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036阅读
  • 4回复

曹曹课堂——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1-25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Pe8G(E!  
j&[u$P*K  
第一讲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 ft1V1 c  
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 1&RB=7.h  
owx0J,,G  
一、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m=25HH7enb  
=E62N7_`=  
  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 FXul u6"SX  
_UV_ n!R  
  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备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如我国心理学家把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期:①出生第一个月②l岁左右③3岁左右④6岁左右⑤ 11、12岁(女)或13、14岁(男)⑤17. 18岁。 $Lz!04  
YjiMUi\V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duR1Dz  
tgj 5l#P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3+&k{UZjt  
?)H:.]7-x  
(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 gs&F .n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f!F5d1N  
s Fx0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6mqp`x`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ZK h4:D  
n~ZZX={a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s@5<S[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Dq-[b+bm  
ux~=}{tz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I#K{Wq  
g> m)XY  
(l)目的更明确 Z23T 2  
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地、持久地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R_fg  
(2)持久性明显发展 ??f,(om  
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  kGAB'  
(3)精确性提高 }tL]EW^  
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 :j? MEeu  
(4)概括性更强 c-"vQ>ux+  
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 R$`%<Y3)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bq4u`  
PZVH=dagq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M+I9k;N6&  
5,+fM6^V  
(1)有急记忆占主导地位 ' e %>Ip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 PQUJUs  
t'Zv)Wu1E  
(2)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4";NT;_q5  
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Rt~d^D@  
UOyM=#ipY  
(3)抽象记忆占优势 4X!4S6JfB  
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 -EP(/CS!  
Wt.['`c<  
-f*5lkO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y&/bp<Z  
4"UH~A;^  
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 <7! "8e  
}a;H2&bu  
(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ZYt1V"2VJ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i-?mghe8  
$)$_}^.k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jO9! :L>b`  
"ruYMSpU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y{.fjy3  
nd$92H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Ta$55K0  
7yjun|Lt}X  
(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uAs!5h  
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KWM.e1(  
UXh%DOq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K' B*D*w  
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 ]L2b|a3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NB|BwAh  
b7'l3mQjk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CgN>-xZ?#  
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只有当抄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有可能同时进行。 {pdPp|YDZ-  
]^8CtgC  
(4)注意范围较小 xUNq!({T  
注意范围大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看到(听到)事物的多少,它主要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小学生经验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 i(;.Y  
ky&wv+7  
3、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SAdo9m'  
6&QOC9JW+7  
u}P:9u&h6X  
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形象记忆发展变慢,抽象记忆发展变快。年级越低,形象记忆越高于抽象记忆,年级越高,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效果越接近。 ' 6)Yf}I  
oF a,IA  
4、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fhyoSRLR:  
K{,'%|  
(1)有意想像增强 abv*X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具有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像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W.%p{wB |  
. IM]B4m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s>W :vV@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B@S~v+Gr  
6"NtVfui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G<Yh:=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城分逐渐增力D。 <Mu T7x-  
K4]#X"  
KyQTrl.qdl  
二、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oM#]M'G+(  
B`||4*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WX]O1Y  
maa$kg8U*!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_BONN6=*y  
lEw;X78+  
(l)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0$0 215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UFLx'VX d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n=&muC}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 cE{Uv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X,Rl&K\b"  
S}cR+d1}h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yo(MJ^=d  
hk$I-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 P=WKZMPN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YQyI{  
n^b CrvD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bxzx@sF2l  
!X||ds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kDR1=7A  
n 83Dt*O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4GH&u,  
59p'U/|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a5aHv/W#P  
;Qi!~VsP;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O{i?tyX  
uF1&m5^W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ICn/r~  
lMG+,?<uK&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 -i&)eX  
R NQq"c\  
4、思维缺乏批判性 )Gk?x$pY@  
&['L7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推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B:k|Pw6~  
IuA4eDr^Y%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wXE\$  
s:iBl/N}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 此贴被烟树在2006-11-26 00:0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土雪 金钱 +100 - 2006-11-25
我们都太骄傲,太在乎谁重要。
寻找四叶草,寻找幸福,每个人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1-25
第二讲中小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 KhP_U{)D  
U&=pKbTe  
8)1=5 n  
一、小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描、社会发展特点 WW+ F9~S  
V#|/\-@  
Kv9FqrDj  
(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iz)r.TJ  
d[5v A/8O  
)q.ZzijG/  
在形成了一定的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在学校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情感发展体现出新特点。 _sZ&=-FR  
.'$8Hj;@  
Nr+~3:3  
l、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3a BE[  
Yyd]s\W  
*4LRdLMn  
进入小学学习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环境的变化,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使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学习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充实着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B2*7H   
GmE`YW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XT*/aa-1'  
~wF3 $H.@;  
小学生的情感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而且对于各种情绪的体验逐步深刻,尽管这些体验仍是外露的,易激动的,但在性质上与学龄前儿童有明显不同,它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联系起来。 u!HX`~q+A  
PIXqd,  
3、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cui%r!D  
J7C?Z  
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活中,小学生的情感逐渐内化、稳定,其发展进程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基本一致,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小学生会尽量忍住自己的眼泪,不让他人看到他所体验的恐惧;会努力掩饰由于受到教师的夸奖而感到满意的心情。 ;MK|l,aIQ  
BTYYp1  
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F6{/iF  
:475FPy]  
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bfEH>pQ>#  
Q+wO\TtE  
①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例如,小学生一般不再按偶然的外部情况(书桌临近、居住地临近)选择朋友,而是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J ] w3iYK  
小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程度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例如,同样对于善良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不打人、不骂人就行了,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还应包括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等才行。 _cC1u7U9  
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爱的感情首先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然后逐渐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 fI2 y(p{?  
②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jIwN,H1$-  
③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理智感较多地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他们兴趣的重点还是事实本身。 'r ^ .Ao5  
'h 7x@[|  
Z!Z{Gm3  
(二)小学生个性特点 Yk)fBPHr  
Q`6hJgyL  
-3 ANNj  
小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性格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  ),y`Iw  
%'=2Jy6h  
l、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入学后加速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 ,fTC}>s4  
ixK9/5T  
随着环境的改变,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逐步从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已经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但自我评价的能力仍较低,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弱点进行帮助。 :Ny[?jt c  
Qds:*]vGS  
2、小学生的情绪是逐渐丰富而发展的,并在六年级时出现高峰 :-<30LS $  
r}sO},i  
3、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U1  *P  
Hmk xE  
小学生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自制力与坚持性呈下降趋势,果断性的发展比较缓慢,缺乏果断作出决定的能力。 0%%y9;o  
NFtA2EMLu[  
4、小学生的理智特征呈稳定发展趋势 6J#R1.h  
cH$( *k9%M  
其中,求知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在不断发展,到六年级达到高峰。 Y2'HP)tfIw  
`sIm&.d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0v9i43[S|J  
\x:U`T  
!Q<3TfC  
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所谓道德意识即掌握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指将掌握的信念在一定场合付诸行为。 K'e,9P{  
N 3O!8A_  
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FGie*t  
t#8QyN  
l、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e==/+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效果,过渡到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I<,~>'cq.  
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过渡到受内心道德信念的制约 \kf n,m  
从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看,最重要的是怎样把他们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I Z*)  
Cg%Owe/E?0  
(四)小学生社会发展特点 3-6MGL9  
KKb7dZbt<  
o2bmsnXQ  
小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根据其意向性,可大致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种。 |pbetA4&  
2L[!~h2  
l、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特点 gdoaXw;Sy  
OwPHp&{ Y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助人为乐、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与人分享快乐等有助于他人的行动。小学生都有随年龄增长,条社会行为随之增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享、助人与合作、竞争行为的发展上。 ;K|K]c  
①分享是儿童条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愿意将东西与父母或他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最初表现。 c`hENPhW  
②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技能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游戏中,既要善于合作,又要敢于竞争。无论是缺乏合作精神、合作技巧,还是缺乏竞争意识、竞争能力,都将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s-(c-E09  
.fhfb\$  
PhV/WjCZ  
2、小学生反社会行为特点 tS5J{j>T  
$)c[FR~a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高攻击性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他们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应向小学生多提供一些与人正常交往的策略,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 L[<Y6u>m!1  
b/JjA  
S 1^t;{"  
iPY)Ew`Im  
二、中学生情感、个性发展特点及品德、社会发展特点 oR!h eCnu  
Q9h=1G\K  
Z]WX 7d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M;'GnGFf  
0_-o]BY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uz\XK  
k%\y,b*  
①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 =./PY10'  
②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的发展中学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zBwqIJfM  
N !ay#V  
2、中学生情感中常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X[dH*PV  
YU`k^a7%  
例如,一个中学生有时能自觉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却会变不讲理地欺侮人。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虽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稳定。 F|/6;&*?M  
r#_0_I1[  
3、中学生有热情,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 aIQC[ry  
BFP@Yn~k  
中学生有着少年的热情与冲动,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生活和劳动,想取得成人的权力。但是中学生的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泄气。 1Z;cb0:  
  )*6  
4、中学生开始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对世界观的问题开始发生兴趣,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1{]S[\F]  
R >SZE"  
5、中学生的友谊比较稳定 t6`(9o@}  
R.l!KIq  
这种稳定性建立在共同的情绪体验、爱好和兴趣之上,也建立在个性品质的估价上。这种友谊有时会维持终身。中学生友谊的破坏是由于吹毛求疵,对人要求过严造成的,它表明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复杂起来,但处理问题又很简单。 _ W#Km  
AZ^>osr  
6、中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 7fzH(H  
6/Yo0D>M$  
AS:k&t  
①道德感的发展中学生的道德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层次,从产生道德感的条件或形式上来看,主要是以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为指导而产生的。同时,对道德的行为原则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开始能用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因此,他们的道德行为就更加自觉、深刻,形成了一种与道德观点、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相联系的信念。 #O,w{S  
:w Y%=  
②理智感的发展中学生的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兴趣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中学生随着学习内容向纵深发展,以及对个体能力的意识,对学科的兴趣越来越稳定,并与以后的职业选择、志向确定联系起来。中学生理智感最突出的特点是产生那些跟稳定的、深刻的认识、兴趣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以及与智力活动的一般发展有关的情绪体验。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n[qnrk*3 %  
N?#L{Yt  
③美感的发展中学生对美的体验不仅与具体事物形象相联系,而且能欣赏一定的、概括的艺术美,不仅形成了与理解并评价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现实有关的情绪体验,并拥有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_3N,oCRm  
u rQvJ  
0bJT0_  
(二)中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 W{rS4L  
n9 FA` e  
wu11)HFL|z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如下: w S?Kc^2O  
\o3s&{+ y,  
l、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动摇 [Mc Hl1a  
2、中学生热情,重感情,但情绪情感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占有相当地位 #*lDKn[vO  
3、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无畏与冒险混同起来 d(d3@b4Ta  
_D@QsQ_Z  
J}4RJ9  
心中学生精力充沛,能力也在提高,但性格尚未最后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途径 ^jdtp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性格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学校要十分重视这个年龄段学生性格的培养。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e ]ST0J"  
\I/"W#\SJo  
①培养中学生必须对事物或现象有一定的认识,注重他们性格中理智特征的发展。如有些中学生有着宏大的理想,但是做作业十分草率,学习不肯下工夫,不了解理想与现实的联系。 5 8L@:>"  
②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体验有价值的情感,多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特征的发展。 fk6=;{  
③树立榜样,创设中学生集体舆论和社会舆论,对中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尤其是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v0(}"0  
④重视艺术课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对艺术、文艺作品的兴趣。 { R[V  
⑤注重中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和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的发展。 s?;V!t  
7mv([}Va  
;"e55|d9I  
sh0x<_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G}k'[4C  
|0>rojMq  
"\rO}(gC;`  
随着中学生身体发育不断成熟和中学阶段活动内容的更新,中学生的品德日趋成熟。总体看,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Wx9a"H^(  
l、中学生能独立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来调节行为 "R-j  
2、中学生的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AFGh L+t3  
3、中学生的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w)qmq  
4、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K.&6c,P]  
5、中学生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趋于一致 I7SFGO  
6、中学生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逐渐完善 5 ';[|f  
`('Up?  
U8HuqFC  
(四)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bO6cv{>x  
S;iD~>KP  
F.(e}EMyNh  
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如果说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地依赖于心理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4AvIU!0w  
8@rF~^-_  
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榜样、同伴、人际交往。社会舆论、家庭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将对中学生良好的品德或不良品德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理想。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个体意识倾向性,是中学生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动力系统。 k\/es1jOEh  
`:m=rT_  
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标志。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评价能力的发展阶段为:模仿性评价——道德性评价——内在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其内容是: n}1hmAh Z  
t1oTZ  
1、4-7岁,学前后期到小学初期:以成人评价为依据,对个别事物某些方面的外部表现作出评价。 j5[ >HL  
2 、8-11岁,小学中期到小学后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依据道德标准进行评价的原则性明显增强。 *Sbc 8Y  
3 、12-17岁,初中至高中:由外部行为评价转向自觉地对别人、对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内心世界作出评价。 Ln+ k_  
4 、18岁以后,升学或者就业:表现出接近成熟的阶段,较全面地对自己、对别人作出评价。 CN-4FI)1D9  
l ObY  
<&B] p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然而中学生也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中学阶段起,开始逐年增高,青春期是精神病发病的高峰阶段。因此,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既包含了积极内容,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因素。 \k6OP  
C R't  
[AD%8 H  
总之,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状况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因此,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都太骄傲,太在乎谁重要。
寻找四叶草,寻找幸福,每个人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1-25
第三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j!|(a7  
6 W$m,3Dg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s-&i!d  
i1b3>H*3  
(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ygQAA!&']  
_x`:Ne?  
这里的问题是指排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L+lye Ir'  
,g|ht%"  
l、学习动机不足 j *N^.2  
_jxysFl=  
主要表现:①上课精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分心、走神。②不能主动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缺交作业。③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认真学习。④非常看重考试分数,常常为一分、两分的高低耿耿于怀。 X C390t  
n4"xVDL  
2、学习习惯不良 bZQ_j#{$  
@}+B%R  
主要表现:①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②不能保持正确读写姿势。③写作业时边写边玩。④不能独立学习。⑤学习用品随意放置,经常东找西寻。⑥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等。 )^ )|b5,  
1.~^QH\p?3  
3、学习方法不当 o@} qPvt0  
rXe+#`m2  
学习方法不当在小学阶段比较突出。 7-9HCP  
d)$ seZB  
主要表现:①学习无计划,消极被动。②学习中抓不到重点难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③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试时张冠李戴。④学习效率低。 P; &U3i  
mryT%zSlM  
4、学业不良 8jLO-^X<<  
eD^(*a>(  
主要表现: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级儿童的一般水平。 :N xksL ^  
cyL|.2,  
5、不适应学校生活 RzLe R%O  
9N) Ea:N  
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在一年级学生中较多见。 N a.e1A&?j  
主要表现:①对学校的态度消极。②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③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④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Zyz)`>cB  
3A\Hiy!{F  
%6@m~;c0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zM>2)T-  
{gDoktC@M  
1、抑郁 (t,|FkVLV  
主要表现:①自我评价较低,容易自责。②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活动少。③动作迟缓,疲乏无力。④情绪起伏大,爱哭,易恼。 :O;uP_r9  
S|IDFDn  
2、焦虑 &,]yqG 2  
一种是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 5hAs/i9_  
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g$# JdN  
另外一种是考试焦虑,多见于高年级女生。  |FFM Q"  
主要表现:①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②学习认真,却总担心学习不好。③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g J$m'kC;  
}k8&T\V!  
3、易怒 Ye  >+  
易怒就是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就容易形成严重的行为问题。 XR#?gx.}  
主要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甚至摔东西或袭击别人。 %.{xo.`a[  
 Zzr  
4、羞怯 X%B2xQM 5  
主要表现:①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②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③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Iv ]d  
^c sOXP=Yp  
5、嫉妒 -#AO4xpI  
主要表现:①盲目骄傲,不愿意承认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对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挑剔和贬低。②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③与同伴相处时,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④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法破坏。 Ftu d6  
AIA4c"w.EO  
6、恐惧 k.H4Mf(4  
儿童的恐惧心理最突出的反映在对学校的恐惧。 $')Uie<!8  
主要表现:害怕上学,甚至利用各种理由逃学旷课,若被强迫上学就会引起明显的焦虑和惊恐等。 f{]W*!VV-  
h#|Ac>fz  
%8|?YxiZ:  
(三)小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HuD~( CI.  
=VZ0+Yl  
u)P)r,  
1、过失行为 AAc2u^spx  
过失行为是问题行为的一种,具有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种行为在小学生中,特别是男生中比较多见。 oYeFO w`  
主要表现:无意中违反了学校纪律或轻度触犯了社会生活准则。 ZQ#AEVI,  
2QIo|$  
ADA*w 1  
2、说谎行为 9v}vCg  
成为行为问题的说谎,在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中较多见。 EixAmG  
主要表现:①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②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H.2aoZ-w  
+ j6^g*  
3、偷窃行为 *AYjMCo  
儿童偷窃的动机较复杂多样,有的儿童是想买吃的或玩的,父母不给钱就去偷父母的钱;有的是看到别人某件好玩的东西,自己没有,于是使偷来供自己玩乐;有的是出于嫉妒之心去偷别人的心爱之物。 t@`Sa<  
<L3ig%#B  
o-]8)G>~M  
4、攻击行为 t;[?Q\  
主要表现:①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②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③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④蛮横无理,粗暴地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 ob(~4H-  
&+ pp;1ls  
]5eZLXM  
5、破坏行为 `SYq/6$VEH  
有意损坏公用物品和公用设施,主要表现在中、高年级的男生身上。 '494^1"io  
主要表现:①破坏教室的桌。椅和其他设施。②在洁白的墙上乱涂乱画。③在干净的环境内乱扔杂物。④破坏树木,践踏花草。⑤故意损坏他人的物品等。 2|8$@*-\  
FzFP 0  
Ymg,NkiP0  
6、逃学行为 .[o?qCsw  
小学生进学较多发生在中高年级。 #w)D ml  
形成原因:①儿童对家长的依恋过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差,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②学习压力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使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③教师对儿童缺乏爱心,对儿童的过失惩罚太重,今儿童生畏。④与同伴关系紧张,经常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⑤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看重分数,经常为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儿童。⑥受到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⑦儿童心理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也可能导致儿童逃学。 UTuOean ]'  
LO ,k'gg<  
(四)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8PW3x-+  
0a v2w5>af  
1、与父母的关系 lMXLd91  
!f8]gTzN  
e= _7Q.cn  
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民主的、和平的,就容易使儿童形成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粗暴的、专横的,就会使儿童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因此,如何引导家长采取积极的处事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以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i'gU(+;`  
JB!KOzw  
2、与教师的关系 y@]:7  
=$vy_UN  
5cC)&}I  
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容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 v;R+{K87  
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教师对于儿童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造成的。如儿童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差,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教师对其进行过多或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引起儿童的不满和怨恨而导致冲突。也可能是儿童对教师本人不满,如儿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个性特征、专业能力不满而出现对立情绪,导致冲突。  OV$|!n  
1f5;^T I  
)/?s^D$,  
3、与同伴的关系 }cI _$  
"& q])3h=  
i}ti  
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如:①儿童不良的情绪、情感和有缺陷的个性特征等不能被同伴接纳,影响了同伴间的交往。②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有的儿童缺乏合作精神,不愿与他人合作,争强好胜,处处显示自己,。遭到同伴反对,影响了人际关系;而有的儿童则缺乏竞争意识,受到同伴的忽视而影响了人际交往。③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不会交往策略或不能恰当使用交往策略,影响了与同伴的交往。 uy= E92n3  
to'O;f">n  
(五)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xHzhh  
&uu69)u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或偏高 eP|hxqM&9  
A)o%\j  
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评价,主要表现:①缺乏自信。②常常对自己不满。③不敢单独接受任务。④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体验。另外有些儿童则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主要表现:①往往用别人的短处与自己的长处相比。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经常固执己见,有了错误也不愿承认。③狂妄自大,孤芳自赏。 k.#[h@Pm  
Kdd5ysTQ  
2、以自我为中心 o}lA\A  
lO^YAOY  
主要表现:①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的利益。②不关心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同情心,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经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5%XEybc2  
Jd/XEs?<q  
3、自制能力较弱 _ ~E_# cNn  
%0Ke4c  
主要表现:①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②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③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④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s.Lsb  
zzyD'n7D  
4、抗挫折能力较低 vtf `+q  
-gLU>I7wV  
[ST7CrwC  
主要表现: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如受到教师批评后,回家不吃不喝,用赌气来发泄不满;评选时因榜上无名,回家后又哭又闹,失去常态;因交友或与集体的冲突而萌发出走念头,个别学生甚至自虐、自伤,以致产生轻生念头等。 SV_b(wP9  
>U[YSsFt6  
tumYZ)nW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14rX:z  
7 [?]DyOf  
(一)提高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o7s<G8;?  
u=!n9W~"  
EcmyY,w  
从中学教育实践角度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至少可以作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VWE`wan<  
IgtTYxI  
第一,心理健康是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样,属一种教育形式。 'tzN.p1O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从实际性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 Zk 9i}H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教育过程。确实,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在中小学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学教育应当尽快“补”上这一课。 se]QEd7]7  
l#%G~c8x  
中学生是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也是获取知识、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发展个性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各方面都不太稳定,尚未定型,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引起中学生人格障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v1~nNoY  
EN2/3~syO-  
V%!my[b  
(二)建设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wj )  
BYsQu.N  
,[ M^rv  
1、选聘、培养优秀教师作专兼职。心理辅导员 83YQ c  
i@spd5.  
tp=/f !bv  
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心理科学的特殊性要求,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在专业方面需接受系统专业训练,获得资格证书,以具备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并掌握某些心理行为的矫正技术等。在个人修养方面,心理辅导教师要热爱学生,愿为学生服务,心理稳定,处事成熟,能与人合作,富有责任感,有一定的教育经验。一个优秀心理辅导教师的品质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还要有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 $t42?Z=N&z  
?O#,|\v?]  
CjlA"_!%E  
2、培训班主任,增强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意识 o^& nkR  
u-#J!Z<T8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做人的楷模,心理的保健医生。学生的心理困惑大多是求助于班主任,如果班主任能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巧,去点拨学生的心灵,那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深入开展的保证。对班主任培训的目标是:一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让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创设班级民主气氛。四是要求班主任学会设计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我们都太骄傲,太在乎谁重要。
寻找四叶草,寻找幸福,每个人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25
学习~
LOVE IS GOING ON~~
may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2-25
认真学习
真心换真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