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报告 l 2016年云南红河州屏边助学走访

by :陈军(笔名:蒲公英)2016年4月30日

2016年于我是个幸运的年份,因圈里两位朋友毅然放弃大都市安逸的居家生活前往湖南山区支教的机缘,我认识了“OFS-我们的自由天空”这个公益助学平台,有幸加入OFS组织的云南屏边走访工作,有缘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前辈战友,如愿踏上向往很久的一段旅程。

4月24日,天不亮出发,我们一行五人分别从深圳,上海和苏州在昆明火车站会合一同赶往屏边县城。队长是位巾帼,年轻能干;两位老OFSer成熟稳重;仅我和另一位苏州老乡是新人。说实话,直到当天晚上抵达屏边后,队长开始交代此行的任务细节,并组织大家填写回访表基本信息和资助人信封时,我还是有些云里雾里,像做梦一样不真实;但是我牢牢记住了队长在介绍任务时所说的“走访对每一个资助人和被资助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尊重”。在富有经验的队长和两位老OFSer的周密计划下,我们熄灯前基本完成了行前准备工作。

4月25日:两项任务,第一项–屏边县民族高级中学发放奖学金。听学校里接待的老师介绍,屏边县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州县之一,这里是本县唯一的高中,大约1000多名学生,120位左右老师。学生除县城外来自全县各乡,最近的单程回家需一个多小时,最远的要三五个小时以上,苗壮彝汉各族和谐共存。孩子们初中辍学率较高,高中生好一些,但每个家庭的影响和孩子自己的学习动力和能力相异。学生们都很有礼貌,可见这里不仅从校舍上也从品德上注重教育,更可喜的是近一半女生在奖学金之列。孩子们很腼腆但很认真填写登记表;也愿意和我们交流,内外向从填表的字迹和交流的内容可见一斑。作为新人,在去中学的路上还忐忑不安担心沟通不畅,见到孩子们却如见过般熟悉自如起来。好几个孩子很认真地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升学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交谈中,深深为他们的努力和梦想感动,眼窝里一直热热的,差一点泪奔,还好及时调整,没被察觉。可惜时间太短,合影惜别;临别有孩子和我们挥手再见时轻声答“我会加油的!”,我想这是孩子们对他们自己,他们的父母和资助人最好的承诺!

第二项任务—白云中学和初三学生沟通会。从屏边县中出来,盘山颠簸2个多小时来到海拔1900米的白云乡白云中学,全乡唯一的中心初中,全校目前367名学生,50位左右正式老师,两位校长和老师们都特别热情,也很敬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考到县高中,上午获取奖学金的同学几乎都出自这里。老师告诉我们,白云乡天气变幻无常,现时蓝天白云会瞬间云雾弥漫,教室有时开灯都看不见几步以外人和物;四周大山植被荗盛,雨季倒不怕,怕的是雷电多,电闪雷鸣间断网停电时有发生。学校校舍整齐,好象每一幢楼都是公益援建的成果。我们的任务是给初三的孩子们鼓劲加油,希望他们能顺利考上高中,他们能继续得到OFS资助的奖学金完成高中学业。如黑板上他们给自己的鼓舞,希望他们能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

4月26日和27日:我们两天里高效完成了白云乡远近17个村寨21位初三学生家庭的走访任务。高效来自于白云中学两位校长和老师们的协助和向导;来自于队长兵分三路的完美路线安排;来自于五人团队的精诚合作和不畏艰辛。在这里我要特别点赞队友蒲老师,因为我和另一位新队友分别和队长和老队友组队分乘两辆小巴奔赴离镇较远的学生家,而蒲老师一个人独自乘摩托车需要完成白云镇左近8家走访!

我分在1队,和老队友杨老师搭档。海拔1900的白云乡常年白云缭绕,我们一路行车百公里盘山路,历经平坦的砖石水泥路,碎石路,煤渣路,黄土路和厚积的腐叶路…各种颠,我除头颠得有些胀痛、偶尔错车时有些紧张外全程都顺利挺过来,估计和颠簸中随处可见天空湛蓝如洗,白云雪白纯净,山峦深浅叠翠的美景有关。向导兼翻译和司机的李老师直说我们幸运,天公作美大晴天,不然车开不了,我们得自己顺土路泥泞走下去。也多亏了李老师,我们走访时因为学生家长们大多说当地方言(苗族居多)为主,李老师保证了我们沟通信息准确无误。

走访的几个家庭都隶属白云乡,从每家与乡中心的距离远近可明显看出各自家境情况。总体说,离乡中心越远家境越苦一些,因为远一些的村寨除了到山里种地外很难有其他营生补贴家用。其中马马村离白云乡30公里,目前路是通了但路况差很多地方依然是土路;因为砖石原材料和运费都贵且不方便运输,所以村里几乎都是土坯房,屋内设施简单到让我这个城里人震撼,仿佛回到40多年前孩提时代,那个全民温饱都困难的年代。靠山吃山,这里的山是石头山,当地人务农为主,但可种植能收获的农作物种类并不多。走访家庭的家长们几乎没有向我们诉苦哭穷的,相反他们大多表示全家的温饱都能通过种地自给自足,只是现金收入需要依靠种些经济类作物换钱,而孩子上学尤其自高中起的教育费用很多家庭都会捉襟见肘。几乎每个走访的家庭一项生活来源是种植生姜,去年如全年收4-5吨生姜卖可收入约两万元,可惜今年收价降了很多,但只要全家没什么大意外(如有人重病),一家人生活可能没乡里镇上城里的水平,还是会平安顺利的。




两天的走访中有很多感动瞬间,感动之一来自两个走访家庭的感动: 一个家就在白云乡镇上,16年前自大山里搬迁至此。三间简易的木板房屋里屋外虽简陋,却非常整洁布置有序。父母亲都以手工活和务农为生,对独生儿子的学习情况虽不十分清楚也帮不上忙,却积极地支持孩子努力读书,父亲淳朴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感动。

另外一家:夫妻两人曾外出广东打工,只有一独生女在乡中心中学读初三。为了女儿安心学习,四年前毅然双双回家种田。父亲表示会一直供女儿读下去,钱不够大不了明年再种多些生姜卖。 “我们这一代的苦不能再让女儿继续了”,他淳朴的话满满的对女儿的爱。家里虽简朴,不大的庭院里仍种了些花,还养了只鸟儿,富有生活情趣。他们是所有走访家庭中普通话最标准的父母。

两个贫寒有爱的家庭让我们懂得并坚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无关物质的丰富贫瘠,关乎愉悦的精神力量和无限的爱,相信他们的孩子能在爱和积极向上中健康快乐成长。

感动之二来自大山深处的小学:走访途中路过一所大山里的小学,距白云乡府30公里,盘山道路地形复杂。全校77名学生都来自马马各村寨,因路远及安全考虑,从小学一年级起全住宿,视离家远近不同回家周期不同,每周每月每学期不等。全校目前5位老师,三个美女两个帅哥,看上去都似80后年轻有为,都来自云南省内不同地方,每学期才能回家。和老师们交谈中得知,孩子们尤其是一年新生刚入校会哭着想家想妈妈,老师们在很多时候充当了父母,特别是孩子们生病时。怎么能不会呢?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即便每天都能回家,有些还会早上赖在妈妈怀里不肯撒手呢。

我们到时正值午饭时间,孩子们每个人捧着统一的不锈钢饭缸和勺子排队打饭领菜,叽叽喳喳却很有秩序,个个天真可爱,非常有礼貌。和孩子们聊天时,每个人都会先问声“老师好”。我小心翼翼地和两个一年级小帅哥搭讪,深怕问错了引他们想家伤心,不想他俩很认真地回答我“想妈妈的…妈妈说上学好要乖…今年来上学没哭…每顿都能吃饱…老师好的…”,然后腼腆灿烂地对着我笑,我差点当场泪奔,即便现在回想,止不住的泪眼前依然有那两张可爱稚气的笑脸。

大山里孩子早当家,孩子们陆续吃完午饭,排队去洗自己的歺具;有些孩子在打扫卫生,有些在忙着收拾书本;我去厕所时意外遇上两个四年级女生用小桶和刷子在清洗厕所,问及得知自四年级后每班男女生轮值,三人一组一个星期。整个校园都很干净,包括操场厕所和洗涤槽。

教育就是读书育人,授之以渔。校舍等硬件可以由希望工程或各项公益而得,可孩子们的价值观,志向,担当和知识等必须有软性的投入。这里我要向OFS的一位老支教张老师致敬,四年前她在这个小学支教过两年,播下了善良的种子,至今村里的乡亲们还记挂着称道着她当年的事迹;向后来的和现在的五位老师致敬,因为他们,孩子们才是如此健康自由快乐有知识地成长着!


感动之三来自当地教育单位对于我们走访的大力支持:几天里,我们受到屏边县团委和县中团委老师们以及白云中小学校长老师们的热心配合和积极支持。尤其是白云中学的两位李老师和一位黄老师陪着我们从早到晚颠簸在山路上,临别时还一再郑重感谢OFS一直以来对他们家乡的孩子们的支持。其实,他们才是伟大的育人者,他们年年365天诲人不倦,他们是当地孩子们的引路人。

感动之四来自OFS组织关于资助人资金发放的严谨程序:从行前的微培训,到行间队长和老队友们认真负责的指点,我慢慢熟悉OFS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发放程序和规定。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对一的资助人,每一个资助人会从OFS一年两次的资助走访中亲自参与或间接了解其所资助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境况,孩子和资助人可以通过走访中的见面和书信往来进行沟通,每一次资助款的发放都有孩子本人,学校老师和OFS走访志愿者的签名,确保款项百分百实实在在地发放到被资助的孩子手里。这是我从以前参与的若干公益捐助中没有见过的程序。

这样严谨的发放程序很好地诠释了OFS所有志愿者的心声:“只要付出就有收获,也一定能让更多偏远乡村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人的幸福指数应该包括这样几条: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面对痛苦、接受逆境的能力;有热情的心态和坚持的毅力。幸福指数不是从外在来衡量的,而是从人的内心来衡量的。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时间虽短,收获满满。 非常感谢队长和前辈队友们的指导和帮助,张老师两年支教经历的鼓舞,我会继续走下去,尽自己菲薄之力为哪怕一个孩子引来一缕阳光,此生足矣。

远方不一定有诗,一定有不一样的风景;诗不远不近,就在你我每个人心中。欢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为我们自己,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诗!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