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走访报告 | 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文 | 四川木里走访志愿者 刘迎 许德华

走访时间: 2018324日-2018329日                                                  
走访志愿者:刘迎  高宇 黄姮 伊萝 许德华
走访地点: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
走访学校:木里县民族中学、木里县中学、木里瓦厂中学、俄亚中心校、泸沽湖中学      
发放初中、小学助学金:141300    高中奖学金:43500
合计发放:184800
奖助学生230人、9人辍学、新增资助学生5


今年是木里助学的第五年,所以做了上面这个统计表。这五年里我们的助学对于俄亚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应该有所总结和思考。

 2014年结对人数204人,结对到走访的时间不过数月之差,还是有4人辍学;

2015和2016是辍学人数最多的两年;
2017年小学只有1人辍学,这一年俄亚中心校新校区启用;
2018年小学没有人辍学,初一辍学9人,也就是说小学升初中在我们帮扶的学生中有9人没有到县城上初中,其他学生都在继续上学。

 因为我们没有助学以前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仅仅统计的接受我们帮扶的学生情况。但从数据上看,目前辍学比较集中的就是小学升初中这个结点。

从2015年开始有受OFS支持的学生升到初一,受支持的36名学生,有7名没有上初中;
2016年小升初34人,9人没有上初中;
2017年小升初35人,4人没有上初中(这一学生入学瓦厂中学);
受助第一批初三毕业23人,3人升入高中,18人职业技术学校,2人辍学
2018年小升初43人,9人没有上初中。

罗列数据的目的是想找到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当我们面对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去年因为初一入学学生增加,木里民族中学宿舍严重缺少,导致初一入学大部分学生流落在外租住民房。发展中各种问题在改善,也在叠加。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俄亚小学零辍学率的现在,未来所有进县城上学的孩子能住进学校的宿舍也应该值得期待。

我们微弱的力量从本质上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在这个期待的过程中,我们愿意尽我们的力量,缓解问题与冲突,让等待变得没有这么痛苦。

【文 | 刘迎】


【四川木里走访志愿者 许德华老师走访记录】
穿梭在大凉山的一支小分队
                                                                                 —–2018年春季四川木里的助学走访

“伊箩,大凉山和小凉山是怎么划分的?”

猎豹越野车在绵绵群山里行驶,这些导航不到的等外公路是通向我们这次助学走访的木里5个教学点的捷径。

驾车的高宇,这位抗日的东北军后代是同行的5位志愿者中唯一的男青年。伊箩是个美丽的彝族姑娘,上海大学的在读生,西昌人。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爱家乡的好青年。我们的队长刘迎,几年前就在木里支教,此后她每年都在这里助学走访,见到学生如同看见久别的亲人,她是我们这个小分队的灵魂。Helen,一个清秀的女子。还记得我们每次走访前给大家作“应知应会”网上讲座的那个人吗?对了,就是她!余下的我,是来自东南上海的一个退休教师,因为热爱乡村教育也热情加入了助学走访的队伍,和年轻人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小凉山怎么区别的?

就在我们来这里的前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深处走进彝族贫困群众中间嘘寒问暖。高宇的问话也是我的想法,伊箩给我们作了解答,简单地说吧,以四川省西昌为首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带叫大凉山;以云南宁蒗泸沽湖边地一带的为小凉山。

大凉山在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6万余平方公里,海拔20003,500米。此地高原美景,天湛蓝湛蓝的。这里多民族杂居,藏族、纳西族、蒙古族,沿途看到缤纷的经幌在风中舞动;玛尼堆在道上静穆;在某个一晃而过的山川小集镇上久仰了顶着黑彩花盖帕子的背着幼儿的少数族妇女。再往西北走就是美丽的亚丁和稻城,这是一片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好地方啊!

可是,太阳光照是不均衡的。大凉山的困难很多,单从破损的山路就可看出端倪。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把OFS精心筹集的好心人的善款以助学金、奖学金的方式送到受助人学生的手上,帮助寒门子弟更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并继续接受高一级的学习。

本次发放助学金总共184,800.00元。高中奖学金29人,初中助学金94人,小学助学金100人,新增助学金25人。


高中奖学金

 俄亚中心小学

以上所罗列的善款数目不小,志愿者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善款面对面地发给学生,还有和学生交谈了解学习生活等情况,对新增的受助学生还要上门家访,确保善款落到实处。我们这次走访了崇山峻岭中的5个教学点,翻一座山要花2小时左右,路途的艰苦使得我们更加感到当地老师教学的不容易,还有在困境中孩子读书的艰难!

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的民族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校,我们了解了当地高中学生中的一些情况:首先,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是非常要强的,渴望到大山外面看世界,所以学习是很努力的。其次,由于环境所限,学生的见识不宽,对于学习的理解和提高有一定的局限。对此,我们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给予了一些指点建议。

在初中部,我们的队长刘迎受到了她曾经教过的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

那种亲切无与伦比呀。可是刘队长对同学很“凶”,她把3名擅自看电视的女生当着大家的面痛心地批评了一顿,让她们保证今后不得有这种行为。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固然反对乱看电视,但是这里的山区去年刚有了电视信号,小孩子看一回又怎样呢?但是,队长毕竟在这里支教过,她深切了解当地的情况。能够到县城读中学的孩子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旦学习懈怠就会退步,好机会就会失去,刘迎从心底里渴望孩子们向上啊! 

那天晚上我们还到学生的宿舍看望孩子,结果不曾想到一部分初中女生就借住在崎岖山道边上的民居里,那种逼仄且不够安全的环境让Helen不由地流下热泪。据此,刘迎忍不住地和学校联系请求帮助解决女生的安全住宿,在和当地教育人士的联系中她也念念不忘寻求宿舍的解决办法,在我看来这超出了此行的范围,而且学校在各方面也有很多难处,有时确实很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加之,还有家长的态度等等因素。但是,就是从这些事情上,我看到了以刘迎为缩影的支教老师及其他志愿者们爱孩子、关心国家未来的光辉形象。 

助学家访,也是为了了解民情、知道国情,并且给好心的捐助人一个知情的权利。我们尽力攀上困难学生的家实地查看,是的,空旷的山间,经不得暴风雨袭击的砖木小棚房,孤儿寡母三人,这些就如新一届政府所宣告的那样:脱贫致富! 

人道是“九百里香格里拉,八百在木里”。这次木里走访,也目睹了很多新气象,如同我们的领路人高宇所说的,高原的道路再怎么样讲也比之前好行路了。在俄亚纳西族乡,一条崭新的高品质公路就在眼前,由浙江省湖州市援建的纳西族乡小学光彩照人,老师和同学精神面貌蓬勃向上。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王偏初校长,他,四十多岁,藏族,获得过“中国最美的乡村教师”称号。他自愿回到大凉山深处从教,从自己的求学经历提升到立志解决山区孩子的读书困难,王校长是一个励志的大写的人。


 

助学走访于年轻人也是家国春秋大业的实践与提升,一如我们的志愿者伊萝和高宇。

她,虽然还在读本科,学的是社会学,但是她已两度在大凉山走访,还省下不多的零用钱帮助困难的小弟弟小妹妹,伊萝的初心就是爱家乡、爱国家,将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他,东北军的后代,一本家史就宛如中国抗战史的缩影。在他的身上我由衷地感受了年轻人的勤劳与坚定! 
盼望者,耕耘着,国家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像高原杜鹃那样山花烂漫! 

 
我们的OFS组织就是其中奔放的一朵!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O:188-178-178-89
关于我们: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