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76阅读
  • 1回复

[走访报告]2016青海走访报告--勿忘初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5-18
    加入OFS第十年,第三次参与走访,我越来越深的感觉到,生活不该只有茶米油盐、晒娃、美食、旅游,还应该有公益与远方。
    出发。
    飞机抵达西宁时,我对一切都没有想象。然后我们开始赶路,从西宁到湟源,从湟源到天峻,从天峻去苏里。天未亮,我带着因高原反应疼痛不堪的心脏,摸黑和其他四个同伴走上石子路,进入无人区。
    
    这一路,看过了黄土高坡,看过了大片牛羊,看过了青海的湛蓝,我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有感,可是当车子进入没有信号,没有4G,没有人烟的道路后,面对大自然不被人类开发而绽放出它自己的样子时,我的内心安静一片。
    

    车子在无人区颠簸前行,我带着朋友圈朋友们的疑问不停思考。可是我想了良久,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回答。比如为什么要做不赚钱又这么劳心劳苦的事情,比如境界怎能如何之高,再比如扔下自己的孩子一周不照料去山里看别人的孩子?诸如此类。
诚然,于我家的情况,每次走访都犹如一场抛夫弃子般的出行。可是每一次走访都能让我的内心一次次的澄净。生活太复杂。当十年前第一次找到OFS的时候,我刚刚经历了母亲的身故,内心清晰地告诉自己人生不应该如此,除了吃喝嬉闹,我还应该有另一种活法。有些事,你不能改变它的现状,但是只要你去做了,哪怕只是一点,终有一天它会被改变。改变,只有你愿意与敢于坦然相对时,它会在时间的洗刷中表现出它改变的样子。

    一路驱车赶往苏里。车子越颠簸,路程越难走,风景越美。五个小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在无人区之后,在雪山之后,在冰川之后,这个村庄,总共只有13个在读的孩子。
    

    我不止一次有考虑过那些受资助的孩子是否会有欺瞒资助的想法。有些民房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破,有些条件没有我们料想中的那么差,但这样的想法每次都在我看到孩子真诚的笑脸,那些家庭深入的了解后,一一嘲笑着自己的现实。当我们在朋友圈大力转发改善孩子学业与功课太多的时候,他们在争取每年一换的低保补助(即使你全家都没有劳动力,老人残疾长年卧床,孩子孤苦一人,低保也只能领一年,下一年换别家)。当我们在嘲笑自己将就着生活时,他们在争取一家人起码要活着。当我们在转变观念告诉孩子,大学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时,他们只能坚信,读书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现状的唯一道路。
    
    青海地区异于我走访过的其它地区最大的差距,是地方差异。升入高中的孩子,因学校的民族政治要求,使得我们无法继续给孩子提供资助。在互助二中,我们被学校以“无教育局明文”而拒之门外,无法和孩子及老师取得联系。若不是大家都冷静,下一步就是110的到来。
但是相同的还是人心。无论去哪里走访,各地领路的包车司机,学校联系的老师,全心全意热枕地给我们带路,找孩子的家,作翻译,苦口婆心地对每个孩子说要珍惜资助款,因为资助款的每一张都是资助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
    
    给也许想要前往青海走访的小伙伴一个TIPS。请不要让眼睛先入为主地去判断这些孩子及家庭的情况。这里房子可能大而华丽。其实这是ZF西部面子工程的一项。这些家庭大多举债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活。这里的牛羊可能繁多,但可能他们只是给人放牛羊的,更现实的是,这并不是孩子的家。孩子会因父母的原因(身故,离异)而住在亲戚家。亲戚家一切的美好都只是假象,因为那只是孩子的一个落脚点,而已。
青海走访时间看似很长,可是每个点只有12天,路途及新增待助的家访会占据非常多的时间,所以走访前务必要先与学校进行沟通与前期准备。这次我们青海走访的顺利与超能完成任务,只因为青海负责人敏敏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与准备,以致我们全程只需要赶路与到点工作,不会在半夜一点多到达宾馆再做反复的工作。这一点,再次手动为敏敏的高效与机智点赞。
      
    青海全行,高原反应使我痛苦,但是撑过了那三天,也就适应了。面对只有更惨没有最惨的家庭情况,除了叹息,只有更多的去做。想为每一个资助人,多了解一些孩子的信息。想为第一个需要与值得伸手的孩子,多一点帮助。
看过了那么多走访者的报告,我越来越深的感觉到,能加入到OFS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智的。从来没有见过哪位以一种“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姿势写下或说下任何语言。也没有见过OFS以悲怆的姿态声嘶力竭地寻求帮助。更没有渴望的眼睛去戳大众的软肋。大家都在以真实与不断思考的状态记录着一切。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十年坚持OFS的原因了。有个朋友说,任何事,能坚持十年,都能成功。我同意。当初那个在天涯小小一角的OFS,倔强地带着自己的态度,坚持做着自己的事情。那个蓝色天空的页面,长久都没有更换过。这个叫“土雪”的发起组织者,直到现在,仍然谦虚的坚持着他的态度。他没有承认过自己成功。也不需要。
    
    在人生这个课题里,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所以很多人的视野里只能顾自的生活,这没有错。
但公益,它是个长久且需要不求回报心态的人,去传承与激励。
如果开口只是声声的讨伐,
我情愿无声地做更多。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5-18
二姐你最棒!!!
Have you smiled today?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