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09阅读
  • 1回复

教辅”发行垄断:官办书刊公司幕后操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10-05

南方周末    2007-09-30 11:30:40




  ■解密
  □严安国
  对垄断带来的高价,不少学校颇有怨言,就壮胆从我们这样的公司征订。但A公司在各学校设有“情报员”———一般是学生或者老师,能立刻得到消息。于是打击来了,通过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下来检查,先扣押产品……
  一个新的学年到来了,我们与A公司的争斗又开始了。我是做中小学教材辅助用书发行工作的,公司代理了北京几家出版社的教辅用书。产品质量不错———这是国家一级出版社的正规产品,在市场上颇有口碑。
  做生意就会遇到竞争,按理说应该公平公道,谁的产品质优价廉、赢得客户认可,谁就能赢得市场。但某省的教辅市场不是这样,因为这里存在不公平竞争。
  我遇到了最大的竞争对手———A书刊发行公司,被称为“地头蛇”。它是有关主管部门的下属企业,几乎垄断了该省全部教辅征订市场。
  先叙述一下A公司的由来。中小学生用书市场,主要分为教材、教辅两大块。以前都由当地新华书店统包,近些年来中央采取改革,说要打破垄断,于是该省成立了A公司。A公司独家经营教辅,新华书店独家经营教材。从表面上看是打破了新华书店的垄断,但和电力行业的改革方式一样,把一根香肠切成了两段。他们两家的业务是不交叉的,其实还是没有竞争,学生们还是没受益。
  由于教材国家还管着,新华书店之外的企业是不能涉入的,因此我们只能做教辅。但A公司的存在,垄断了市场,外人就很难再进入了。垄断的手法其实跟其他行业差不多,以行政命令开道,以行政管理封闭市场。主要有如下手法:
  A公司包揽“推荐目录”
  主管部门以所谓“净化中小学教学用书市场,保证他们能够按时用上优质、正版的读物,防止盗版伪劣书籍、音带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的名义颁发文件,搞了一个教辅征订“推荐目录”。这触犯了反垄断法第三十条、三十五条。当然,目录上全是A公司通过合作出版社包销的产品。所谓包销的产品也就是垄断货源,我们即便出价再高也从出版社进不到货。在搞推荐目录的同时,主管部门更是明确规定各教育局、各学校只能从推荐目录中征订,严禁学校从指定目录之外选书。这样推荐目录就成了指定目录,也就排除了我们这样的公司参与竞争的可能。
  学生:买一本书多花2元钱
  为防止基层出现“私订”现象,该公司通过让利的方法,让教育局、学校尝到点甜头。当然了,利润是非常小的———一般,他们给教育局是八五折结算,教育局给学校九折左右,到学生手中就全价了。在我们这一行,都知道现今教辅的成本价一般在二五折左右,品牌产品不会高于三折。因此,如果我们放货给学校最多五折,即便学校加一些费用,到学生手中也就是六折左右。可以说,市场失去了竞争,受害最大的就是消费者,在我们这行就是学生,本来半价就可以买到的,现在非要全价才能买到。
  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一般而言,每门课目———包括主课和副课共七八门———需要一本教辅用书,每本书的价格为5-6元。而中国的中小学生总数是2.2亿。
  因为垄断带来的高价,不少学校有怨言,就壮胆从我们这样的公司征订。但A公司在各学校设有“情报员”———一般是学生或者老师,他们能立刻得到消息。于是,打击来了,通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下来检查。先扣押产品,回头研究研究是否是盗版或不正规产品,再让学校领导停职,回头查查你有没有接受商业贿赂。这番折腾,学校也不敢再外订了。请领导编书,调动订购积极性
  对这种明目张胆的垄断,地方教育局还是会有意见的,难免私下外订。为安抚军心,A公司组织各地方的教育局领导编写教辅,然后在当地出售。当然卖得越多,这些领导得到的稿费就越多,这样地方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在该省做教辅征订的同行都碰得鼻青脸肿,现在很多人已经很无奈地撤退该省。而我们则还在苦苦煎熬中,盼望着垄断打破的那一天。

我们希望希望生命创造奇迹, 我们希望希望爱情温暖心灵……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05
又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21
ding  ding  ding  ...  zou  ren  lo .na ji fen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