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48阅读
  • 0回复

寻找牡丹l植物辨识(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4-17
有一部电影《寻找成龙》,为了学武术,一个人可以有那么强大的动力历经波折去潭柘寺找偶像。 Q/2(qD; u  
YK V?I   
大学至最后参加工作,我曾经去全国各地寻找“牡丹”,也不知道为啥有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当时身边真的是有不少人抱着为科研事业奋斗终身的想法。 QO;OeMQv%  
~ 5@bW J  
我们在花圃和公园中与牡丹进行亲密接触的时候,有一群人在山水之间寻找着日渐稀少的野生牡丹,为了了解这些生灵的生存状况,更是为了大家保留一份特别的色彩。 Hdxon@,+cd  
AW')*{/(Ii  
“南山”之上觅牡丹 Q&k1' nT5  
mFa%d8Y  
这次野外采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主持的野生牡丹遗传多样性和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在查阅了植物志和国家植物标本馆的所有标本,对于牡丹的生境、具体分布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准备好标本夹和标签纸,带上GPS和相机,背上背包就出发了。 .I#ss66h  
cmu|d  
晋南的矮牡丹  D_D76  
第一站是山西省南部的稷山县西社镇。班车只到乡里,而在到最终目的地马家沟之前的几公里路,只有徒步前行了。忙碌的拉煤车将乡村的小路上搅的尘土飞扬,能见度只有10几米。边走边问终于到了向导赵大叔家。赵大叔对我这个满身尘土的陌生来客竟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在10多年前有一位姓罗的老师也在他家里来寻过牡丹。所以赵大叔对他们村牡丹长在哪些地方都了如指掌,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向导了。 H-g CY|W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跟赵大叔一起上山了。没有费多大周折,很快就找到了矮牡丹(Paeonia jishanensis)的一个居群,植株稀疏的散布在向阳坡面的林隙地,幸运的是花期正旺,白色的花瓣在阳光下特别显眼。拍照、取材,并选取了一株完整的植株作为凭证标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群体内部的基因流,所以期望采集到每个群体能够采集到80个植株的DNA样本。丹皮可以入药,七、八十年代人为的采集,种群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这个群体只采集到10多个样本。顾不上做太多感叹,很快就奔赴陕西继续采集工作。 - fx?@  
u6 lcl}'  
qPvWb1H:  
5?=haGn  
# ^q87y  
秦岭山中的紫色诱惑 ~ _G W  
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在甘泉县劳山下寺湾林场找到了紫色花瓣的紫斑牡丹,大家都很兴奋。牡丹是灌木,有“长一尺退七寸”说法,就是说每年春夏生长季节如果长一尺,最后秋冬季只能留下3寸左右的木本。在秦岭山区的太白山发现了一人多高的紫斑牡丹(P. rockii subsp.atava),后来回忆这在我牡丹野外采集的过程中,在这里发现的是植株最高的,估计应该有几十年的高龄了。黄河象的发现地甘肃省合水县,在子午岭的太白林场,在这里发现了种群个体最多紫斑牡丹(P. rockii subsp.atava),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成片的牡丹散布在林间,可惜花期已过,可以想象在花盛期会是多么美丽。 ,Qb(uirl]  
" R5! V V  
6VQe?oh  
'&+5L.  
野外考察过程中,也会遇到一无所获的时候。第一次去华山,在景区管理处的安排下一位向导带我上山,虽然他是景区工作人员无奈不认识野生的牡丹,也没有听说过哪里生长有牡丹。所以一整天的时间,我们饱览了华山的险峻,却不见牡丹的踪迹,由于时间紧迫,后面的行程都已经安排好了,只有带着遗憾期待再次来。查过标本,华山确实是有牡丹存在的记载。我想一定会找到。第二次很幸运,遇到一位年长的景区工作人员,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很快找到了牡丹的生长地。华山号称第一险峰,向导所知的仅有这片长有牡丹的地方就在一块非常陡峭的石壁下,离路边还有七八米的样子。本来我想自己去采,因为我只需要几片叶子和一株标本就可以,几位大哥执意说太危险,我不能去,他们帮我去采。他们几乎是全身贴着石壁爬过去接近那丛牡丹的。结果,好心的向导,把七八十米高的几株矮牡丹连根全部给拔起了。心里感到很愧疚,本来就稀少的牡丹在华山上又少了几株。 vS1#ien#  
N\nxo0sl  
U1y8Y/  
 nPRv.h  
无功而返的甘肃之行 K4w#}gzok  
甘肃省天水市的一次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一带主要分布的是也是紫斑牡丹的另一个亚种P. rockii subsp.rockii。在向导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片山坡地。向导对这里并不是特别熟悉,他也不知道是否长有这东西。于是为了提高效率,我给他大概描述了下模样然后就分开行动了。我一个人沿着一条深沟的一边坎子上一直往上爬,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从这条沟坎的上边走到了尽头,我就又折回去,沿着另外一边走。灌木的生长环境一般都在林隙地,所以,我就尽可能往边上走。我从一个两三米高的坡地溜下去,站在一块不到1平方米的平台,四周看了看全是荆棘和一些其他的灌木,一直延伸到沟底。确定这里没有目标,想着离开这里时候才发现,下来的时候容易这么一个几乎垂直的短壁爬上去是非常困难的,根本都没有抓手的地方。 U-6pia /o  
5、6月份的太阳晒的这地方非常的干燥。我尝试着用手抓、脚踩着黄土往上爬,结果不是手抓的地方哗啦一片就是脚踩的地方一大块掉下去,我又落回了原地。半个小时过去了,脚底下垫起了好几层土,还是没有一点进展。如果沿着这条布满荆棘的沟走下去,对于徒手的我来说就等于重开一条路,可能还会迷路。看来只有想法子从这里爬上去。这个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应该跟刚从矿里爬出来的人没啥两样吧。后来就在边上找了几根树枝,在这土壁上每隔几十公分刨出一个蹬脚的地方,也不记得折腾了多久手脚并用后来终于是爬了上去。等我再爬过一个山头的时候,终于听见了向导门呼唤我的声音……这天也是一无所获。 >oHgs  
3X>x`   
,VYUQE>\  
震区寻牡丹 iU1yJ=  
如果说汶川地震让大家知道了茂县、理县这些深山中地名的话,我则是因为四川牡丹(P. decomposita)亲近了这片土地。关于四川牡丹的线索只有中国植物志上的模糊记载,大致指向理县和茂县方向。到了理县县城之后我就坐上了一辆面包车,前往可能有牡丹出没的朴头乡。幸运的是在车上遇到了一位非常善良的藏族大叔,跟他聊起我的来意,他说平时在家就经常在上山采药,知道他们那里有很多牡丹。如果不是这位大叔,理县是否能够顺利采集到标本真是未知。 g-8D1.U  
阿坝州的山跟秦岭或者子午岭的山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风光,石头相对更多。在成都生物所茂县生态站的向导的协助下在这里工作了几天。第一天上山的路上,完全是手脚并用,并且只能向前、向上,回头看都非常危险的,几乎没有退路,只有绕过几个山头从另外一边下。当地人说,这里的丹皮当时被采集的非常严重,一般人能到得了的地方,几乎都找不见了,只有用绳索攀爬去非常危险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些,而且很少几株。第二天,还是在南新镇,在岷江的另外一边。由于天气不是很好,林子里还是湿漉漉的,就没有穿登山鞋,换上了一双军用胶鞋。就在爬山到一半的时候,一脚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头上,掉下来正好砸在了大脚拇指上,跟脚底下的石头一碰撞,当时就没法走路了。跟几位向导一商量,只有他们继续前进,把我留在这里。结果那天下午我就自个在那里欣赏岷江流域的大山美景景,风云变换。突然下起了阵雨,等雨停的时候才发现,几位向导采集到标本已经从另外一个山头跑下山了,结果一位大哥又爬上来把我背下去……第二天,我又继续上路了,我不可能在茂县等着伤好,挂的这块彩只到两年后才痊愈。给我的教训是,野外一定得穿登山鞋,这样至少可以多些保护脚的可能。 )xxpO$  
,l )7]p*X  
!$Whftg  
回到北京已经是8月底了。这一年走过的大部分地方,我也许最后一次会去到的。记得在山西的稷山县,赵大叔他们给我做的早点是煮的方便面加一个鸡蛋。在四川凉山州的盐源县,在一个家徒四壁的陌生老乡家,正赶上他们的午饭,一家人用一个簸箕盛满了刚刚煮好的土豆,蘸上辣酱,就着让饥肠辘辘的我享受到了一顿美味。正是在许许多多善良的人,帮助我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 \nbGdka  
还没有休整过来,洪先生说陕西省略阳县甘肃省徽县还需要P. rockii subsp.rockii的几个居群,现在如果不出去采集,过阵子叶子一落,想采都找不见了,这样又会耽搁一年。 N, SbJ Z  
金秋9月,我又踏上了寻找牡丹的征程…… Tfow_t}\  
6Qw5_V^0o  
+v{g'  
从2006年4月份牡丹花开的时节到9月份,王益前往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5个省的19个县市,共采集了28个居群的765个野生牡丹个体的DNA实验样本材料,将数十份凭证标本送入了国家植物标本馆。 y8e'weK  
ON-zhT?v  
层发表于:2010年《科学世界》 D~T;z pS  
^NB\[ &  
lq_( au.  
成功的花,人们只是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