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15阅读
  • 4回复

我的2007书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3-09
  “2007年的图书里,哪几本给您的影响最深?”我们向近百位读书人发出这样的叩问,他们的回答各有各的精彩。限于篇幅,这里只能选刊一部分,挂一漏万之憾,只好俟诸来日弥补。 ——编者 5bB\i79$  
   |`|#-xu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   4%B0H>  
   'GI| t  
  《我与兰登书屋》,[美]贝内特·瑟夫著,彭伦译,人民文学 CP'b,}Dd?I  
='vD4}"j  
  兰登书屋的创始人贝内特·瑟夫是美国出版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这本回忆录,生动、幽默、充满智慧地讲述了一个成功出版人的成长轨迹,一个世界最大出版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崛起之路,一个商业机构如何在现代西方文化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如何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学术界和大众文化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pKtN$Fd  
*"nN To  
  从在小出版社担任销售员入行;到用一套“现代文库”白手起家的贝内特,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有着准确的判断力和令人目瞪口呆的策划能力。我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出版家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品质,可以明了文化气质和企业家精神的完美结合的精妙所在。 gU&y5s~  
   .} O@<t  
  《切·格瓦拉语录》,师永刚等编著,三联 a`e'HQ  
0Ra%>e(I^  
  每一个范畴都至少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切·格瓦拉就是这样一位可以用最明朗的语言来形容的精神领袖,一个完美到极致的革命偶像。萨特曾评价他为:“我们时代的完人。” 6o0}7T%6  
w!dgIS$  
  一丝不苟、诙谐幽默、悲天悯人、孤独坚强、楷模、典范、无瑕、不朽……所有这些词可以同时使用的场合并不多见,想来只有用在切身上才不觉得有丁点浪费和夸张。 efr9  
   : E`78  
  《正见:佛陀的证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中国友谊 'aWqj+Wbh  
@ D,]v:  
  这本译作虽是佛家的文字,表达着佛陀的言论,但目标读者却不仅限于佛教徒。平实的道理对任何人都有启发,首先打动我的是腰封上的这样一句话:“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My14u  
XL3m#zW&  
  书中主要想强调的是佛陀的四句话,即所谓的“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痛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这应该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核心部分。而在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或心理学领域中,相应的论调俯拾皆是,例如:“惟一不变的是变化”、“爱之深、责之切”、“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及“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等等,几乎相同的观点,仅是提法不同而已。 &HQ_e$1  
KS'n$  
  哲学是探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科学,各家各派各说,各执己见,各有千秋,却也不乏异曲同工之妙。时常借不同的视角,观察和体会身处的世界,不失为一种能够收获成长的欣赏。 u{-@,-{  
   a,|Hn  
  《钝感力》,渡边淳一著,上海人民 Ct][B{  
@cr/&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颠覆了一直以来植根于人类观念深处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竞争法则,作者认为“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9])Id;+91  
bN\;m^xfu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太多重复、无效、冗余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在生存压力剧增的当下,来自工作上、感情上和生活上的压力让我们苦不堪言。如果谁能够专注于内心真正的追求,过滤掉形形色色“脏”信息和“杂”念头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状态,把宝贵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有真意的行动中去,谁就能更有把握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f\;w (_  
   -aq3Lqi  
  《说慈禧》,隋丽娟著,中华书局 j n4|gQ  
skm~~JM^  
  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8年,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学界分歧不小,民间争议颇多。战火与硝烟散去之后是满目疮痍,繁华与喧闹平静之后是断井颓垣,粉墨登场之后是飞扬跋扈、暴戾乖张,皇权统治一去不复返,太后老佛爷仓皇退场。 q4ttmL8  
3D-0 N0o  
  从古到今,慈禧身上贴满了种种标签。然而,直觉告诉我们,深宫怨歌不会惟独到了慈禧这儿罢唱——作为人女,自幼落入宫门;作为人妻、人母,权倾一时却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作为国主,帝国末日之时,百般挣扎却无力回天。 ;kI)j ?  
dl.gCiI  
  这一生风光无限,却也着实悲惨,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的女人?很少有人能够完整地告诉我们。作者敢为天下先,以人性化的视角,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借助大量史料,深入人物的内心,既全面系统又纲举目张,既严谨高雅又生动通俗,用言语、用画笔勾画出一个立体而生动的慈禧,读过皆言解渴。   Cag^$nj  
   5e3p9K`5  
  邵燕祥(作家)   z]2MR2W@X  
   #iKPp0`K*  
  《村子》,冯积歧著,太白文艺 h#p[6 }D  
Z9G4in8  
  冯积歧这位陕西作家写的《村子》,从一个小村庄的政治舞台,写出了人们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公社解体后经历了多少新的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更有心理上、观念上、道德上的困惑和摩擦。 9^u}~e #(  
p*j>s \  
  我从小说里认识了一个活生生的村党支部书记田广荣,这个嗜权如命的人怎样“摸准了共产党政策的脾气”,而在不同的政治气候下应付裕如;也认识了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村干部祝永达,看到他怎样在乡政府强行催收“提留款”的一场暴力事件后,因不能为受害群众争得公正而卸职出走(第26节);另如第30、31节插入的一个农民为“一亩六分地”维权的风波,让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触目惊心!   %4wEAi$I  
   /a*8z,x  
  刘绪源(文学评论家)   sYhHh$mwA  
   5X>K#N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杨天石著,中国人民大学 ~GE|,Np  
,\?s=D{  
  杨天石对档案资料发掘的充分重视和超人的勤奋,在本书中多有显现。他对于包括“蒋介石未刊日记”在内的大量史料的敏锐捕捉和深入研究,解决了不少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书的许多结论都是可惊而又可信的,它不仅给我们以新的历史知识,也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史识。 bf=!\L$  
   4bCA"QM[[  
  《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 +Wl]1 c/  
`_k_}9Fr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文学史,却能够注目于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演进,以“走向现代文学”的总思路贯穿全书。书中各章节的论述,眉目清晰,滋味俱在,不作笼统含糊的敷演,而致力于对代表性作品作独到的艺术分析,从中理出人性的发展和艺术形式发展的脉络。在每年都有大量文学史著面世的当下,这套历时十来年精心重撰的大书,一出版即令学界加倍关注,实在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_At4g  
   l 88n*O  
  《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著,三联 ]=o 1to-  
!gJTKQX4  
  描写纳粹暴行的书出了无数种,但这一本是与众不同的。作者用淡淡的冷峻的笔墨,记下了捷克的犹太集中营中的孩子,悄悄编创地下杂志《先锋》的故事。即使在死亡面前,他们仍然需要艺术。这是令人颤栗的。同样令人颤栗的是孩子在迫害面前的感受。“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一开始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突然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了。”作者这样写道,这平凡的句子后面,有多么深刻的悲愤!书中附了许多犹太孩子们的画和诗,画是那样地美,超过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一切儿童画;诗却是每一首都能令人掉泪。 Yy~xNj5OS  
   Y qmsL<  
  《欧洲思想史》,[奥]希尔著,赵复三译,广西师大 4. Q[Tu  
znB+RiV8  
  这是译者从大量西方思想史著作中挑选出的一部较为优秀的通史,其特色之一是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欧洲各国的宗教思想家,这可以弥补我们以前这方面的阅读和资料上的不足。此书尤为精彩的是译者的一篇“前言”和一篇“校后记”,不仅文采斐然,情感充沛,而且新见迭出,一路读来甚多意外之喜,时发人以深思,读后齿颊留香。一位耄耋老人,竟有如此灵动的思维和激情,堪称人间奇迹。我想,单为了书前书后的这两篇美文,也值得买这本厚书。 /mA\)TL|]  
   blLl1Ak  
  《寂寞的画廊》,陈之藩著,江苏文艺 /Xq|S O  
<5E)6c_W)  
  作者是电子工程学科的老教授,却对文学有超乎寻常的热爱。他的散文在学者散文中也是异数:既有董桥式的华美流丽,又有几分梁实秋似的幽默,更多了些西洋式的俏皮,但剪裁得当,繁简调度时出意外,行文常在行云流水处戛然而止,令人惊异却又感叹其不得不止。本书在华语散文之林别树一帜,理当引起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6j8\3H~  
   mGDy3R90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英]罗琳著,马爱新译,人民文学 2$o#b .  
PR/>E60H  
  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许多未读此书者多视其为书商炒作的样板,视同《学习的革命》或《穷爸爸、富爸爸》一类外来短命书;也有人仅当它为儿童读物,壮夫则不屑顾及。笔者仔细读完整个系列七部书后,深深为之感动,深感其不仅适合少年儿童,更适合成年人。作者编故事的能力未必是最强的,描写打斗之类也略输于金庸,但其非凡想象力旷古未有,文学描写的细微真切也非比寻常,最了不起的还是对于世界和人生难题的思考,看似幼稚,其实深刻。笔者以为,这将是世界文学史上不亚于《战争与和平》的一部巨著。   1Ys)b[:  
   2Wg:eh  
  章诒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4ck)zlv   
   !</U"P:L  
  《中苏关系史纲》,沈志华主编,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 ;m7~!m)  
Y<IuwS  
  无论从现实层面掂量,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中苏关系都是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这部著作是由四位在中苏关系研究领域最具实力的学者撰写。他们翔实记录了从1917年到1991年74年间中苏关系的全过程,澄清了以往出于种种原因被遮蔽、被歪曲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材料,他们得以对全过程中重大事件作出符合客观逻辑与规律的剖析和诠释。 >/Gw)K}#E  
* V7bALY  
  他们的校正和书写,使这本书被专业人士称为“案头必备之书”。   : t9sAD  
   a ~YrQI-@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FX ]n<  
   |$;4/cKfy  
  《说吧,北京》,李江树著,上海文艺 'qUM38s  
Zor!hc0<  
  《说吧,北京》不是时下那种虚假滥情的“老北京游记”——作者说那些是他“不能忍受的”。在今夜,在老北京已经拆到这个份上的时候,作者坚执地、无畏地说出他所知道的北京城变迁的真相。本书中“京城八百年”这一章读来令人忧愤不已,张承志为本书写的序言也发人深思。说吧——不仅仅是北京! ^OV!Q\j.q  
   F Uz1P  
  《灰皮书,黄皮书》,沈展云著,花城 %K+hG=3O  
L8q#_k  
  《灰皮书,黄皮书》使我们重回上世纪50至80年代阅读政治、哲学、历史等内部出版物的岁月,重温托洛茨基、斯大林、铁托和爱伦堡、艾特玛托夫等等这些名字,那些不应被忘却的“灰皮书、黄皮书”是我们青春岁月与思想成长的见证。然而,今天的重温不是为了怀旧——说真的我们还没有那份悠闲的心情,是为了使应该苏醒的政治关怀苏醒过来,为了让那些激动过我们的思绪、让那些批判的精神重新袭来!   9@ 4]t6h[  
   8[.&ca/[  
  韩钢(中央党校中共党史部教授)   LGw-cX #  
   $EHF f$M  
  《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张秀山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q:nUn?zB  
mzCd@<T,  
  作者是曾经被称为高岗东北“五虎上将”之首的张秀山。“五虎上将”是恶谥,是“罪名”。因为这个子虚乌有的“罪名”,1920年代即参加共产革命的张秀山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大波折。前一次波折是1930年代的西北“肃反”,那次,他被当作“反革命”差点被活埋。这本回忆录,关于这两次遭遇的叙述,提供了许多以往不详的情节;尤其是作者在高饶事件中被冤屈的经历,是首次披露,格外值得一读。 .820~b0  
   :_<&LO]Q  
  《在“五七干校”的日子》,唐筱菊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 ?2_h.  
y #C9@C  
  这是一本有关“五七干校”经历的回忆集录,作者从开国将领、学术大家、文化名人到一般干部、教师、科技人员、编辑记者、医生护士、演员、运动员、中小学生,涵盖面较广。不少人大名如雷贯耳:萧克、张中行、萧乾、王西彦、于光远、周而复、龚育之、王蒙、李庄、黄胄、舒芜、陈早春、何兹全、方掬芬、新凤霞、邵燕祥……叙述了一个个令人唏嘘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读者对那个年代、那些人物多了一个侧面的了解。   ;HBKOe_3  
   ]cv/dY#  
  彭刚(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S|xwYaoy%  
   cNT !}8 h^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德]弗里德利希·梅尼克著,孟钟捷译,上海三联 15VvZ![$V  
ZeY|JH1  
  现代德国既向我们展示过最为博大深厚的世界公民情怀(比如在康德和歌德的身上),又是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诞生地(赫德尔、费希特等等)。梅尼克对两者各自嬗变与相互纠结的历史所作的精细入微而又恢宏大气的辨析,让人再一次感受到思想史学科的巨大魅力。在全球化对主权国家构成种种挑战的今天,此书读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e_-7,5Co  
   E,F^!4 rJ$  
  《王蒙自传》,花城 BL~#-Mm<|l  
Ml9m# c  
  因为看小说的趣味,还顽固地停留在追求阅读快感的层面上,王蒙的小说已经多年不看。然而,他的随笔和自传,却让我“享乐主义”的阅读态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王蒙自传的这一部看得起劲,一是作为此部背景的时间段,正是自己“长大成人”、从中学到跨进大学校门的阶段,其中所提到的王蒙小说,当年差不多都没漏下,所谈及的政治或文艺“事件”,又都是懵懵懂懂中有些印象的。再就是,阅读纯粹学术著作而感受到作者的大智慧,是一件来得比较慢的事情,并且因为过程艰苦而将快感折损得太多,而读王蒙这样的书,看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如何以极度聪明的方式讲述自己做过的极度聪明的事,带来的快感就纯粹得多。 |)xWQ KzA  
   eIy:5/s  
  《叙述与认识》,阿瑟·丹图著,周建漳译,上海译文 aS[y\9(**  
2 FoLJ  
  在海登·怀特1973年的《元史学》开始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叙事主义阶段之前,分析的历史哲学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形态。阿瑟·丹图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是这个阶段少数几种重要论著之一,本书便是其扩充版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丹图已经从分析哲学的路数探讨了许多和叙事相关的问题。尽管丹图后来曾经感慨说,历史哲学对于专业哲学家来说,仿佛军乐之于音乐家,都是天赋不足的业余人士才干的事情。但此书以及丹图在艺术哲学等领域的诸多著作,却是任何主流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都一样不敢轻视的。 ePZ Ai"k  
   =`*@OJHH  
  《历史是什么?》,E.H.卡尔,陈恒译,商务 _xH<R  
\03<dU A6  
  此书很早以前就有过同样是商务出版的中文译本,也曾在中国学界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历史是什么?这是人文学者尤其是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不断追问的永恒问题。尽管最近几十年来,史学实践和史学理论所发生的变化,是卡尔所不曾也无法逆料的,但此书已成为史学家和理论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经典之作,是欧美学术书店中要长年摆在书架上的。   Yn$: |$  
   Z t4q= Lr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m4M#Lg\0  
   MLlvsa0  
  《弱者的武器》,[美]詹姆斯·斯科特著,郑广怀等译,译林 r;) 31Tg  
;jaugKf  
  通过分析农民生存与反抗的日常生活实践,开启了政治与文化研究的底层视角。作者将来自东南亚村庄的本土经验与更大的关于阶级经验和阶级斗争语境联系起来,通过深入探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揭示支配与反抗的内在逻辑,并书写未被书写过的底层反抗的历史。这种理解支配与反抗的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治意识形态”论述和“意识形态霸权”的经典理论。   AFM+`{Cq  
   G)^/#d#&  
  陈蓉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tF\7.e@  
   U'msHF  
  《经济学3人谈》,汪丁丁、叶航、罗卫东著,上海人民 }z#M!~  
tAo$; |  
  在如今的学术氛围中,我们多的是“自说自话”式的独白,或者干脆就是文人间的相互笔仗,少的却是学者间平等的对话。而本书就是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且对话三方都是高手,能从不同角度谈出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有鉴于中国经济学家在公众心目中名声不佳,本书作者的立场及思考深度尤为难得。本书关注的不只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学问题,而是引导读者走向对中国现实问题及其幸福、道德等古老问题的思考。 1;KJUf[N  
   </Y(4Xwf=  
  《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卡迈尔什瓦尔·C·瓦利著,何妙福等译,上海科技教育 :{^~&jgL  
3#x1(+c6  
  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在英国接受科学教育,在美国展开科学研究,最后成为一名美国公民。回顾年轻时的经历,他说,要是年轻时的发现没有受到爱丁顿的阻挠从而及时得到公认,他的科研途径就会一帆风顺,于是,他就会一心只想获诺贝尔奖,而研究本身对他就会失去吸引力。这可不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后来他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理由是,他已长期生活于这个国家,他必须融入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这恰恰点出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区别。现代文明更注重政治身份和政治权利,而非由血缘决定的身份和责任。至于他学成后不愿回印度的理由则是,相比于美国,印度的人际关系充满了政治手腕!   $IS!GS&:  
   t*; KxQ+'?  
  谭庭浩(南方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   +8W5amk.P|  
   V;g) P  
  《小黑鱼》,[美]李欧·李奥尼著,彭懿译;南海 QgKR=GR6  
R:(i}g<3  
  这一年读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在为三岁多的女儿寻找读物的过程中,对外国经典图画书的发现。多年前,刚做出版的时候,有一次在广州二沙岛的法国人学校,念儿童心理学的年轻校长,向我推荐过一些儿童图画书,当中就有这本《小黑鱼》的作者的另一本似乎更加著名的《小蓝和小黄》。看着人家和人家的孩子读着这样的图书长大,想着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寒碜的情形,不禁唏嘘。2007年的发现,其实是在对国内童书相当失望(作为读者和读者的家长)和非常惭愧(作为出版人)之后,“另辟蹊径”的结果。一旦发现,买书的我和读书的女儿,皆欲罢不能。好在近年外国经典图画书的引进越来越多,我们一下子便轻松拥有了数十种,还经常有机会觅获新品。女儿很喜欢。每晚睡前,她都要像《奥莉薇》里那个调皮捣蛋的奥莉薇那样,与我们讨价还价,起码得跟她讲三本她才肯罢休。 HL]J=Gh  
BW6Ox=sr<  
  总是让孩子发现自我、会心一笑的形象(通常是拟人化的可爱动物),童心未泯、不落成人俗套的想象,精巧、精妙的构想,作为表现主体而不是文字附庸的同样富于想象与创造的精致、精美的画面,令孩子开心不已。潜隐在一见难忘的故事之中的对人成长的基本境况、对人之为人的正面品质的趣味横生的描画与探索,是优质的信息,是扩展心灵的启发,是生机勃勃却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我想,一定会长久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g-jg;Ri  
r*8a!jm?  
  这本书的译者彭懿先生,多年从事外国经典图画书的介绍、引进和研究工作。他编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是这方面的权威性著作,也是我购买图画书最便利最信赖的指南。彭先生实在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夸张点儿说,现时代中国儿童的成长有多重要,这件事情就有多重要。 ,}khu  
   ; w+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曹乃谦著,长江文艺 q"@ #FS  
bI3GI:hp  
  如今极少读小说了。抵挡不住媒体的引诱,还是读了这本。无上当之感,有“好在读了”的庆幸。这本小说集(当长篇来读亦未尝不可),味道醇厚。不全因为“故事”:极端贫困之下食欲与性欲的形态,它们的实现或无从实现,它们的解决或无法解决;更因为作者节制而从容的“讲述”:态度(不动声色)、技巧(无技巧),尤其是——语言(它本身就是小说的重要“内容”)。   $a8,C\m e?  
    j'Jb+@W?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d2NFdBoI  
N34-z|"q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著,商务几年前读到杨绛翻译的柏拉图《斐多篇》时,就感觉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在关怀灵魂的问题,现在读到这本书进一步印证了这个想法。人死之后到底会怎样?人有没有灵魂?灵魂是不是不朽?这也许是一个无解——至少似对生者无解——却仍然对人来说是高贵的最后问题。我们听到太多的说法,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应当不必关心死后,甚至要无所畏惧,但真的是、或真的应当如此吗?杨绛在这本自问自答的书里表现了一种如西人一般执着追问的精神,但你又可以看到她对幼时所习儒家和孔子智慧的坦然回归。总之,在她的作品中,是能发现一种燃烧和执着的东西的。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的作品在文笔和博学方面或稍逊其先生,但在精神的品质上却可能更高一筹。   j^;P=L0=  
   8(&6*- 7=  
  朱正琳(作家)   ~ES%=if~Y  
   "+4Jmf9  
  从多重意义上说,《走到人生边上》都可以被看作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姊妹篇。“写在人生边上”是一种比喻:做了一辈子“书痴”(杨绛语)的钱锺书先生在阅读人生这本大书时写下了一些“眉批”。而“走到人生边上”却是实话实说,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有资格说“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从这个边缘“向前看看,向后看看”,她写下了自己的思索。 kN3 <l7  
{qlcTc  
  她的思索是从根上对人生的追问,追问的是我们年青时也常追问但后来却有意无意地“忘了”的问题:“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她问得浅浅白白,但一层跟着一层、一层深似一层的分析却显示了问题的紧迫性,她显然已思索了一辈子。她回答得平平淡淡:守着自己的“灵性良心”,过一种有信仰、有道德的生活,人生就有了价值。这种回答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其中饱含的学识和阅历却使它变得如此确凿、坚实和可信。 /}2Y-GOU  
p;'.7_1  
  有必要多说一句:附在正文后的“每篇都独立完整”的“注释”,全是清新、隽永、感人的散文,不可错过。   '<vb_8.  
   T{^P  
  陈村(作家)   ]'?Ue7  
   VwRZgL  
  孙甘露作品系列(《呼吸》、《我是少年酒坛子》、《忆秦娥》、《上海流水》),上海书店 ji>LBbnHdE  
5!S#}=f=  
  近日上海开会,几十名教授和作家、批评家认真“色戒”孙甘露与1980年代先锋文学。孙甘露小说将汉语的表达推到奇异之处,并让一切摹仿者知惭而退。虽经二十余年,他的文字依然新鲜而前卫。有人断言,那些文本在以后的历史中将被不断提起。我们无法料定历史,趁今天人赃俱在,努力工作,为它头昏吧。 $=,pQ q  
   n_rpT .[  
  《阑尾》,姬中宪著,新星 ?{}P#sn  
PH&Qw2(Sx  
  这是2007年看得最开心的小说。作者用起比喻手段毒辣,异想天开,动辄还来点哲理,此书令人笑了一回再笑一回。情节也出奇,那个即将进城的小伙子将自行车绑在故乡的大树上可谓神来之笔。从全书看,温情稍稍嫌多。 oH&@F@r:+  
   SOX7  
  《敖德萨故事》,[俄]伊萨克·巴别尔著,戴骢译,人民文学 '^C *%"I]  
Z9NND  
  死于非命的《骑兵军》作者,写的短篇让小说家的自信备受摧残。书中的故事不连贯,但相互呼应。他的文字准确,凶狠,不玩虚的。《国王》,《哥萨克小娘子》,等等,他笔下的一个个字像棺材钉,像将他一枪毙了的子弹。想写好小说的人,应在此书中盗墓。 <wb6)U.  
   <"6\\#}VG  
  《两性生活史》,[英]史蒂芬·贝利主编,余世燕译,中国友谊 0:71Xm  
<,0/BMz  
  关心人类性走向的人应该存它一本。印得很不错,坦率的插图也正是地方。性,向来是歪门邪道、异端邪说最富足的地方。附录的《性史年表》像在谈外星人的故事。去世于1546年的伟大的马丁·路德见识不凡,他说:“女人应该呆在家里;上帝把她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就是暗示她们应该呆在家里,因为她们宽大的髋部和臀部就是为了坐在家中持家、生育和抚养孩子。” ?% 8%1d  
   \.oJ/++  
  《人类前史》,[美]斯宾塞·苇尔斯著,杜红译,东方 oK-d58 sM  
B6;>V`!  
  人一直对自己的来历好奇。此书就是解答这种好奇的,说多样的猿,说人类的共同祖先非洲夏娃。这些是基因的研究告诉我们的,我们读报会遇到的DNA、线粒体在书中得到详细描述,言必有据。可把它当惊险小说来读,基因被侦破,天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这是正在发生的重要事情。
%'i_iF8.  
(3$DUvx7  
南方周末    2008-02-21 14:55:04 [&4+ <Nl'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3-10
沙发! .)+c01  
52 j3[in  
这么多好书 谢谢楼主推荐 gED|2%BXb  
J^CAQfcx  
咱也想列个2007书单 (yi zM  
RCYv2=m>Q  
不过都是鬼吹灯之流 2Sa{=x N)  
~Gmt,l! b  
不登大雅之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3-10
好多书没看过,希望能有时间去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3-18
昨晚在中大教室啃着公务员的资料的时候,异常怀念可以随心看自己想看的书的日子 EATVce]T  
可就算3月底考完公务员,接着便是最残酷的司法考试  $V`1<>4  
唉。。。 )\:IRr"  
2007年的书单----貌似很久远的日子了 R_g(6l"3R^  
《池莉作品集》 UCmy$aW  
《江湖外史》 5yK#;!:h  
《历史深处的忧虑》 BF2U$-k4  
《门阀旧事 谢安在他的时代》 .TdFI"Yn  
《大秦帝国》 7]1a3Jk  
《绝对小孩》 hx;kNcPbI  
《长恨歌》 F.aG7  
《桃之夭夭》 0AffD:  
。。。。。。 hZ>m:es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能忘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ooo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4-29
啊,都没看过,好书啊
简单  快乐  自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