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纪要 | 知不弃行,行不离思

OFS接力支教志愿者、桃李天教师培训项目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8年1月12日晚16:30-19:30 地点:云南巧家县炉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会人员:
OFS:周航健、封占洋、申晓宁、朱福斌、张新、张晔、周兰、土雪、常慧玲
云南巧家县教育局及炉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领导及老师:高凯(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李发昌校长、李自友校长、余庆林校长、谢亮福(负责教务)、汤勇(丹桂校长)、蒋俊勇(半山校长)、廖汉昌(封老师班主任)、侯成坤(周老师班主任)、方松、闫老师等
其他:施汝相(巧家炉房籍企业家)

— OFS支教志愿者老师 —

在这次会议上,OFS支教志愿者老师们讲述着他们在过去半年中的所思所得,这其中有挫败,也有快乐,有成就感,但也少不了深深的反思。


在炉房乡的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一位位志愿者老师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当初许下的承诺。对乡村教育事业,他们怀有不灭的激情,但也不忘专业的精神与慎重的态度。

「周兰老师」
周兰老师关注乡土教育中女性教育的缺失,希望今后在乡村地区能加强低龄早婚早育问题的引导。并倡导期待关注当地经济发展。

「张晔老师」
在过去的半年里,张晔老师学会了以前从来不擅长的各项生活技能,比如洗衣、做饭等等。
身为班主任,张老师对当地学情非常了解。并且,在支教期间,她真正做到了以一颗真心去关爱、陪伴留守和单亲儿童。

「申晓宁老师」
申晓宁老师承担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工作,她为学校布置书画墙、美化校园。
并且,她所带领的班级期末成绩与期中相比较有所提高。

「张新老师」
张新老师建议学前教育应寓教于乐,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有参与感,而不是让低龄儿童坐着听,通过感官去学习、去探索世界,不考试、不学拼音。
在教学实践中,张老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将语文与游戏结合,以此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学科交叉,融会贯通,通过歌曲、语文、词语等将知识串联。

「周航健老师」
周老师建议德育大课堂增设流动红旗,以进行正向激励,从而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夜间翻墙的原因建议认真思考;希望今后能够妥善解决学生发育期间容易感到饥饿的问题。
在炉房乡的半年间,周老师遇到了真挚的友谊,也收获了孩子们带给他的数不尽的感动。这些孩子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已属不易,妄论成绩提升。

「朱福斌老师」
过去半年的支教经历使朱老师开始思考社会问题给乡村孩子们带来的衍生问题是否有合适的解决途径,例如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模式;并且,朱老师指出,乡村学校教师额外行政工作繁重,但部分工作内容可能为无用功;应当为年轻的乡村教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中心校与村完小教师沟通较少,建议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朱老师还希望将支教服务时间延期半年,送走毕业班级,以更为有效地去影响孩子们。

「封占洋老师」
建议优秀教师设立爱心课堂,对孩子们进行免费辅导;
希望初中部的洗浴问题在今后得到解决。

— 当地教师及校领导 —

云南巧家当地校领导与教师们也参与了本次会议,从他们的话语之间,我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了OFS教师培训及接力支教项目的意义之所在,也看到了他们为乡村教育建设服务的热情与决心。

「余庆林校长」
志愿者老师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参与OFS桃李天教师培训期间,感受到OFS志愿者们的服务意识和爱心,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思想、意识、人生观的提升、促进、改变。

「赵银老师」
在支教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正能量,与志愿者老师之间的愉快相处。

「李自友校长」
地区差异导致当地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与条件与外地相比均有不同,具体表现为新思想无法推进,质疑声音太多,固守旧思想;据李自友校长的观察,支教志愿者老师的到来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思想氛围。支教老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可以有效带动学校内本地老师的教学热情,并且激发乡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谢良福老师」
每一位支教老师都为炉房乡的教育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比如周航建老师所带班级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特别是在听力方面,建议以英语组为单位进行经验分享。
感谢全体OFS支教老师!

「蒋俊勇老师」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项目可以让乡村的孩子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蒋老师看来,本校老师凡事谈钱,自私心理较重,希望下学期能够有两位OFS支教老师前来任教,以带动当地老师。

「方松老师」
前往北京参加OFS桃李天教师培训后,更真切地体会到要怎样生活、怎样工作。
作为曾经的毕业班班主任,方老师深切体会到,只有当教师对孩子们报以真心,孩子们在告别时才会不舍。

「闫老师」
20年前,自己的初中老师即为支教老师,影响颇深。

「汤勇老师」
感谢支教老师,同时希望有机会参加OFS的北京培训。

「廖汉昌老师」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的参与教师培训时,领会了小组启发教学,以及丰富的学生艺术活动,希望能够将这种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入本校。

「侯成坤老师」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真正了解乡村教育的状况。

「李发昌校长」
一个态度:不图名、不图利,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做问心无愧之事
三个建议:
1.支教老师不能单独用成绩来衡量,山区环境不改变,其他很难改变,支教老师要交流、传递正能量;
2.支教老师希望再派,根据支教老师的特长安排课程;
3.加强个人与支教老师的沟通。

— 当地教育局、OFS机构负责人、及OFS合作伙伴 —

「施汝相」
施总表示了对支教的高度认同,为炉房乡教育状况的改变感到自豪。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为公益事业做更多的贡献。

「教育局高凯主任」
支教老师带来了两方面的改变(最直接补充了乡村教师数量的不足):
一是支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乡村教师有了学习的榜样,受到了正面的引导;二是多元文化和世界观,孩子们打开了视野。
参加OFS桃李天教师培训的当地老师们皆表示从中收获了很多,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的确带来了很多改变,这些改变能够切切实实地对孩子们形成积极影响,并且让孩子们铭记。

「OFS · 常慧玲」
支教老师们服务时间十分短暂,很敬佩当地教育工作者们数年如一日的付出。
乡村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善于利用网络,学以致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授课方式与内容;
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的品行,从而喜欢一个老师,再到最后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因此,老师的品行极其重要。

「OFS · 土雪」
乡村教育需要当地教师的坚守,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也需要当地经济的发展,支教志愿者老师催化了当地教育的发展,群策群力,从需求出发,从问题入手,教师有提升,学生有成长,正是我们乐见的。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做到知行合一很难。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知道追求梦想,是全体教师和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希望全体老师能立足炉房,眼看巧家,放眼全国!

0 thoughts on “座谈会纪要 | 知不弃行,行不离思

  1. 丁华波

    我深切感受着这字里行间的正能量,意义和情感!朱福斌老师就在我的学校和我们朝夕相处,他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虽然只相处了一个学期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但他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让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都为之钦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带领学生做各种活动的那个人,不管天气多么寒冷;办公室里每次他总是那个最不嫌累不嫌烦最爱“多管闲事”的人,不管工作多么复杂繁重;学校里他总是那个最“忙”的人,忙着打理各种事务(学校图书室,体育项目等均由朱老师独立整理)带领学生完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任务与实践活动!一个不远万里来到这“穷乡僻壤”的城里人,怎么会如此热爱这片土地?我们是惭愧的,他总是笑着说“这里和我老家很像”,而且学着我们的样子用“标准”的方言说着笑着……当期末他告诉我们下学期他还要坚持来我们学校支教时,我们都沸腾了,他“爱”得如此深沉,孩子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因为有你”!我在感动和钦佩的同时不禁思考,为何我们这样一群“扎根”于此的老师,没有这样的热情和行动,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懒惰”了,变得“麻木了”,变得“不合格”了!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同样拥有知识和爱心,拥有向上和奉献的力量,为何不全力以赴,为何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想每一个成为人民教师的人,当时在决定或选择成为这个职业的一员时,心里都应该做好了准备,准备付出汗水和心血为孩子们的成长负责到底!这是我们最起码的初衷!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虽然你们只是和我们“擦肩而过”,但您们的精神和行动永远像五星红旗一样飘扬在炉房上空,我不再想用浮夸的词藻去赞美,我想以您们为形,以我为笔,画一幅绚丽的图!

    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