S7oD(OR  
烹茶谈书话,浮生信亦甘。壶中山海事,言外水云心。
等到革命成功之后,我们还会再见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2-20
其实觉得! Z~ ,.l  
叶子每次都做的很好! )R +o8C  
(Dar6>!  
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1-02
支持! b "Mq7&cf  
现在很少能静下心来看书了,总是拿起了,看不多时,思绪就跑远了。
心里永远存着爱,打开窗,阳光才会照进来。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1-02
淡茶 avpw+ M6+  
轻音乐 38m%ifh)  
一本书 C}h@El  
一下午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1-04
一本书看了快2个月,终于看完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1-04
引用第7楼michael于2009-11-02 15:25发表的  : :B=8_M  
淡茶 wm=RD9 8  
轻音乐 ~*!u  
一本书 ^5]u BOv  
一下午
_Dj<Eu_  
NaA+/:  
`4%;qLxngP  
嗯嗯呢~很喜欢这样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